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深度測謊(探尋犯罪心理痕跡)

  • 作者:張坤|責編:呂靜雲
  • 出版社:中國法治
  • ISBN:9787521650297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0
人民幣:RMB 5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共分5章,每章10篇內容。每篇都用案例進行引入和說明。第一章「環環相扣:測謊之設計」,主要集中在狹義的「測謊儀測謊」的各個方面。第二章「舉一反三:測謊之技巧」,範圍拓展到實務中一些行為測謊和言語測謊,不限於狹義的測謊儀測謊。每一篇都是用案例引入,但是並不一定借助測謊儀。第三章「案件百態:測謊之見聞」。這一部分是辦案中遇到的一些有意思的測謊案件,探究虛假記憶植入情緒誘發等測謊常見問題。第四章「他山之石:測謊之融合」主要講各種新的測謊方法和手段,對應目前學界的「大測謊」理念,所以包含很多方法的融合和借鑒,也可以理解為與測謊儀測謊並列的其他不同測謊形式。第五章「形形色色:測謊之對象」,主要介紹各種不同的被測人,針對不同被測人,測謊師應如何進行謊言的偵測。

作者介紹
張坤|責編:呂靜雲
    張坤     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碩士,現工作于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擁有最高人民檢察院授予的心理測試(測謊)專業技術資格,從事心理測試工作。曾任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心理測試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多次受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公安、高校等單位邀請做心理測試技術專題介紹與授課。著有《解剖謊言:測謊師辦案手記》《與謊言的每日相遇:測謊師辦案的52堂實務課》《辨識謊言:測謊辦案的邏輯與方法》。

目錄
第一章 環環相扣:測謊之設計
  應用情境:十個測謊案例
  測前準備工作:繪製「犯罪心理痕跡畫像」
  測謊結果解釋:作案工具分歧
  測謊問題編製:「參照信息」的準確性
  測謊思路設計:囊括事實可能性
  測謊視角差異:以零口供案件為例
  測前必做功課:回到現場
  測謊失敗反思:幾個重要的原因
  測謊準確率比較:實驗室研究與實案研究
  測謊基本導向:更多的信息收集
第二章 舉一反三:測謊之技巧
  聚焦行為鏈條:遞進式發問
  雙避動機衝突:說謊的特殊性回答
  虛假情節試探:以謊之矛,攻謊之盾
  西奧迪尼六原則:測謊的整合性運用
  行為控制過度:扶手上的洞
  細節質量變化:動態評估的視角
  身體距離變化:心理距離的折射
  透明度錯覺:說謊者的自我投射
  四維模式:謊言識別的四個維度
  場景還原:他傷?自殘?
第三章 案件百態:測謊之見聞
  共情失敗:作案人的「不打自招」
  同為假話:截然相反的陳述
  死亡時間:反常的證言
  虛假信息:憑空創造的記憶
  情緒誘發:真假之間的相似狀態
  環境設障:一支筆,一杯水
  錯誤升級:羅納德·科頓案件
  遠離犯罪中心:詹妮弗·潘雇凶弒親案
  被騙者視角:威廉·富蘭克林·米勒騙局
  謹慎預判:奧賽羅謬誤與證實性偏見
第四章 他山之石:測謊之融合
  九步訊問法:揭露謊言的過程
  眼動測謊:一種全新的測謊思路
  真實性監控技術:區分回憶與想象
  三維歸因模型:「受騙」的心理學分析路徑
  RIDE模型:收益與損失的權衡
  腦區激活:說謊的認知負荷
  測謊實證研究:被試間設計與被試內設計
  表情辨識:從基本表情到混合表情
  表情甄別:真實表情與偽裝表情
  語音測謊技術:聲音中的線索
第五章 形形色色:測謊之對象
  精神病態者:冷酷無情的被測人
  偏執型人格障礙者:不受歡迎的被測人
  青春期犯罪:成熟與幼稚並存
  受虐婦女綜合征:習得性無助
  黑暗三人格:特殊性人格特質

  被害人陳述:幾種常見的事實偏差
  個體化差異:高度一致的供述
  被測人的試探:測謊中的雙向評估
  未完成心理體驗:測謊中的「雙刃劍」
  謊言認同:個體的態度轉變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