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腦--一個關係器官(一種現象學-生態學構想)(精)/漢譯系列/數字時代的人論文庫

  • 作者:(德)托馬斯·福克斯|總主編:洪亮|譯者:王旭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249324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58
人民幣:RMB 11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腦會思考嗎?它是體驗世界的創造者、主體的建構者嗎?本書以現象學和生態生物學的視角,力圖打破腦神經科學建構起的腦神話,將腦重新定義為「關係器官」。作者認為,腦本身是生命體的器官,它嵌入活生生的身體、周圍環境的整體生態網路中。我們與世界和他人的具身互動持續改變著具有高度可塑性的腦,使其成為一個受社會、文化、歷史塑造的人格器官。
    這是一本引領哲學、腦神經科學與精神病理學新思維的學術力作,也是一場關於「我們是誰」的深刻反思之旅。

作者介紹
(德)托馬斯·福克斯|總主編:洪亮|譯者:王旭

目錄
前言
序言
導論
第一部分  對神經生物學還原論的批判
  1  頭腦中的宇宙?
    1.1  腦研究的唯心論遺產
    1.2  第一項批判:具身知覺
    1.3  第二項批判:現象世界的客觀性
    1.4  第三項批判:顏色的實在性
    1.5  總結
  2  腦作為主體的遺產?
    2.1  第一項批判:主體性的不可還原性
    2.2  第二項批判:範疇錯誤
    2.3  第三項批判:無能的主體?
    2.4  總結:生活世界的優先性
第二部分  腦-身體-人格
  3  基礎:主體性與生命
    3.1  具身主體性
    3.2  生態生物學
    3.3  生命體的循環與整體因果性
  4  腦作為生命體的器官
    4.1  有機體中的腦
    4.2  腦、有機體與周圍世界的統一性
  5  腦作為人格的器官
    5.1  初級主體間性
    5.2  神經生物學基礎
    5.3  二級主體間性
    5.4  總結:腦與文化
  6  人格的雙重維度
    6.1  心理的、物理的與生命的
    6.2  與同一論的區別
    6.3  湧現
    6.4  結論:心理物理關係
    6.5  總結
  7  對心理醫學的影響
    7.1  精神病學中的神經生物還原論
    7.2  作為循環過程的精神疾病存在
    7.3  發病機制中的循環因果性
    7.4  治療中的循環性
    7.5  總結:主體性的作用
  8  結論
    8.1  腦與人格
    8.2  神經生物學知識的適用範圍
    8.3  自然主義與人格主義的人類形象
文獻列表
主題索引
人物索引
德-英-漢語術語對照表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