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我國退役軍人待遇制度創新研究

  • 作者:殷茜|責編:趙國星//宮一衝
  • 出版社:國防工業
  • ISBN:9787118137286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74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包括八章內容講述我國退役軍人待遇制度創新研究,第一章從屬性定位、功能作用、內在矛盾和理論支撐對退役軍人待遇制度進行機理分析。第二章對比中美退役軍人待遇制度歷史演進,總結基本規律。第三章比較中外退役軍人待遇制度現狀並得出啟示。第四章提出我國退役軍人待遇制度改革創新總體思路。第五章至第八章分別從管理保障體制、待遇結構體系、待遇水平定位機制、法治根基四個方面,詳細論述改革創新的要義、依據和具體舉措,旨在構建更完善、公平、高效的退役軍人待遇制度,為退役軍人事務治理現代化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參考,推動我國退役軍人待遇制度的持續發展。

作者介紹
殷茜|責編:趙國星//宮一衝

目錄
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二、研究現狀
    (一)關於退役軍人待遇制度內涵與範疇的研究
    (二)關於退役軍人待遇制度歷史沿革的研究
    (三)關於退役軍人待遇制度域外情況的研究
    (四)關於退役軍人待遇制度問題與對策的研究
    (五)綜合評價
  三、研究範疇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範疇
    (二)研究方法
  四、本書框架與主要創新
    (一)研究思路與結構安排
    (二)主要創新
第一章 理性認識:基於退役軍人待遇制度機理分析框架
  一、退役軍人待遇制度的屬性定位
    (一)准公共產品屬性
    (二)政治屬性
    (三)社會屬性
    (四)權利義務一致性
  二、退役軍人待遇制度的功能作用
    (一)滿足退役軍人生存發展與精神撫慰需要
    (二)維護國家和軍隊穩定
    (三)促進社會融合
    (四)引領崇軍尚武價值風尚
  三、退役軍人待遇制度的內在矛盾
    (一)待遇供給與待遇需求的矛盾
    (二)保障公平與追求效率的矛盾
    (三)保障能力與保障關係的對立統一
  四、改革創新退役軍人待遇制度的理論支撐
    (一)公共產品理論——退役軍人待遇體制優化的依據
    (二)社會保障理論——退役軍人待遇體系建構的依據
    (三)阿馬蒂亞·森的可行能力理論——退役軍人待遇水平確立的依據
    (四)特別權力關係理論——退役軍人待遇法治完善的依據
第二章 歷史演進:基於中美退役軍人待遇制度比較分析
  一、我國退役軍人待遇制度的歷史考察
    (一)退役軍人待遇制度的孕育萌芽階段(1927年8月—1949年10月)
    (二)退役軍人待遇制度的曲折漸進階段(1949年10月—1978年12月)
    (三)退役軍人待遇制度的探索蓄力階段(1978年12月—2012年11月)
    (四)退役軍人待遇制度的創新發展階段(2012年11月以來)
  二、美國退役軍人待遇制度的歷史考察
    (一)南北戰爭前:美國退役軍人待遇制度開始形成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退役軍人待遇制度持續深化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退役軍人待遇制度基本定型
    (四)朝鮮戰爭以來:美國退役軍人待遇制度緩慢發展
  三、退役軍人待遇制度歷史演進的基本規律
    (一)在保障理念上,呈現「救濟—權利—福利」的遞進升級
    (二)在保障方式上,呈現「實物—貨幣—服務」的多元疊加

    (三)在發展路徑上,呈現「被動誘致性—主動創新性」的變遷軌跡
    (四)在管理體制上,呈現「多頭分散—統管統籌」的創新變革
第三章 制度現狀:基於中外退役軍人待遇制度比較分析
  一、中外退役軍人養老保障比較
  二、中外退役軍人醫療保障比較
  三、中外退役軍人住房保障比較
  四、中外退役軍人就業保障比較
  五、中外退役軍人撫恤優待比較
  六、中外退役軍人管理體制比較
  七、中外退役軍人法制保障比較
  八、結論與啟示
    (一)退役軍人待遇制度伴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演進
    (二)退役軍人待遇制度設計應服從和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安排
    (三)退役軍人待遇保障應與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相適應
    (四)退役軍人應享有高於一般國民的待遇保障
第四章 我國退役軍人待遇制度改革創新的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二、我國退役軍人待遇制度改革創新的總體目標
    (一)在思想理念上,由救助解困基本保障向優厚尊崇激勵發展轉變
    (二)在體系設計上,由零散碎片化規範向科學體系化建設轉變
    (三)在待遇標準上,由差別多元向公平規範轉變
    (四)在政策制度上,由依靠行政約束向依靠法律效力轉變
    (五)在保障模式上,由多頭分散保障向集中統一保障轉變
  三、我國退役軍人待遇制度改革創新的基本路徑
    (一)優化「統管統籌、運行高效」的退役軍人待遇管理保障體制
    (二)構建「覆蓋全面、精準惠及」的退役軍人待遇結構體系
    (三)建立「適度優厚,導向鮮明」的退役軍人待遇水平定位機制
    (四)築牢「公正嚴明、權責清晰」的退役軍人待遇法治根基
第五章 優化「統管統籌、運行高效」的退役軍人待遇管理保障體制
  一、「統管統籌、運行高效」退役軍人待遇管理保障體制的基本要義
  二、優化「統管統籌、運行高效」退役軍人待遇管理保障體制的主要依據
    (一)著眼提升資源保障效率,應優化「統管統籌、運行高效」的待遇管理保障體制
    (二)著眼理順政府間權責關係,應優化「統管統籌、運行高效」的待遇管理保障體制
    (三)著眼銜接國防和軍隊改革,應優化「統管統籌、運行高效」的待遇管理保障體制
  三、優化「統管統籌、運行高效」退役軍人待遇管理保障體制的具體舉措
    (一)在決策審議層,發揮統管統籌優勢,健全偏好顯示機制
    (二)在管理執行層,理順權責關係,優化財力配置
    (三)在服務保障層,拓展機構職能,豐富服務形式
第六章 構建「覆蓋全面、精準惠及」的退役軍人待遇結構體系
  一、「覆蓋全面、精準惠及」退役軍人待遇結構體系的基本要義
  二、構建「覆蓋全面、精準惠及」退役軍人待遇結構體系的主要依據
    (一)構建「覆蓋全面、精準惠及」的待遇結構體系,是有序交融銜接、發揮功能作用的支撐載體
    (二)構建「覆蓋全面、精準惠及」的待遇結構體系,是釐清建制理念、著眼長遠發展的重要舉措
    (三)構建「覆蓋全面、精準惠及」的待遇結構體系,是突出保障重點、銜接軍隊改革的有力抓手
  三、構建「覆蓋全面、精準惠及」退役軍人待遇結構體系的具體舉措
    (一)優化托底解困的撫恤救助制度
    (二)建立支撐有力的補充保險制度
    (三)完善優質實用的就業培訓制度

    (四)重構普惠施策的優待榮譽制度
第七章 建立「適度優厚,導向鮮明」的退役軍人待遇水平定位機制
  一、「適度優厚,導向鮮明」退役軍人待遇水平定位機制的基本要義
  二、建立「適度優厚,導向鮮明」退役軍人待遇水平定位機制的主要依據
    (一)建立「適度優厚、導向鮮明」的待遇水平定位機制,是引導各方形成合理預期、凝聚社會共識的重要舉措
    (二)建立「適度優厚、導向鮮明」的待遇水平定位機制,是檢驗政策實施效果、實現退役軍人事務治理現代化的有力
抓手
    (三)建立「適度優厚、導向鮮明」的待遇水平定位機制,是遵循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規律、適應民生保障發展形勢的現
實選擇
  三、建立「適度優厚,導向鮮明」退役軍人待遇水平定位機制的具體舉措
    (一)更新待遇水平考察理念
    (二)構建待遇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三)優化待遇水平測度模型的權重
第八章 築牢「公正嚴明、權責清晰」的退役軍人待遇法治根基
  一、「公正嚴明、權責清晰」退役軍人待遇法治根基的基本要義
  二、築牢「公正嚴明、權責清晰」退役軍人待遇法治根基的主要依據
    (一)從破解法治建設矛盾瓶頸來看,應築牢「公正嚴明、權責清晰」的法治根基
    (二)從有效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來看,應築牢「公正嚴明、權責清晰」的法治根基
    (三)從國外待遇制度建設相關經驗來看,應築牢「公正嚴明、權責清晰」的法治根基
  三、築牢「公正嚴明、權責清晰」退役軍人待遇法治根基的具體舉措
    (一)制定立法綱要,推進法規體系建設
    (二)明確權責關係,確保依法行政
    (三)建立法律援助機制,促進司法公正
    (四)建立個人誠信機制,引導退役軍人自覺守法
參考文獻
附錄《評價指標影響關係評分表》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