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看遍中國博物館(有趣的千年文物知識)(精)

  • 作者:編者:楊學濤|責編:李磊|繪畫:一本書文化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685821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13
人民幣:RMB 2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看遍中國博物館:有趣的千年文物知識》通過系統梳理各類文物,為讀者構建了一個包含歷史、文化和美學內涵的知識框架。全書共分為10章,系統講解了博物館概況,以及青銅器、玉器、瓷器、金銀器、漆器、車馬、建築、服飾、傢具等相關文物。每個章節皆從大眾普遍關注且具有代表性的角度出發,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文物知識,同時搭配寫實風格的文物圖片,使讀者更加真切地領略文物的魅力,仿佛置身於文物世界之中,深切感受中國歷史文化的千年輝煌。
    《看遍中國博物館:有趣的千年文物知識》適合對中華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同時可作為從事文創設計、遊戲原畫設計、插畫設計、影視編劇,以及文學創作等工作的人員學習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楊學濤|責編:李磊|繪畫:一本書文化

目錄
壹  博物館概要:何以中國
  第一節  博物館因何存在?為人服務
  第二節  如何區分「中國」「華夏」與「中華」
    一、我們國家為什麼叫「中國」
    二、「華夏」由何而來
    三、「中華」由何而來
  第三節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分佈情況
  第四節  中國「博物館之最」不完全手冊
    一、中國人獨立創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二、國內藏品最多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三、中國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中國最小的博物館:青島台柳路博物館
    五、第一座史前聚落遺址博物館:西安半坡博物館
    六、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南京博物院
    七、中國最北端的博物館:鄂倫春民族博物館
    八、中國最南端的博物館:三亞自然博物館
    九、中國最東端的博物館:饒河博物館
    十、中國最西端的博物館:塔什庫爾干縣博物館
  第五節  各時代的典型器物
    一、夏商周的青銅器
    二、秦磚漢瓦
    三、漢玉
    四、唐三彩
    五、宋瓷
    六、元青花
  第六節  九大博物館里的鎮館之寶
    一、北京故宮博物院
    二、湖北省博物館
    三、河南博物院
    四、上海博物館
    五、浙江省博物館
    六、湖南博物院
    七、南京博物院
    八、遼寧省博物館
    九、陝西歷史博物館
  第七節  如何按主題打卡博物館
    一、青銅器首推寶雞
    二、玉器要看徐州
    三、陶瓷當數景德鎮
    四、石刻淵藪西安碑林
    五、漆器盡在湖北和湖南
    六、絲綢之韻盡在杭州
    七、四川「天下金銀第一窖」
    八、部分主題博物館
  第八節  文物「禁止出國(境)展覽」的規定
  第九節  至今流亡海外的重要文物
    一、唐摹本顧愷之《女史箴圖》(大英博物館)
    二、昭陵六駿的颯露紫、拳毛騧(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三、《照夜白圖》(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四、《歷代帝王圖》(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五、虎食人卣(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館/法國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
貳  青銅器:獰厲之美
  第一節  輝煌的青銅時代
    一、青勝於藍
    二、好酒之風與酒器的發展
  第二節  器型之辨:撞臉青銅器大盤點
    一、第一組:爵、角、斝
    二、第二組:鼎、鬲、甗
    三、第三組:簠、?、敦
    四、第四組:觶、觚
    五、第五組:觥、尊
    六、第六組:罍、彝
    七、第七組:卣、盉
  第三節  鼎:一口吃肉的鍋何以升級為權力重器
    一、可愛的起源
    二、肉鍋的逆襲
    三、鼎的附加意義
  第四節  爵:「爵位」都是喝出來的
    一、爵的哪邊用於喝酒
    二、神秘的蘑菇柱
    三、「爵位」和「爵」的關聯
  第五節  鉞:王的象徵
    一、鉞和斧的區別
    二、鉞的主要功能
  第六節  青銅器上的紋樣變化
    一、饕餮紋
    二、蟠螭紋和蟠虺紋
    三、當獰厲變為呆萌
  第七節  青銅之冠:看懂秦皇陵銅車馬
    一、銅車馬與實用戰車的關係
    二、銅車馬中看秦代御用馬品種
    三、駕馬人的身份
    四、四匹馬的六根韁繩
    五、車的減震系統
    六、如何確定此為秦始皇的車隊
  第八節  青銅器是如何製作的
    一、青銅器的鑄造方法
    二、如何判斷青銅器所用工藝
    三、青銅器的沒落
?  玉器:君子之德
  第一節  玉文化是中國最獨特的文化
    一、玉是什麼
    二、玉的時代
    三、獨一無二的玉文化
  第二節  「玉」和「王」的糾纏
  第三節  如何判斷一塊古玉的價值
    一、什麼是「古玉」
    二、「出土古」和「傳世古」的區別
    三、玉器價值的判斷
  第四節  玉器的器型

    一、璧、瑗、環、玦
    二、玦和?
    三、禮儀六器——圭、璧、琮、璜、璋、琥
    四、璜和珩
    五、圭和璋
  第五節  「五福臨門」及吉祥紋樣
    一、關於「五福」的三種定義
    二、諧音、象徵與吉祥紋樣
    三、「五福」的紋樣世界
    四、「雙喜」的誕生
    五、最樸素的願望與最樸實的象徵
  第六節  關於「傳國玉璽」的傳奇
    一、秦始皇制定的玉璽制度
    二、「璽」字的意思
    三、為什麼用玉來做璽
    四、玉璽都是傳國璽嗎
    五、秦以後的玉璽制度變化
    六、光怪陸離的玉璽「傳國史」
  第七節  有了玉,才有「寶劍」
    一、玉劍?
    二、玉劍首
    三、玉劍格
    四、玉劍珌
  第八節  用來祭天的六種玉器
    一、為什麼會有「六器」
    二、「六器」的造型
    三、「六器」的顏色
    四、地位最高的玉璧
    五、如何用玉琮來祭地
    六、玉圭為何象徵權力
    七、如何用玉璋來祭山川
    八、「琥」究竟是不是後世用的虎符
    九、「璜」為什麼是半璧形狀
  第九節  組玉佩的豪華世界
    一、什麼是組玉佩
    二、組玉佩為何出現
    三、組玉佩的核心成員
    四、組玉佩的主流款式
    五、迄今所見最大的一件組玉佩
    六、組玉佩的其他作用
  第十節  金縷玉衣使靈魂不滅的傳說
    一、玉衣
    二、玉琀
    三、玉握
    四、玉竅塞
    五、玉枕
    六、玉覆面
  第十一節  精美玉器如何做成
    一、琢玉工具
    二、工藝和流程

肆  瓷器:閃耀東方
  第一節  陶和瓷的區別
    一、起源時間差別很大
    二、材質和顏色不同
    三、燒制溫度不同
    四、穿的「外衣」不同
    五、硬度不同
    六、透明度不同
    七、總氣孔率不同
    八、吸水率不同
  第二節  瓷器之「釉」的魅力
    一、「釉」的起源
    二、「釉」的作用
  第三節  如何快速讀懂瓷器的年份
    一、款識解讀
    二、紋飾分析
    三、器型審視
    四、胎質探究
    五、看底足
  第四節  綿綿不絕、富貴不斷的回紋
    一、回紋的「回」是什麼意思
    二、回紋的主要樣式
    三、回紋為什麼又稱為雲雷紋
    四、回紋的興衰與時代的風尚
    五、回紋的美學魅力
  第五節  瓷器的「南青北白」如何形成
    一、「南青」:陸羽心目中的「天下第一」
    二、「北白」:中原審美的突破
    三、「南青北白」是否意味青瓷與白瓷割裂
  第六節  宛若流星的「唐三彩」
    一、唐三彩的發現
    二、唐三彩是陶器還是瓷器
    三、唐三彩的工藝特色
    四、唐三彩為誰而做
    五、唐三彩的沒落
  第七節  宋代瓷器的「高級美」
    一、三大審美風格
    二、什麼是「高級美」
    三、五大名窯瓷器的高級美
  第八節  「元青花」其實並非元朝人的最愛
    一、元青花為何如此昂貴
    二、元青花如何取得重大成就
  第九節  明代斗彩雞缸杯價值探秘
    一、杯子上為何以雞為造型
    二、雞缸杯背後的歷史故事
    三、斗彩名稱的由來
    四、斗彩雞缸杯的價值變遷與市場考量
  第十節  「清三代」為何成為中國瓷器衰落的起點
    一、「清三代」的保值屬性
    二、「清三代」瓷器的卓越品質

    三、「清三代」瓷器的繽紛世界
    四、三代審美大不同
    五、不可避免的衰落
伍  金銀器:光輝璀璨
  第一節  早期中國人對黃金的態度
    一、古人是否喜愛黃金
    二、「金」與「黃金」的差異
    三、中國金器的起步雖晚但發展綿延不絕
    四、不同區域的金器大不同
  第二節  漢代黃金文化探秘
    一、神奇的黃金大墓
    二、漢代的金銀器生活用品
    三、漢代以金銀作為修仙之物
    四、漢代真的多金嗎
  第三節  「崇洋不媚外」的金銀大唐
    一、思想觀念的延續
    二、金銀器產業的進步
    三、中西金銀器的交流與碰撞
  第四節  迥異於中原的三星堆金器
    一、無可媲美的金器成就
    二、三權集於一身的權杖
    三、象徵等級制度的黃金面具
  第五節  金器為何是草原民族的最愛
    一、遊牧文化:豐富卻模糊的認知尷尬
    二、金銀器如何成為遊牧民族的標誌
  第六節  璀璨的金銀器如何製成
    一、古人的淘金方法
    二、金銀器為何與青銅器關係密切
陸  漆器:不朽傳奇
  第一節  漆器為什麼不常見
    一、認識漆器
    二、揭秘漆器之「漆」
    三、中國最早的漆器
    四、文字記錄的漆器史
    五、漆器在近現代的沒落
  第二節  中日漆器的關聯與差異
    一、中日漆器的歷史比較
    二、日本漆器的勃興之路
  第三節  漆器以什麼材料為胎體
    一、胎體首選:木胎
    二、胎體革新者:夾紵胎
    三、胎體中的奢侈品:金屬胎
  第四節  漆器的「紅與黑」之謎
    一、八千年漆器風雲
    二、漆器為何以「紅與黑」為主色調
  第五節  《髹飾錄》里的漆器工藝之美
    一、《髹飾錄》的主要內容
    二、《髹飾錄》的珍貴價值
    三、常見漆器工藝
柒  車馬:征伐天下

  第一節  從「南轅北轍」看懂古代車結構
    一、車的起源之爭
    二、探究中國車的發明人
    三、中國古代車輛的外貌特徵
    四、古代獨輈車的結構
  第二節  不同身份的人該乘什麼樣的車
    一、第一大類:乘車
    二、第二大類:兵車
    三、第三大類:棧車
  第三節  騎馬和駕車哪個更高級
    一、人類馴化馬的歷史
    二、人類何時開始騎馬
    三、馬先為騎行還是拉車之用
    四、唐代前貴族鮮少騎馬的社會現象
  第四節  「馬靠鞍」典故的由來
    一、鞁具:掌控馬匹的關鍵
    二、鞍具:人類騎行的革新
  第五節  戰車的核心武器:戈
    一、戈的悠久歷史
    二、如何識別戈
    三、戈是如何殺敵的
    四、戈的消亡
  第六節  流傳至今的神奇武器:弓箭
    一、弓:蒙昧時代的利器
    二、箭:武器與藝術的結合
    三、弩:冷兵器時代的王者
捌  建築:詩意棲息
  第一節  中國古建築屋頂的樣式
    一、屋頂就是一座房子的臉面
    二、屋頂樣式的等級及成因
    三、屋頂上的怪獸
  第二節  藻井:中國古建中最絢爛的天空
    一、藻井的奧秘
    二、藻井的起源和歷史
    三、藻井的使用階層
    四、藻井的類型
    五、敦煌的藻井藝術
    六、藻井的其他功能
  第三節  琉璃:構築宛若天堂的美景
    一、流光溢彩的琉璃從何而來
    二、琉璃瓦的誕生
    三、琉璃瓦顏色的寓意
  第四節  秦漢時期盛極一時的瓦當紋
    一、屋檐下的瓦當
    二、瓦當的起源
    三、瓦當發展的鼎盛時期
    四、秦磚漢瓦的文化象徵
  第五節  古代尊稱與建築的文化淵源
    一、「陛下」實則呼喚的是台階下的侍者
    二、「殿下」並非太子專屬名稱

    三、「閣下」同樣源自以卑達尊
  第六節  建築中的「門當戶對」
    一、門當:彰顯文武之風
    二、戶對:門簪體現尊貴身份
    三、大門:身份等級的顯眼標誌
  第七節  徽派建築的密碼
    一、徽派建築是否等於安徽的建築
    二、徽派建築的黑白灰
    三、徽派建築格局與四合院的關聯
    四、徽派建築的奢華美學
  第八節  碉堡格局的福建土樓
    一、福建土樓在漢族傳統住宅中的地位
    二、福建土樓的形狀設計
    三、土樓作為碉堡的威力
    四、土樓的開放性格局
  第九節  中國古代帝王陵墓中的「黃腸題湊」
    一、「黃腸題湊」的解讀
    二、「黃腸題湊」的結構
    三、「黃腸題湊」的興起與衰亡
  第十節  「貞節牌坊」的真實面貌
    一、牌樓與牌坊的淵源
    二、牌坊的起源與背景
    三、「貞節」和「貞潔」的差異
    四、貞節觀念如何與女性掛鉤
    五、貞節牌坊的興起時間較晚
    六、「南多北少」的貞節牌坊
    七、貞節牌坊的等級
    八、貞節牌坊是否應被全盤否定
  第十一節  神秘的中國石窟藝術
    一、極簡中國石窟發展史
    二、飛天藝術的獨特魅力
  第十二節  探尋園林之美
    一、天堂般的園林
    二、皇家園林和私人園林的區別
    三、如何欣賞江南私人園林
  第十三節  寺、廟、庵、觀、祠的文化解碼
    一、「寺」和「白馬寺」的淵源
    二、「廟」和「朝廷」的關係
    三、「庵」的核心是「關門」
    四、「道觀」就是「觀道」的意思
    五、「祠」為「廟」的延伸
  第十四節  如何看懂一座孔廟
    一、嘉定孔廟:吳中之冠
    二、入口處的牌坊:仰之彌高
    三、欞星門:祭孔如同尊天
    四、泮池:登堂入室
    五、大成殿:孔廟的核心
  第十五節  如何參觀一座寺廟
    一、玉佛寺的起源:源於慧根法師西行求法
    二、山門:僧與俗世界的分界線

    三、天王殿:寺廟的門衛室
    四、伽藍殿:忠義與信仰的交融
    五、三聖殿:西方三聖
    六、觀音殿:千處祈求千處應
    七、大雄寶殿:具足圓覺智慧
    八、生活和交流區
  第十六節  如何看懂一座佛塔
    一、佛教建塔的意義
    二、佛塔的普及之路
    三、塔剎:佛塔之巔的顯著標誌
    四、中國佛塔的特色
  第十七節  如何參觀一座道觀
    一、欽賜仰殿的淵源
    二、道教場所稱為「觀」或「宮」的原因
    三、道觀的基本格局
    四、道教建築如何體現道家文化
玖  服飾:有禮在身
  第一節  帽子是服飾中的關鍵元素
    一、帽子起源於「臭美」
    二、冠:竟然比人命還重要
    三、弁:珍貴的冠飾
    四、冕:最尊貴的禮冠
  第二節  自下而上興起的頭巾時尚熱潮
    一、巾的起源:平民時尚
    二、巾的發展:經典迭出
    三、巾的種類:琳琅滿目
  第三節  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鳳冠霞帔
    一、鳳冠的尊貴與莊重
    二、霞帔的飄逸與華麗
  第四節  蘊藏神秘玄機的「十二章紋」
    一、十二章紋的起源:天賜神力
    二、十二章紋的吉祥寓意
    三、皇帝龍袍上的十二章紋
    四、為何是「十二」而非「九」
  第五節  從「祥禽瑞獸」的榮譽到「衣冠禽獸」的罵名
    一、衣冠上的禽獸圖案
    二、入選官服圖案的禽獸
    三、祥禽瑞獸如何淪為罵名
  第六節  羞羞的中國內衣簡史
    一、中國內衣的起源
    二、內衣樣式的發展與變遷
  第七節  漩渦中的馬面裙
    一、「馬面」與建築和戰爭相關
    二、關於馬面裙起源的推測
    三、馬面裙真實的樣子
    四、馬面裙的式微與復興
  第八節  「紈?子弟」與褲子的演進史
    一、「紈?」一詞的由來
    二、從「開襠褲」到「合襠褲」的演進
    三、褲子與禮儀的緊密關係

  第九節  木屐可不是日本的發明
    一、追溯世界上最早的木屐
    二、文獻記載的最早穿木屐的人
    三、木屐的升級與演變
    四、木屐在中國的鼎盛時期
    五、木屐的變遷與創新
    六、被纏足習俗淘汰的木屐
  第十節  雖被踩在腳下,但可讓雞犬升天
    一、中國襪子發展史
    二、襪子中蘊含的禮儀文化
    三、襪子與仕途的奇妙關聯
拾  傢具:人文天地
  第一節  席子所蘊藏的中國傳統文化
    一、席子是歷史悠久的傢具
    二、席子可用來區分等級
    三、「席」對於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
  第二節  椅子如何影響中國人的生活
    一、為什麼中國人沒有發明椅子
    二、胡床與椅子的淵源
    三、椅子的演變歷程與形態變遷
  第三節  古典傢具的常用木質材料
    一、硬木與軟木的區別
    二、硬木傢具在中國的發展史
    三、製作傢具的三大名木
    四、判斷名貴木材的「五德」標準
  第四節  榻不僅是傢具還曾是炫耀利器
    一、榻的興起
    二、榻和床的區別
    三、榻的種類和作用
    四、榻的坐具功能的削弱
  第五節  探究龍椅的秘密
    一、龍椅不是椅
    二、龍椅的正式名稱
    三、龍椅的獨特地位
    四、龍椅的華麗外觀
    五、龍椅的舒適度與承載的威儀
  第六節  價值千金的拔步床
    一、拔步床名字的由來
    二、拔步床的出現及進化
    三、奢華的拔步床
    四、拔步床產生與發展的社會背景
  第七節  「桌」和「案」有何不同
    一、案的起源
    二、案的類型
    三、案與桌的差異及文化屬性
  第八節  擋風只是它1%的功能
    一、屏風的起源竟與「斧鉞」相關
    二、屏風的主要類型
    三、屏風的主要功能
  第九節  從「壓箱底」看中國衣櫃發展史

    一、古代的收納用具
    二、箱子為何如此重要
    三、柜子為什麼會出現
    四、「櫥」和「櫃」的糾纏
  第十節  照見時代的銅鏡
    一、誰造出了第一面鏡子
    二、銅鏡為何長期佔據鏡子主流地位
    三、銅鏡如何製作
    四、如何欣賞千變萬化的銅鏡
  第十一節  紅袖添香「爐」添暖
    一、熏爐的起源
    二、熏爐的知名造型
    三、熏爐的發展與衍生品
    四、手爐的傳奇起源與藝術蛻變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