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AI賦能公文寫作/新時代職場新技能

  • 作者:伏虎//王振|責編:劉洋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686798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6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詳細闡述了如何利用AI工具提升公文寫作的效率和質量。全書共十章,從概念到實踐,全面介紹了AI在公文寫作領域的應用與前景。
    首章對AI在公文寫作中的概念進行了深入探討,明確了AI在這一領域的角色以及優勢和劣勢。隨後的章節逐步深入具體操作層面,詳細介紹了如何利用AI快速找到寫作思路、高效完成公文撰寫,以及如何精準查找所需資料。
    本書還重點論述了AI在拓展觀點魅力、優化文章布局、增添文學色彩、挖掘理論深度和找尋新穎寫作角度等方面的巨大潛力。同時,作者也提醒讀者,雖然AI技術為公文寫作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寫作者的獨立思考和人工潤色仍然不可或缺。
    此外,本書通過豐富的案例和實踐經驗,充分展示了AI在公文寫作中的廣泛應用和巨大價值。
    本書能夠幫助讀者掌握利用AI進行公文寫作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創作質量。本書聯繫機關行政文秘工作人員實際,從公文寫作實務出發,旨在為初學公文者提供參考借鑒。

作者介紹
伏虎//王振|責編:劉洋

目錄
第1章  AI賦能公文寫作的概述
  1.1  AI寫作常用工具
    1.1.1  DeepSeek——高效精準的中文對話大模型
    1.1.2  Kimi——中文語境下最懂你的智能對話助手
    1.1.3  豆包——位元組跳動的超大型數據模型
    1.1.4  通義千問——阿里打造的全能型AI對話專家
    1.1.5  智譜清言(ChatGLM)——清華大學出品的中文版ChatGPT
    1.1.6  天工——雙千億級多模態大模型
    1.1.7  秘塔——垂直領域的人工智慧技術平台
  1.2  AI寫作的分析
    1.2.1  AI寫作的優勢
    1.2.2  AI寫作的劣勢
    1.2.3  AI寫作的趨勢
第2章  怎麼用AI進行公文寫作
  2.1  用AI快速找思路的基本方法
    2.1.1  點出題眼:找公文主題
    2.1.2  畫出骨架:找謀篇布局
    2.1.3  戴上皇冠:找亮點思路
  2.2  用AI高效寫公文的基本流程
    2.2.1  確定輸入內容讓系統有依據
    2.2.2  跟進補充提問讓結果更完美
    2.2.3  後續加工完善讓文章更優質
  2.3  用AI精準查資料的基本技能
    2.3.1  查百科內容
    2.3.2  查典故金句
    2.3.3  查行業動態
第3章  拓觀點提升「魅力」——應用AI賦能
  3.1  拉長時間跨度,用AI追古撫今
    3.1.1  尋覓史料記載的典故
    3.1.2  尋找當下發生的案例
    3.1.3  探索未來發展的趨勢
  3.2  擴大空間範圍,用AI連點成面
    3.2.1  連接基層一線的感受
    3.2.2  對接領導機關的思路
    3.2.3  承接人民群眾的看法
  3.3  突破地域盲區,用AI博覽中外
    3.3.1  向內看,融合國內各省份的實際
    3.3.2  向外看,思考國際各地區的情況
    3.3.3  跳出看,對比常見的經驗和做法
  3.4  延伸觀點邏輯,用AI貫通始末
    3.4.1  剖析事物發展的根本起源
    3.4.2  分析工作推進的關鍵進程
    3.4.3  預判情況演變的未來形態
  3.5  挖掘思想內涵,用AI衝擊內心
    3.5.1  助你向下深挖思想
    3.5.2  助你重點表達思想
    3.5.3  助你完善初步思想
第4章  為布局優化「構思」——巧用AI找靈感
  4.1  點出「文眼」,用AI找文章核心
    4.1.1  AI分析與文章核心定位的關聯

    4.1.2  利用AI識別文章主旨的方法
    4.1.3  AI在內容摘要與關鍵詞提取中的生動應用
    4.1.4  實戰案例分析:AI如何助力我們找到文章核心
  4.2  完善「軀幹」,用AI找缺環要素
    4.2.1  內容補充與完善的得力助手
    4.2.2  慧眼識漏洞,讓文章結構更嚴謹
    4.2.3  助力信息檢索與整合,讓文章內容更豐富
    4.2.4  假設舉例:AI妙手補全文章「軀幹」
    4.2.5  實戰案例分析:運用AI工具提升文章品質
  4.3  埋好「伏筆」,用AI找提示暗示
    4.3.1  AI與文章伏筆的密切關聯
    4.3.2  利用AI輔助設置文章伏筆的有效方法
    4.3.3  AI輔助下的伏筆設置高級技巧
    4.3.4  實戰案例分析:AI助力文章伏筆設置的應用
  4.4  突出「主旨」,用AI找行文脈絡
    4.4.1  AI在識別文章主題思想中的應用
    4.4.2  如何利用AI梳理文章結構
    4.4.3  AI輔助下的內容優化與重構
    4.4.4  案例分析:AI助力文章主旨凸顯
  4.5  抓住「眼球」,用AI找讀者期待
    4.5.1  AI:透視讀者心靈的魔法鏡
    4.5.2  AI預測:提前揭曉讀者的「心聲」
    4.5.3  AI定製:為每位讀者打造專屬的「星辰大海」
    4.5.4  實戰演練:如何運用AI打造吸睛之作
第5章  用文學添加「味精」——活用AI當寶典
  5.1  哲學是味「良藥」,用AI增「哲味」
    5.1.1  探索哲學之根:AI與哲學思想的交融
    5.1.2  哲學思維在創作中的應用:AI如何激發思考深度
    5.1.3  從對話到智慧:AI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哲學命題
    5.1.4  創作中的哲思之旅:利用AI探索文學與哲學的交匯點
  5.2  音樂觸動「靈魂」,用AI增「旋律」
    5.2.1  朗朗上口,增加公文的「雅」
    5.2.2  處處生花,增加公文的「韻」
    5.2.3  字字琢磨,增加公文的「律」
  5.3  詩歌賦予「氣質」,用AI增「斯文」
    5.3.1  詩歌的魔力:喚醒文字中的詩人之魂
    5.3.2  AI與詩歌的碰撞:探索創意的無限可能
    5.3.3  詩意文字的塑造技巧:讓語言更具藝術感
    5.3.4  詩歌與日常寫作的融合:創造富有詩意的表達
    5.3.5  AI助力日常寫作:用詩意文字點亮普通文本
  5.4  美學輸出「靈氣」,用AI增「美感」
    5.4.1  美學的魔法:點亮文字中的視覺盛宴
    5.4.2  AI與美學的碰撞:為文字注入更多視覺衝擊力
    5.4.3  美學文字的塑造技巧:讓語言更具視覺美感
    5.4.4  AI助力美學文字創作:讓作品煥發獨特魅力
  5.5  歷史充實「義理」,用AI增「韻味」
    5.5.1  歷史的韻味:為文章增添時間的魅力
    5.5.2  AI與歷史的碰撞:探索文章的深度與廣度
    5.5.3  有歷史韻味的文章創作:讓文字穿越時空
    5.5.4  AI在歷史韻味文章創作中的實踐:為作品注入更多文化底蘊

第6章  讓理論多點「內涵」——善用AI挖深度
  6.1  把旗幟舉正,用AI歸正方向
    6.1.1  AI校準思想航向,堅守核心價值
    6.1.2  AI錨定寫作基準,確保立場鮮明
    6.1.3  AI引領文風轉變,弘揚時代精神
    6.1.4  AI助力創新表達,摒棄陳規陋習
    6.1.5  凝聚共識力量,AI築牢理論根基
  6.2  把陣地拓寬,用AI增加維度
    6.2.1  跨越領域界限,AI拓寬知識視野
    6.2.2  融合多元文化,AI豐富表達層次
    6.2.3  挖掘深層內涵,AI增加思考深度
    6.2.4  引入前沿科技,AI增強時代感召
    6.2.5  拓展國際視野,AI助力跨文化交流
  6.3  把邏輯理順,用AI講清主旨
    6.3.1  梳理思維脈絡,AI明晰邏輯鏈條
    6.3.2  突出核心論點,AI聚焦主旨表達
    6.3.3  優化篇章結構,AI助力條理分明
    6.3.4  刪繁就簡提煉,AI精練文字表述
    6.3.5  遵循認知規律,AI增強可讀性
  6.4  把方向找對,用AI釐清重點
    6.4.1  把握大勢所趨,AI洞悉發展方向
    6.4.2  聚焦熱點問題,AI捕捉社會脈搏
    6.4.3  精準定位受眾,AI滿足讀者需求
    6.4.4  突出實踐導向,AI強化應用價值
  6.5  把引用寫准,用AI規避疏漏
    6.5.1  嚴謹核實資料,AI確保數據準確
    6.5.2  恰當引用文獻,AI規範引用格式
    6.5.3  避免抄襲剽竊,AI檢測原創性
    6.5.4  修正語法錯誤,AI提升文字質量
第7章  找角度增加「新意」——妙用AI突重圍
  7.1  正面遞進強調,用AI求「力透紙背」
    7.1.1  邏輯嚴密逐層進,整體行文更流暢
    7.1.2  強調重點增力度,深入剖析更奪目
    7.1.3  遞進論證增深度,公文內涵更豐富
  7.2  反面對比舉證,用AI破「鏡花水月」
    7.2.1  對比鮮明破虛浮,鏡花水月無所遁
    7.2.2  實證為基顯真實,去偽存真更可信
    7.2.3  反面襯托增銳氣,公文論證更有力
  7.3  側面印證烘托,用AI借「東風之氣」
    7.3.1  側面支撐:構建公文可信度體系
    7.3.2  氛圍烘托:提升公文感染力的四步操作
    7.3.3  印證強化:打造公文邏輯閉環
  7.4  類比推理延伸,用AI增「排山之勢」
    7.4.1  類比啟思拓思路,公文創新有途徑
    7.4.2  推理延伸增深度,公文論證更雄渾
    7.4.3  排山倒海展氣勢,公文威力震乾坤
  7.5  由點到面擴充,用AI強「源頭活水」
    7.5.1  聚焦細節之處,滴水匯成江海
    7.5.2  拓展多元元素,構築豐滿論述
    7.5.3  激發創新思維,讓公文靈動生輝

第8章  把內容改出「層次」——智用AI提質量
  8.1  收起你的口語表述,用AI精練語句
    8.1.1  摒棄俚俗,規範公文用語
    8.1.2  錘煉字句,提升文本精度
    8.1.3  刪繁就簡,呈現核心要義
  8.2  克服你的低級疏漏,用AI校對文稿
    8.2.1  逐字審查,杜絕錯字漏字
    8.2.2  逐句核驗,防止語病產生
    8.2.3  逐段校對,確保邏輯連貫
  8.3  打通你的思維卡點,用AI釐清邏輯
    8.3.1  梳理脈絡,構建清晰框架
    8.3.2  深化分析,明晰論述層次
    8.3.3  聯結觀點,形成完整論述
  8.4  改變你的乏味文風,用AI增強趣味
    8.4.1  引入案例,增強文本生動性
    8.4.2  創新表達,提升閱讀吸引力
    8.4.3  融入情感,激發讀者共鳴
  8.5  更新你的陳舊事例,用AI跟上時代
    8.5.1  搜集新料,反映時代變遷
    8.5.2  替換舊例,貼合現實需求
    8.5.3  融入新知,展現發展動態
第9章  加論據寫出「力度」——使用AI尋根源
  9.1  黨史國史強底色,用AI回望百年
    9.1.1  黨史國史強底色,回望歷史鑒百年
    9.1.2  建設成就鼓人心,時代春風拂面來
    9.1.3  改革開放譜新篇,續寫輝煌創未來
  9.2  哲理學理通古今,用AI撥動百科
    9.2.1  哲學原理闡古今,思辨之中見真諦
    9.2.2  科學理論揭規律,實踐之中出真知
    9.2.3  人文思想貫中西,融匯之中得智慧
  9.3  名人名言入心扉,用AI連入百家
    9.3.1  名人智慧傳千古,激發思考引靈感
    9.3.2  領袖指示引方向,舉旗鑄魂定思想
    9.3.3  文化瑰寶留箴言,傳承文明揚美德
  9.4  工農政商跨行業,用AI聯動百界
    9.4.1  工農行業互交融
    9.4.2  政治引領穩方向
    9.4.3  商業創新促活力
  9.5  天涯海角通南北,用AI了解百城
    9.5.1  地域風情各不同,文化特色深體驗
    9.5.2  城市規劃顯特色,建築風貌展新姿
    9.5.3  人文歷史深探究,自然景觀共欣賞
第10章  添情感展示「亮點」——利用AI引共鳴
  10.1  文稿類型決定全文基調,用AI定製情感模型
    10.1.1  確立主題基調,奠定公文情感
    10.1.2  區分文稿類型,定製情感色彩
    10.1.3  構建情感層次,觸動讀者內心
  10.2  文稿布局決定情感強弱,用AI規劃情緒分佈
    10.2.1  開篇布局精巧,吸引讀者注意
    10.2.2  主體情感豐富,展現文稿魅力

    10.2.3  結尾情感升華,留下深刻印象
  10.3  文稿風格決定讀者類型,用AI烘托基調氛圍
    10.3.1  選擇合適文風,貼近讀者需求
    10.3.2  文字表達精準,營造共鳴氛圍
    10.3.3  情感渲染適度,觸動讀者心弦
  10.4  文稿筆鋒決定內涵深度,用AI提升情節引力
    10.4.1  筆鋒犀利獨到,直擊問題核心
    10.4.2  情節緊湊有序,保持讀者興趣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