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生態學野外綜合實習

  • 作者:編者:馮兆忠|責編:蔣芳//沈旭//李嘉佳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825407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31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一本結合理論、技術和實踐的實習教材,圍繞廬山實習區展開案例分析,詳細介紹了生態學野外實習的基本操作流程,以及各類環境因子、植物、動物、土壤等方面的實習調查與分析技巧。具體內容包括實習前的準備工作、氣象因子的觀測、植物物種識別、植物功能性狀調查、植物群落基本特徵調查和動物多樣性調查,以及土壤、土壤動物、森林水文、渦度通量測量等多個生態學領域的實際調查技術與數據分析方法。此外,書中還介紹了現代技術如無人機在生態調查中的應用,加深學生對新興技術在生態學研究中應用的理解。每章均精心設計了野外實習試驗,進一步豐富實習課程的內容。
    本書旨在為生態學、地理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林學、農學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提供野外實習指導。同時,本書也可為生態學及相關專業人員開展野外調查與工作提供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馮兆忠|責編:蔣芳//沈旭//李嘉佳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開展野外實習的必要性
  1.2  實習準備
    1.2.1  實習動員大會
    1.2.2  實習材料的準備
  1.3  實習要求
  1.4  實習規範
第2章  實習區廬山介紹
  2.1  地理環境
  2.2  自然資源
  2.3  人文歷史
第3章  氣象因子測定
  3.1  氣象因子觀測目的及其生態意義
  3.2  氣象因子主要觀測設備及使用方法
    3.2.1  光合有效輻射
    3.2.2  空氣溫度和濕度
    3.2.3  降水
    3.2.4  風
    3.2.5  自動監測儀器
  3.3  氣象因子觀察和分析
    3.3.1  不同海拔和不同生境下氣象因子差異對比
    3.3.2  氣象因子周期性日變化觀測
第4章  植物物種識別與調查分析
  4.1  植物形態識別與描述
    4.1.1  葉的識別
    4.1.2  莖的識別
    4.1.3  根的識別
    4.1.4  花的識別
    4.1.5  果實的識別
  4.2  植物標本採集和製作
    4.2.1  工具準備
    4.2.2  標本採集
    4.2.3  數據記錄
    4.2.4  標本壓制
    4.2.5  標本裝訂
  4.3  植物鑒定方法
    4.3.1  專業軟體
    4.3.2  植物分類檢索表
  4.4  實習內容
    4.4.1  廬山植物物種多樣性調查
    4.4.2  廬山常見植物科、屬識別要點分析
    4.4.3  廬山植物臘葉標本製作
第5章  植物功能性狀調查分析
  5.1  典型且易測的植物功能性狀
  5.2  測定原理與方法
    5.2.1  葉綠素含量
    5.2.2  葉面積指數
    5.2.3  植物比葉面積
  5.3  實習內容

    5.3.1  廬山不同海拔典型生態系統植物功能
性狀的測定
    5.3.2  比較廬山落葉闊葉林和常綠闊葉林不同葉片性狀
第6章  植物群落基本特徵調查與分析
  6.1  植物群落基本特徵
    6.1.1  植物群落的物種組成
    6.1.2  群落的結構與動態
    6.1.3  群落物種多樣性分析
  6.2  植物群落物種組成與多樣性調查方法
    6.2.1  儀器與用具
    6.2.2  方法與步驟
  6.3  數據處理與結果分析
    6.3.1  群落的物種數與物種組成分析
    6.3.2  群落物種多樣性分析
    6.3.3  不同植被層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6.4  廬山植物群落基本特徵調查與分析
第7章  動物多樣性調查與分析
  7.1  動物多樣性野外實習常用工具、設備與方法
  7.2  蠕形動物和軟體動物多樣性調查與分析
  7.3  節肢動物多樣性與分佈格局調查
  7.4  魚類多樣性調查與生態環境監測
  7.5  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多樣性調查
    7.5.1  樣線法
    7.5.2  陷阱法
    7.5.3  人工庇護法
    7.5.4  掩蔽物法
    7.5.5  走訪調查法
  7.6  鳥類多樣性調查與觀測
    7.6.1  歷史資料收集與整理
    7.6.2  樣線法觀測
    7.6.3  樣點法觀測
    7.6.4  分區直數法
    7.6.5  網捕法
    7.6.6  紅外相機自動拍攝法
  7.7  獸類多樣性調查與監測
    7.7.1  紅外相機自動拍攝法
    7.7.2  籠捕法和鋏日法
    7.7.3  網捕法
  7.8  動物多樣性調查實習案例
    7.8.1  調查樣點、樣線布設
    7.8.2  調查方法與數據收集
    7.8.3  數據處理與分析
    7.8.4  調查報告撰寫
第8章  土壤地理學
  8.1  土壤地理學野外實習目的與意義
  8.2  土壤地理學野外實習準備工作
    8.2.1  地形圖準備
    8.2.2  資料準備
    8.2.3  物品準備
  8.3  土壤野外調查選線

    8.3.1  山區土壤路線調查選線
    8.3.2  平原區選線
  8.4  土壤剖面的設置與挖掘
    8.4.1  土壤剖面的設置
    8.4.2  土壤剖面的挖掘
  8.5  剖面的觀察和描述
    8.5.1  土壤發生層次的劃分
    8.5.2  土壤發生層次的命名
    8.5.3  剖面形態的記述
    8.5.4  土壤化學性質速測
  8.6  土壤樣品及紙盒標本的採集
  8.7  不同類型土壤剖面特徵比較與分析
    8.7.1  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剖面特徵比較
    8.7.2  坡向對山地土壤形成的影響
第9章  土壤動物調查
  9.1  土壤動物調查方法
  9.2  典型土壤動物的觀測與識別
    9.2.1  蚯蚓
    9.2.2  白蟻
    9.2.3  螞蟻
    9.2.4  雙翅目幼蟲
    9.2.5  甲蟲
    9.2.6  甲?
  9.3  土壤動物多度的觀測與分析
    9.3.1  目的與意義
    9.3.2  實習內容
第10章  森林水文過程調查
  10.1  森林生態系統蒸散量觀測
    10.1.1  樹榦液流量
    10.1.2  林分蒸散量
  10.2  森林生態系統水量空間分配格局觀測
    10.2.1  大氣降水過程
    10.2.2  林冠截留過程
    10.2.3  樹榦莖流
    10.2.4  枯落物層截留
    10.2.5  地表徑流過程
    10.2.6  土壤水分
  10.3  森林水文過程實習
    10.3.1  不同林分類型林冠雨截留量的測定
    10.3.2  枯枝落葉層持水量的測定
第11章  渦度通量觀測與數據分析
  11.1  渦度相關通量觀測技術概述
  11.2  通量數據的觀測方法
    11.2.1  觀測系統及其基本要求
    11.2.2  渦度通量的測定及其關鍵設備
  11.3  通量數據的計算、校準與分析評價
    11.3.1  數據採集裝置和方法
    11.3.2  通量數據處理的一般流程
    11.3.3  數據校正與分析
    11.3.4  能量平衡閉合評價

  11.4  渦度通量數據處理和分析實習
    11.4.1  氣象因子對生態系統碳通量的影響分析
    11.4.2  比較不同生態系統碳通量的差異
第12章  無人機在生態調查中的應用
  12.1  無人機的飛行準備
  12.2  調查區植被指數反演
  12.3  調查區植被高度模型重建
  12.4  無人機數據的採集和分析實習
    12.4.1  不同海拔梯度植被覆蓋度比較分析
    12.4.2  不同植被指數和冠層高度差異比較
參考文獻
附錄  廬山野外實習常見植物物種
  附錄一  蕨類植物
  附錄二  裸子植物
  附錄三  被子植物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