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宜昌紀事

  • 作者:李揚|責編:楊童舒//王玥//黃儀萱
  • 出版社:武漢
  • ISBN:9787558269622
  • 出版日期:2025/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82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宜昌紀事》是李揚創作的一部非虛構作品,以「信史+非虛構(文學)+評論」的方法,生動展現了宜昌從遠古至新中國成立前後的歷史畫卷。本書從宜昌的地形地貌、建制沿革入手,講述了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如三國時期的烽火、「川鹽濟楚」、宜昌開埠、川漢鐵路建設等,著力重塑了嫘祖、屈原、王昭君等一批鮮活的人物形象。書中還記載了宜昌在近現代的發展,包括革命活動、大轉運、保衛戰等,以及三峽工程、葛洲壩工程的決策與建設過程。此外,本書附錄介紹了眾多與宜昌相關的名人。作品兼具文史性、資料性和文學性,不僅能讓讀者了解宜昌的歷史文化,還能從中總結經驗、獲取能量,增強文化自信。

作者介紹
李揚|責編:楊童舒//王玥//黃儀萱
    李揚,1969年出生於湖北洪湖,中共黨員,現任宜昌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宜昌市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畢業於原宜昌師範專科學校政史專業,曾任七年高中教師,歷任宜昌市西陵區委辦公室調研科長、副主任,西陵區學院街道辦事處主任、街道黨工委書記,西陵區副區長,區委常委、區委辦公室主任,宜昌市廣播電視台副台長。曾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調研文章、新聞、文學作品等共計30余萬字,出版散文集《為命運打開一扇窗》,主編《學院印象》、《西陵記憶》(三卷本)等作品。書法作品入展湖北省書法篆刻展等專業展覽。

目錄
序:紀小邑以窺乾坤
第1章  宜昌從哪裡來
  一、宜昌城的地形地貌
  二、宜昌城的不同歷史形態
  三、宜昌城的建制沿革(新中國成立前)
  四、宜昌城的歷史演變過程
  五、宜昌相關名稱的歷史由來
  六、宜昌城的歷史時間
第2章  宜昌古屬「西陵國」
  一、宜昌遠古時期的人類遺址
  二、宜昌古屬「西陵國」
  三、古「西陵國」的地理位置
第3章  商周時宜昌為楚、夔、巴等國地
  一、「楚之西塞」的不斷推進與消亡
  二、楚國遷都「郢」
  三、宜昌為「巴祖」向長江西擴展的過渡地帶
第4章  戰國至漢唐間「楚之西塞」大戰
  一、戰國時秦滅楚之戰:一戰「楚之西塞」(今西陵峽口)
  二、東漢岑彭南征巴蜀:二戰「楚之西塞」(今荊門山虎牙山)
  三、三國時吳蜀夷陵之戰:三戰「楚之西塞」(今西陵峽口與荊門山虎牙山)
  四、西晉王濬滅東吳:四戰「楚之西塞」(今西陵峽口)
  五、陳朝章昭達攻西梁北周聯軍:五戰「楚之西塞」(今荊門山虎牙山)
  六、隋朝楊素南征滅陳:六戰「楚之西塞」(今西陵峽口與荊門山虎牙山)
  七、唐初許紹滅「梁王」蕭銑:七戰「楚之西塞」(今荊門山虎牙山與西陵峽口)
第5章  三國時期的宜昌烽火
  一、當陽長?之戰後,曹操占江陵分南郡首設臨江郡
  二、周瑜巧奪夷陵占臨江郡,劉備在夾縫中站住腳跟
  三、劉備改臨江郡為宜都郡,領縣而治,建立根據地
  四、關羽「大意失荊州」,倉皇西進敗走麥城
  五、夷陵(猇亭)之戰,成為前後三國的轉折點
  六、歷經世事滄桑,形成現實中的「文」「武」猇亭
  七、東吳控制西陵近60年,吳國建立起西部「戰區司令部」
  八、步騭都督西陵,東吳重臣守平安
  九、西陵之戰,陸抗智取叛將步闡
第6章  兩晉郭璞——「文脈宜昌」的源流見證
  一、著書立說選擇古夷陵
  二、辭書之祖的經典注本
  三、夷陵古城的故事源頭
  四、宜昌文脈的源流
  五、較早的「長江形象」宣傳
  六、死於非命的一代方士
第7章  隋統一江南的峽江三次大戰
  一、一戰西陵峽狼尾灘
  二、二戰西陵峽口岐亭
  三、三戰荊門城延洲島
第8章  歐陽修「廬陵事業起夷陵」
  一、聲名斐然的一代宗師
  二、與荊楚地望有淵源
  三、長途涉水來到夷陵
  四、任職短暫的夷陵縣令

  五、夷陵的「第一印象」
  六、在夷陵的「基層治理」
  七、夷陵詩文傳千古
第9章  明清夷陵古城的興與毀
  一、明初夷陵古城初興
  二、清朝夷陵古城的毀與興
第10章  「川鹽濟楚」短暫繁榮宜昌城
  一、宜昌歷史上的食鹽管理
  二、太平天國運動催生「川鹽濟楚」
  三、「川鹽濟楚」帶來夷陵古城新變化
  四、宜昌城因長江水道而興盛
第11章  宜昌開埠
  一、宜昌開埠的直接誘因
  二、英國領事館在木帆船上辦公
  三、宜昌海關在古廟裡開張
  四、美國領事館「搭邊」成立
  五、英國等列強染指宜昌
  六、英國在宜昌建租界泡了湯
  七、德國和日本駐宜昌領事館
  八、宜昌開埠之後
  九、宜昌城開埠后的歷史遺跡
第12章  「宜昌關」與「洋碼頭」
  一、宜昌關的職權
  二、宜昌關的機構職位
  三、宜昌關的進出口貨物
  四、宜昌關的稅率及檔案
  五、宜昌關也是對華情報機構
  六、宜昌城的「洋碼頭」
  七、停泊「洋碼頭」的外國軍艦
第13章  川江航權是怎樣喪失的
  一、外國侵略者窺伺川江
  二、長江漢宜段輪船航線開通
  三、外國侵略者角逐長江漢宜段航線
  四、「固陵」號小火輪首航川江計劃落空
  五、「利川」號試航川江成功
  六、「肇通」號商輪川江航行
  七、「瑞生」號德國商輪折戟川江
  八、首條華商輪「蜀通」號行駛川江
  九、川江宜渝段航道再添華商輪「蜀亨」號
  十、重慶關巡江事務處宜昌辦事處設立
  十一、薄藍田後人來宜尋訪
第14章  川漢鐵路從宜昌城起步
  一、起因於打通出川之路
  二、川路公司性質兩次大變更
  三、川漢鐵路勘測工作基本完成
  四、一波三折的駐宜總理人選
  五、確定宜(昌)秭(歸)段建設
  六、鐵路壩舉行盛大開工典禮
  七、宜(昌)秭(歸)段動工興建
  八、川漢鐵路建設陷入僵局

  九、駐宜昌總理李稷勛的淚和血
  十、川漢鐵路建設因政權變換而終結
  十一、李稷勛書寫「志痛之碑」
  十二、川漢鐵路的歷史迴響
  十三、川漢鐵路建設的幾個重要數字
  十四、川漢鐵路遺址「讓歷史告訴未來」
第15章  宜昌首應武昌起義
  一、革命黨人潛入宜昌城活動
  二、宜昌革命黨人聞風而動
  三、宜昌起義順利成功
  四、聯絡各地軍隊反正
  五、策應保衛武漢攻克荊州
第16章  宜昌城的兩次兵變
  一、兩次兵變接連發生
  二、兵變產生的重大影響
第17章  新中國元勛早期的宜昌革命活動
  一、董必武宜昌「護法」與指導建黨
  二、北伐時朱德宜昌行「兵運」
  三、賀龍、周逸群、段德昌、彭德懷「會戰宜昌」
  四、吳玉章、李維漢宜昌力挺賀龍
第18章  共產黨人來到宜昌城
  一、大革命時期,祖山竹最先到宜昌城建黨
  二、曹壯父等掀起宜昌城大革命高潮
  三、土地革命時期,周逸群重建鄂西特委
  四、趙一曼在宜昌建立黨的秘密交通聯絡站
  五、抗日戰爭時期,錢瑛三次秘密來宜建黨
第19章  宜昌大轉運
  一、宜昌無可選擇地成為轉運中樞
  二、1938年5月:緊急措施緩解宜昌物資、人流壓力
  三、1938年10月:下遊人流物資蜂擁而至宜昌城
  四、1938年10月下旬:盧作孚坐鎮宜昌城指揮第一次緊急搶運
  五、1940年6月:盧作孚親率船隊第二次緊急搶運
  六、「宜昌大撤退」載入史冊
  七、經宜昌奔赴重慶的軍政和文化名人
第20章  宜昌保衛戰
  一、張自忠靈櫬途經宜昌
  二、宜昌淪陷
  三、宜昌反攻戰
  四、石牌保衛戰的外圍戰
  五、布防嚴密的石牌要塞主陣地
  六、石牌要塞大血戰
第21章  日偽在宜昌的殖民統治
  一、日軍直接建立的侵略性組織
  二、日軍主導建立的「和平推進隊」
  三、漢奸協同建立的「興亞協會」
  四、日軍背後支持的日偽組織
  五、日軍直接支持的汪偽國民黨縣黨部
第22章  民國時期的「三峽開發」計劃
  一、設想美好的「開發計劃」
  二、有點實質動作的「薩凡奇計劃」

  三、民國「長江三峽水利工程計劃」最終流產
第23章  宜昌城近現代工商業的起步和發展
  一、宜昌城的近現代工業:有限的小型私營工業和手工業工場
  二、宜昌城的近現代商業:隨轉運貿易而興衰
第24章  近現代宜昌城的拓展
  一、「川鹽濟楚」,宜昌城拓展至西壩
  二、宜昌開埠,宜昌城順江延至大公橋
  三、川漢鐵路建設,宜昌城縱向拓展至今九州大廈與勝利四路中段一線
  四、商埠重點開發,「宜昌新城」形成
  五、首次籌備設市,夷陵古城內外連成一片
  六、「新生活運動」,讓宜昌城區功能更完善
  七、抗戰勝利后,宜昌「新市計劃」無疾而終
  八、宜昌解放,宜昌市建設迎來春天
第25章  宜昌城的舊學堂和新教育
  一、舊時的官學
  二、舊時的私塾
  三、夷陵古城的三大書院
  四、宜昌城的新式學堂(校)
第26章  解放宜昌城
  一、南下宜昌
  二、短暫的宜昌地委前身——當陽地委
  三、共產黨地下人員潛入宜昌城
  四、宜沙戰役打響
  五、宜當戰役的三個階段
  六、激烈的鎮鏡山之戰
  七、三麵包圍宜昌城
  八、橫渡長江控制下游南岸
  九、宜昌城宣告解放
  十、地市黨政機關進駐宜昌城
  十一、珍藏在宜昌的兩封烈士家書
第27章  三峽工程(決策篇)
  一、1949年、1954年兩次長江特大洪患警示,一代偉人決心建設三峽大壩
  二、三峽工程在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的「論戰」中漸成熱點,偉人賦詩繪宏圖
  三、南寧會議和成都會議讓三峽工程進入中央決策程序,規劃初步設計時間進度明確,華夏大地掀起籌建三峽工程第一
個高潮
  四、毛澤東、劉少奇視察三峽后,三斗坪壩址確認,三峽工程步入準備建設階段
  五、第二次北戴河會議后,三峽工程建設在放緩中停滯
第28章  葛洲壩工程先行建設始末
  一、毛澤東主席的兩次談話,讓葛洲壩工程有了明確指向,壩區征地移民率先開始,拉開「積極準備」序幕
  二、周總理親自主持兩次國務院會議,葛洲壩工程獲批建設,建設者群情振奮,提前開工的工地掀起建設高潮
  三、葛洲壩主體工程在倉促中上馬,在不得已中暫時停工,22個月后重新恢復建設,整個工期耗時18年
第29章  三峽工程(建設篇)
  一、三峽工程再次提上中央議事日程,「低壩」方案得到「原則批准」,三峽工程開始啟動
  二、歷經三次更名后,「三峽省」籌備組在湖北省宜昌市掛牌亮相,一年後撤銷
  三、重慶市的「看法和意見」與新華社內參讓三峽工程再起爭議,鄧小平肯定「中壩方案」,並率先回應爭議
  四、「三峽工程大論證」長達兩年八個月,412名專家齊攻關,14個專題尋答案,「可行性研究報告」得到絕大多數人同意
  五、三峽工程審查后,認定「技術是可行的,經濟上是合理的,國力是可以承擔的」
  六、對三峽工程全方位宣傳,從「毛毛雨」到「中雨」,推動了三峽工程的決策進程
  七、三峽工程建設歷經幾個歷史階段,世紀工程產生巨大綜合效益
第30章  「三峽省」的籌備與終結

  一、歷經三次更名,「三峽省」籌備組在湖北宜昌掛牌亮相,行政區劃範圍在反覆商量中確立
  二、籌備中的「三峽省」是小省、窮省,電視片《窮山在呼籲》播放后,引起中央高層關注,加大了對三峽地區的扶貧力

  三、「三峽省」籌備組在艱難中加緊準備工作,機構雛形初步形成,經濟計劃實行單列,行使省級管理許可權
  四、三峽工程上馬放緩,桃花嶺飯店會議透露出「三峽省」歸宿,「三峽省」籌備組悄然撤銷,500多名幹部悵然離開宜昌
第31章  當代宜昌的三次騰飛
  一、1965年至1990年,「三線建設」特別是後期的葛洲壩工程建設使宜昌「第一次騰飛」
  二、1991年至2009年,三峽工程建設使宜昌「第二次騰飛」
  三、2010年至今,建設長江大保護典範城市,打造世界級宜昌,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使宜昌踏上「第三次騰飛」之路
附:名人與宜昌
  一、華夏之母:嫘祖
  二、辭賦之祖:屈原
  三、和親使者:王昭君
  四、東晉袁崧與《宜都記》
  五、李白四次進出三峽過宜昌
  六、杜甫結緣宜昌賦詩留情
  七、陸羽盛讚茶葉「峽州上」
  八、前、后、再「三游」的文化名人
  九、黃庭堅六年三訪「三游洞」
  十、陸遊歷經夷陵留史跡
  十一、夷陵古城的明清學人
  十二、楊守敬著《水經註疏》創酈學史豐碑
  十三、王永彬與「奇書」《圍爐夜話》
  十四、愛國輿地學家曹廷傑
  十五、宜昌當代的代表性作家
  十六、宜昌當代的「美術三老」
  十七、「墨緣軒主人」蔡靜安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