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新時代十年中國影視發展探賾--2024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評論周文集

  • 作者:編者:趙衛防|責編:魏碩//李夢娟
  • 出版社:文化藝術
  • ISBN:9787503978531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67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根據2024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組織開展的影視評論周活動的論文集結,彙集了數十篇評論周實錄文章,將最新影視熱點話題、影視前沿學術觀點等集結為一本書,具有較強的學術含量,對當今影視學者、廣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作者介紹
編者:趙衛防|責編:魏碩//李夢娟
    趙衛防,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術叢刊《影視文化》執行主編;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秘書長。多年來從事港台電影特別是華語電影互動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出版個人專著《香港電影史(1897—2006)》《香港電影產業流變》《華語電影:歷史、現狀及互動》《香港電影藝術史》等,主編《中國電影編年史(1970—1979)》《治史有憑勤勉厚德——邢祖文學識與人格研究》《華語電影新視野》等著述;發表學術文章近二百篇。曾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理論評論獎論文一等獎、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優秀著作獎及中國藝術研究院優秀科研成果論文獎等獎項。

目錄
只是征行自有詩——新時代中國影視業賡續前行
  周慶富
  用改革開放推動文藝事業和影視業的高質量發展
  夏潮
  肩負起電影理論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
  孫向輝
新時代十年的中國電影發展
  重溫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看近十年網路電影高質量國際化發展的媒介融合之路
  侯光明
  十年來中國影視的產業發展、藝術成就及思考
  趙衛防
  新形勢下中國戲曲電影面臨的新挑戰
  冉常建、王寶城
  縱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電影的創作景觀
  周星、黃筱玥
  敘事性與當下中國電影美學重建
  陳林俠
  技術真實:新技術影像生產邏輯與形態構成探賾
  高雄傑
  作為武術傳承媒介的香港武打片
  謝建華
  論分眾時代中國電影的發展策略
  祝虹
  近十年中國電影藝術的實驗性探索
  孫萌
  世界電影強國視域下中國類型電影發展路徑探析
  儲雙月
  國漫崛起,鑄就十年輝煌——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歷程(2014—2024)
  周夏
  建成電影強國倒計時11年,怎麼辦?——2024年全國電影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支菲娜
  國際發行視域下國產電影配音策略研究
  林錦嫽
  重構:在「他者」和「自我」之間——淺析國產青春翻拍電影的敘事模式
  陳曉紅
  立體、多元與情感溫度——演員表演的藝術表達通路
  員曉明
新時代十年的中國電視藝術發展
  新時代國產劇集的藝術創新與路徑探析
  戴清、楚浩楠
  十年來中國劇集的創作轉向與審美新質
  許婧
  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十年來電視藝術發展的新成就、新氣象、新活力
  張利國
  近年國產劇集創作的新特徵與新趨向——以第34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獲獎作品為例
  閆偉、黃鶴婷
  動畫影像在歷史紀錄片中的身份建構與敘事機制
  李磊
  中國紀錄片的人民性探尋與創新實踐
  韓飛、郭卿宇

  中國視聽本土全球化國際傳播的生成邏輯與敘事創新
  李嵐
  小年糕視頻:老年人的指尖「廣場舞」
  秦蘭珺
  微短劇如何做到向上成長,向下兼容?
  譚飛
  漸入佳境:中國網路劇的十年蛻變與發展
  王蘭俠、白昕桐
  試析文藝高峰評價標準及其三重張力
  吳鍵
  國產懸疑網路劇與網路電影敘事經驗與模式借鑒
  張陽
  影視作品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有作為
  黃海貝
  十年來面臨挑戰的中國電視藝術評論與多元化
  辛姣雅
  惡的悲劇化——論當前國產影視劇創作的一種趨勢
  李寧
  近年女性題材劇集的主體表達與生成機制研究
  魏兵
電影的文學性探賾
  文學的精神與電影的精神
  張衛
  詩性電影芻議
  史可揚
  信任文學家,依賴文學家,成為文學家的朋友——導演謝晉為什麼成功
  劉海波、石錦霞
  文學與影像之間:新世紀文學紀錄片的美學嬗變
  李勇、譚傑、楊靜
  天人之際 古今之間——中國電影的詩性時空
  李鎮
  在社會問題意識中尋找民族性:當代韓國類型電影的敘事建構
  張嘯濤
  詩人電影——從《長安三萬里》到帕索里尼的詩影世界
  戴濰娜
  影像中的「詩與遠方」:智媒時代敘述地方的文化自覺
  商凌雲、付穎萌
  舊時傳奇與此刻香港——許鞍華對張愛玲小說的改編
  趙遠
  短視頻時代電影的文學性再探討
  胡建禮
  電影再媒介化:概念考古與理論展望
  趙斌
  數據敘事:數字化社會的影像實踐與公共性的文化反思
  楊天東
  非虛構文本的故事改編——由非虛構文本《花月殺手》的電影改編說開去
  張成
  共情與間離:《巴爾》,或惡魔詩人的詩學問題
  劉斐
  「新小說」的反動與羅伯-格里耶的「電影小說」

  董克非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