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共13章,主要內容包括:概述;研究內容、技術路線與研究方案;不同灌水施氮方式對玉米產量形成、干物質積累、水分利用,玉米根系生長分佈,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肥料氮去向,以及玉米葉片衰老特性的影響;交替隔溝灌溉下,灌水下限和施氮水平對玉米生長及產量、玉米水氮吸收和利用的影響,以及交替隔溝灌溉條件下玉米灌溉制度研究;拔節期淹水與施氮量互作對玉米葉片衰老特性、生長和產量的影響,以及拔節期淹水條件下施氮量對玉米干物質積累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結論與建議。
本書可為從事玉米耐非生物脅迫、育種、栽培、灌溉排水及施肥管理等相關研究的學者和生產者提供理論參考,也可供農業水土工程、植物營養學和農學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參考使用。
目錄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國內外研究現狀
1.1.1 分根區交替灌溉技術(APRI)
1.1.2 水肥耦合效應
1.1.3 根系生長對水分、養分局部供應的響應
1.1.4 水氮互作對玉米生長和產量的影響及其機理
1.1.5 作物水分生產函數及灌溉制度優化
1.1.6 施氮對澇脅迫下作物地上部分生長發育的影響
1.1.7 施氮對澇脅迫下作物根系生長的影響
1.1.8 施氮對澇漬條件下作物產量的影響
1.2 問題與對策
1.2.1 水氮耦合機制方面
1.2.2 澇脅迫下氮肥調控作物生長及產量方面
第2章 研究內容、技術路線與研究方案
2.1 研究內容
2.2 技術路線
2.3 研究方案
2.3.1 旱脅迫下施氮對玉米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2.3.2 澇脅迫下施氮對玉米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2.3.3 數據處理
第3章 不同灌水施氮方式對玉米產量形成、干物質積累及水分利用的影響
3.1 不同灌水施氮方式下玉米產量及其構成因子
3.2 不同灌水施氮方式下玉米干物質積累、分配及轉運
3.3 灌水施氮方式對作物水分利用的影響
3.4 討論
3.5 小結
第4章 不同灌水施氮方式對玉米根系生長分佈的影響
4.1 灌水施氮方式對玉米根系總量的影響
4.1.1 灌水施氮方式對根長的影響
4.1.2 灌水施氮方式對根干質量的影響
4.1.3 灌水施氮方式對根表面積的影響
4.2 灌水施氮方式對根系空間分佈的影響
4.2.1 不同灌水施氮方式下根系的空間分佈
4.2.2 不同灌水施氮方式下根系垂直分佈的模擬
4.3 灌水施氮方式對根系變化動態的影響
4.3.1 灌水方式對根系變化動態的影響
4.3.2 施氮方式對根系變化動態的影響
4.4 根系建成參數與籽粒產量之間的關係
4.4.1 根系建成參數與籽粒產量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4.4.2 根系建成參數與產量因子之間的相關關係
4.4.3 根系建成參數與產量之間的定量關係
4.5 討論
4.5.1 灌水施氮方式影響根系的空間分佈
4.5.2 灌水施氮方式影響根系的變化動態和總量
4.5.3 根系建成參數與產量的關係
4.6 小結
第5章 不同灌水施氮方式對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肥料氮去向的影響
5.1 玉米對氮素吸收與利用
5.2 土壤氮和肥料氮的吸收及分配
5.3 肥料氮的去向
5.4 殘留肥料氮在土壤中的分佈
5.5 討論
5.6 小結
第6章 不同灌水施氮方式對玉米葉片衰老特性的影響
6.1 對玉米葉面積指數(LAI)的影響
6.2 對玉米穗位葉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6.3 對玉米葉片保護?活性的影響
6.4 對玉米穗位葉丙二醛(MDA)含量的影響
6.5 對玉米穗位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響
6.6 對玉米籽粒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6.7 討論
6.8 小結
第7章 交替隔溝灌溉下灌水下限和施氮水平對玉米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7.1 各處理的灌水次數及總灌水量
7.2 對玉米地上部分生長狀況的影響
7.3 對玉米產量形成的影響
7.4 對玉米干物質積累和收穫指數的影響
7.4.1 生物量和籽粒產量的變化
7.4.2 對玉米生物量和籽粒產量的耦合效應
7.4.3 收穫指數
7.5 生物量、籽粒產量與地上部分生長指標的相關關係
7.6 討論
7.7 小結
第8章 交替隔溝灌溉下灌水下限和施氮水平對玉米水氮吸收和利用的影響
8.1 對玉米利用水分的影響
8.1.1 玉米生育期內0?100cm土層的水量平衡估算
8.1.2 收穫時0?100cm土層的土壤儲水量和玉米生長期土壤水分消耗量
8.2 對玉米吸收利用氮素的影響
8.2.1 玉米吸氮量
8.2.2 氮收穫指數
8.2.3 氮素利用效率
8.3 對收穫後土壤殘留NO3--N的影響
8.4 討論
8.5 小結
第9章 交替隔溝灌溉條件下玉米灌溉制度研究
9.1 APRI下玉米耗水規律及作物係數
9.1.1 玉米全生育期參考作物蒸發蒸騰量變化規律
9.1.2 玉米各階段的耗水量
9.1.3 玉米的作物係數K
9.2 APRI下玉米的籽粒產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9.3 APRI下玉米水分生產函數
9.3.1 玉米全生育期水分生產函數
9.3.2 玉米階段水分生產函數
9.4 APRI下玉米灌溉制度及其優化
9.4.1 玉米經濟灌溉定額的確定
9.4.2 玉米灌溉制度的優化
9.5 討論
9.5.1 APRI下不同灌溉制度對玉米的耗水量和耗水強度的影響
9.5.2 APRI下不同灌溉制度對玉米作物係數的影響
9.5.3 APRI下不同灌溉制度對玉米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9.5.4 APRI下不同灌溉制度對玉米水分生產函數的影響
9.6 小結
第10章 拔節期淹水與施氮量互作對玉米的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10.1 不同處理對春玉米株高和葉面積指數的影響
10.2 不同處理對春玉米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
10.3 討論
10.4 小結
第11章 拔節期淹水與施氮量互作對玉米葉片衰老特性的影響
11.1 不同處理對春玉米葉綠素SPAD值的影響
11.2 不同處理對春玉米葉片抗氧化?活性的影響
11.3 不同處理對春玉米葉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響
11.4 不同處理對春玉米葉片光合參數的影響
11.5 不同處理對春玉米籽粒產量的影響
11.6 討論
11.7 小結
第12章 拔節期淹水條件下施氮量對玉米干物質積累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
12.1 不同處理對玉米葉片SPAD值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