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草根譚

  • 作者:吳士余|責編:姚瑋
  • 出版社:上海財大
  • ISBN:9787564246747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4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作者是老出版人,歷任上海多家知名出版社社長、總編。第二次退休,離開崗位後有較多空閑看網路打發時間。網路新聞和網評,能及時反映現下的國情、民意,這喚醒了作者的職業意識,也激發閱讀思考的衝動。
    網路隨筆是一種新文體。不矯情,不粉飾,不追求時髦新詞,實話實說,用心去思,激情而發。以前有網路小說,此次試水網路隨筆,長則千字,短僅數十,不拘一格。
    收入集子里的網路隨筆均以「士余評論」網名在「今日頭條」社交媒體刊發。現由吳燕璐女士整理成六輯:沉思錄、世象說、股市諍言、讀而思、清史品、詩文錄。其中,「詩·對聯30句」稍作補充,增加對詩句的審美分析,以助讀者品賞。
    網路隨筆取書名《草根譚》,是效仿明代大儒洪應明的《菜根譚》。寓意有二:其一,草根喻人。書寫之起因是借社交平台與普通大眾對話。芸芸大眾被知識貴族戲喻為「草根」一族。作者則融入其中,引以為榮。其二,草根命題。隨筆之話題均來自普通大眾切身關注的命題。如,生活的艱辛,民生的焦慮,誠信的失落,風氣的腐化,信仰的迷惘,等等。如是話題,並非茶餘飯後的八卦消遣,實是置身社會基層之群體對命運的思考和企盼。
    嚼草根,味甚苦澀,但解惑大眾之憂患和焦慮,才能嚼出草根話題的真味來。

作者介紹
吳士余|責編:姚瑋
    吳士余,1945年生,浙江鎮海人。編審。資深出版人,文藝評論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上海三聯書店總編輯兼《書城》雜誌社主編,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總編委、副總編輯,中國管理科學院特聘研究員,上海市出版協會秘書長等職。出版學術著作有《中國小說美學論稿》、《中國古典小說的文學敘事》等,學術隨筆《守望理性》、《再望理性》等。學術成就收錄于《中國新文學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家辭典》(英文版)、《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家辭典》(韓文版)、《世界名人錄》(香港版)。1999年獲「世界文化名人獎」(香港),2006年獲上海出版人獎。

目錄
效仿《菜根譚》(代序)
目錄
  沉思錄
    權力三題
      (一)權力的本質
      (二)權力是什麼
      (三)關於權力的討論
    反腐要關口前移
    歷史的周期率
    甲申年的警示
    警惕「紅頂商人」現象
    探春的家政
    信仰與危機
    守住道德底線
  對社會風氣的思考
  冷漠:一種社會焦慮
  關切心理焦慮
  回歸馬克思
  毛澤東留下的主要理論著作
  思考,人的尊嚴和價值
  知識分子的二重人格
  另類專家的不遜
  知識精英不要貴族化
  四談莫言現象
    莫言文學現象
    文學背後的思潮
    文學是顯性的意識形態
    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
  高考改變人生
  大學生的困惑
  醫療反腐
  腐敗的根源
  反腐偶識
  聽政於民
  警惕被「弱智化」
  「一切向錢看」何以能盛行
  大學教育質疑
  義務教育的善政
  銀行業的挑戰
  網評文明
  世象說
    永恆,生命的意義
    「小三現象」不可長
    老年人的孤獨
    家長的焦慮
    甲方乙方
    沉重的叩問
    說說預製菜
    繁花的百態人生
    橫看電視劇

    打卡比宜德
    文明告別
    行長「裸辭」
    招工,35歲以下
    人之初,性本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明星代言
    話不投機又何妨
  股市言
    諍言寄語
    炒股的「悟」
    股市猜想
    股市的變局
    站在十字路口
    股市的出路
    釐清中國股市的本質
    整治上市鏈
  讀而思
    如何讀《資治通鑒》
    讀《資治通鑒》
      之一,李淵納諫(卷14唐紀)
      之二,李世民安民為本(卷14唐紀)
      之三,兼聽者的修為(卷14唐紀)
      之四,以古為鏡 以人為鏡(卷14唐紀)
      之五,謹慎出政(卷14唐紀)
      之六,慎終如始(卷14唐紀)
    點評《道德經解讀》
    一年讀一部書
    讀書四要
      之一,修身立信
      之二,做筆記
      之三,講點功利
      之四,積累知識
    歷史評說蘇聯解體(一?五)
    解讀的意義
    改變美國的20本書(部分)
      (一)《常識》(1776年)
      (二)《女奴辯》(1792年)
      (三)《美國奴隸道格拉斯自述》(1845年)
      (四)《隱形人》(1952年)
      (五)《屠場》(1906年)
      (六)《地球的顫慄》(1957年)
      (七)《寂靜的春天》(1962年)
      (八)《論死亡與瀕臨死亡》(1969年)
    解讀,消除歷史的距離感
  清史辨
    清朝是否導致中國歷史倒退
    大清史事問答——《危機與變局》訪談錄
      (一)康熙怎樣在危機中創造盛世的?
      (二)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是他一生的敗筆嗎?

      (三)如何看待雍正篡改康熙遺詔的傳聞?
      (四)怎麼看雍正的告密制度和文字獄?
      (五)乾隆是怎樣抓經濟的?
      (六)為什麼說「議罪令」是壓垮乾隆的一根稻草?
      (七)道光節儉縮食是作秀嗎?
      (八)慈禧對同治、光緒為何不一視同仁?
      (九)為何許多人把曾國藩說成聖人?
      (十)為何特別看重左宗棠辦船政局?
      (十一)能否對大清歷朝帝王做一簡單評價?
    康熙的清官標準
    康熙選拔官員
    雍正肅貪
    雍正的政制改革
    乾隆的文化自信
    和珅是怎樣發跡的
    嘉慶四禁
    光緒教改之痛
  詩文品
    第二代人文學者
    百家講壇熱
    奧斯卡金像獎
    學術打假
    兩種知識分子
    流動的美術博物館
    電影《普里澤的名譽》
    特藏品《三國演義》
    模擬畫集
    直面生活
    尋求人生
    詩代應聯——另類書寫
    詩·對聯(30句)
    天問·雪
    以禪入詩
附錄
  頭條A1:吳士余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