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1848(歐洲革命之年)(精)

  • 作者:(澳)克里斯托弗·克拉克|責編:劉鳳怡|譯者:朱瑩琳//王力子//袁尚//姚聰//王亦威等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21772500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847
人民幣:RMB 1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這是一段不應被忽視的歷史。
    儘管1848年歐洲革命歷時短暫,以失敗而告終,但在這意義非凡的一年,變革之力如星星之火,蔓延到整個歐洲大陸。直至今日,整個歐洲乃至所有現代國家的公共生活、政治思想中,仍可見其烙印。本書作者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將其評價為:「有史以來唯一一場真正的歐洲革命。」
    本書以多維度視角,通過融合微觀敘事與宏觀分析,重構1848年歐洲革命的全景圖,將這場席捲歐洲大陸的動蕩置於社會結構、意識形態與全球變革的複雜網路中。
    本書首先從底層社會問題切入,剖析革命前夕的深層社會危機:貧困、飢荒引發的階級矛盾,舊秩序崩塌下的政治失能。第二章轉向意識形態的論爭,解析各思想派別在「秩序」與「自由」的拉鋸中,重塑歐洲政治話語,為後續行動提供精神綱領。第三、四章還原革命爆發的過程,再現了民眾如何以暴力與理想衝破舊制的枷鎖。然而,勝利的狂歡轉瞬即逝:第五章至第七章中,革命政權面臨悖論和挑戰,而與此同時,保守勢力已悄然重織權力網路。最終,第八章書寫反革命的全面反撲,君主專制捲土重來。但本書並未止步于革命的「失敗」,第九章將視野投向全球,揭示1848年歐洲革命的餘波如何在廣闊的範圍中持續迴響。
    本書既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歐洲革命史,也是一部關於理想、權力、人性與歷史偶然性的啟示錄。當我們重新進入、告別和反思這段歷史,不僅是作為旁觀者,觀摩近代歐洲的劇變,也能從這場以塑造民主世界為己任的變革中,看到當代政治格局轉變、更新的多種可能性。

作者介紹
(澳)克里斯托弗·克拉克|責編:劉鳳怡|譯者:朱瑩琳//王力子//袁尚//姚聰//王亦威等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劍橋大學聖凱瑟琳學院現代歐洲史教授,著名歷史學家、澳大利亞人文學院院士。曾於2007年榮獲英國歷史學界殊榮「沃爾夫森歷史獎」。2015年6月,因對英德關係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克拉克經英國外交大臣舉薦,被授予爵士頭銜。著有《夢遊者》《沉重的皇冠》等好評如潮的歷史作品。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社會問題
  描述的政治
  不穩定與危機
  織工
  1846年,加利西亞
  結論
第二章  秩序的構想
  屬於男性的世界
  自由的擁護者
  激進主義者
  保守主義者
  宗教
  愛國者與民族
  自由與不自由
  歷史中的位置
第三章  對抗
  光榮三日:七月的巴黎
  自由主義革命
  未竟的事業
  社會革命家
  秘密組織
  民族起義的倡導者
  德意志的政治動蕩
  瑞士的文化戰爭
  匈牙利的激進化
  法國七月王朝的沒落
  義大利溫和派的勝利
  秩序的基石
  大壩上的裂痕
  雪崩之勢
第四章  爆炸
  「我預言將有一場動亂」
  「紛繁的消息」
  二月革命
  「我們完了」
  「我們願做奴隸嗎?」
  「士兵撤回去!」
  「米蘭五日」
  不叫的狗
  開端的結局
第五章  改朝換代
  革命空間
  向逝者致敬
  建立政府
  選舉議會
  起草憲法
第六章  解放
  廢奴主義者之日
  黑色

  向窗外揮手
  自由與危險
  解放「羅姆奴隸」
  解放的時代
第七章  熵
  漂泊的主權
  激進派的割席
  城市與鄉村
  民族問題
  自行結束的革命
  在世紀的熱潮中
第八章  反革命
  夏日的那不勒斯
  帝國的反擊
  鐵網降臨
  狹小地區的反革命
  第二波
  地緣政治
  誕生自反革命精神的現實主義
  逝者
第九章  1848之後
  當下即異鄉
  全球的
  新體系
  流通的時代
  物質進步
  后革命的城市
  從出版審查到公共關係
  結論
尾聲
致謝
註釋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