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源起與共識(博物館傳播理論體系構建與探索)/博物館傳播書系

  • 作者:編者:吳志勇//張遵璐|責編:歐麗娜|總主編:吳志勇
  •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
  • ISBN:9787565739491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94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我國首部聚焦于博物館傳播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學術文集,彙集了來自全國博物館學及傳播學等研究領域的優秀學術論文。
    本書以傳播學為經,以博物館學為緯,融合了藝術、哲學、數字媒體、遊戲等多學科理論,通過學理溯源、範式創新、學科交叉與實踐等多維探索路徑,深度解構博物館傳播的本體論與方法論。
    本書對於博物館從業者、傳播學科研究者、文化遺產管理者以及文化機構從業者來說,不僅是理論創新的思想引擎,更是實踐突破的行動指南,同時它也為新時代博物館參與文化強國戰略、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作者介紹
編者:吳志勇//張遵璐|責編:歐麗娜|總主編:吳志勇

目錄
博物館傳播理論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和諧傳受關係的構建
段穎
  解碼博物館傳播:三維度下的傳播生態研究
柯寧胡睿
  共生關係下的博物館學術研究與媒介傳播:職能價值、互塑關係和融合路徑
王業鑫
  遊戲化傳播:從遊戲範式看博物館傳播的人性化轉向
劉岩
  框架理論視角下高校博物館的敘事策略
蔣佳佳
  展示過去:文化記憶視域下博物館的當代傳播機制
宋厚鵬
博物館傳播實務
  從信出發:以「新青年」為中心的紀念館互動傳播
張萌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基於文化認同的紅色博物館跨文化傳播機制研究
胡暢平江曉軍姜倩
  公共文化服務視域下的博物館傳播內容研究
——以北京藝術博物館為例
張石夕
  新時代下博物館文化元素應用路徑的創新思考
張婷
  傳播與教育:博物館面向青少年的公共考古活動
曹默
  以設立分支機構促進博物館文化傳播的策略探析
高霄旭張峰
  高校博物館特展宣傳策略探究
——以「青銅之光:三星堆與羅丹的超時空對話」特展為例
李信之
  上海大學博物館展覽傳播途徑的創新與實踐
于群
  文創:博物館文化傳播的路徑研究
薛文偉
  「博物館打卡」媒介景觀的生成路徑研究
許文圻
博物館傳播新技術
  博物館中空間媒介的聲境轉向
——以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音像出版館為例
葉柏增鄭淑芬
  多媒體展項在史前遺址博物館中的信息傳播模式探究
牟文星
  文化傳播之新變:中國文物遺存與遊戲媒介
許家璇
  在場與超越:後人類傳播視角下智慧博物館自然交互傳播研究
——以中國國家博物館為例
王馨蕊
  ChatGPT 應用於博物館解說詞對外傳播與翻譯研究
劉詩語
  智媒共生:VR-AI 融合重構文化遺產的沉浸傳播新範式

姜千寒
  國內博物館數字展項中知識圖譜的應用研究
常心怡
  多模態特徵下文化遺產知識圖譜的數據敘事
胡宸歌
  人工智慧背景下博物館公眾參與的機遇與挑戰
沈雨萌
  具身、沉浸、參與:嚴肅遊戲作用於博物館傳播
朱彤
  中英博物館數字化面臨的挑戰:以線上展覽為例
任雪瑋
博物館傳播與藝術
  被「凝視」的盧浮宮:視覺現代性視角下的傳統視覺媒體敘事
沈述宜
  當下紀錄片中博物館文物的影像傳播研究
李子龍
  跨媒介敘事與文化認同構建
——基於《何以中國》的敘事策略分析及傳播路徑研究
侯怡青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