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濕地與城市水生態環境(精)

  • 作者:王琳//王麗//孔祥榮|責編:霍志國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823090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162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聚焦濕地與城市水生態的保護與修復實踐,提出了發揮水文過程重要基礎性作用與濕地獨特的水生態功能,基於河流與濕地水生態過程,以流域為尺度,優化流域水系布局,修複流域水系形態,落實濕地空間,利用濕地改善流域水循環,保護水環境。提出構建以流域為尺度的流域國土空間規劃的設想,實現多規融合與濕地技術協同。
    基於流域水系與濕地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的實踐案例,為規劃設計人員進行城市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提供參考,為工程技術和研究人員在城市水生態領域理論與技術創新提供了借鑒。
    本書適合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高校師生、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王琳//王麗//孔祥榮|責編:霍志國

目錄
前言
第1章  基於濕地功能營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空間
  1.1  濕地是調適人與自然關係的重要空間
    1.1.1  人類社會發展需求持續重塑濕地空間
    1.1.2  人工濕地是改善水生態環境的調控空間
  1.2  濕地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水生態學路徑
  1.3  濕地法規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集體行動
  1.4  基於濕地功能,構建菏澤水系濕地生態基礎設施策略研究
    1.4.1  菏澤濕地和河流水系現狀
    1.4.2  水生態環境問題與成因分析
    1.4.3  構建菏澤水生態基礎設施策略
  1.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利用人工濕地修復與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
  2.1  人工濕地與人工濕地的功能
  2.2  人工濕地與公共空間融合
  2.3  人工濕地與道路綠化帶(線性空間)融合
  2.4  人工濕地與住宅區景觀融合
  2.5  人工濕地與河道融合
  2.6  人工濕地與污水處理廠排水系統融合
  2.7  人工濕地與高速路融合
  2.8  人工濕地與產業園區融合
  2.9  人工濕地與公園綠地融合
  2.10  構建維持生物多樣性人工濕地
  2.11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構建流域水污染控制導向下的濕地體系
  3.1  高旺河小流域濕地綜合治理背景
    3.1.1  高旺河小流域水環境污染現狀
    3.1.2  高旺河流域排水現狀
    3.1.3  高旺河流域污染源分佈現狀及水質污染分析
    3.1.4  高旺河流域水生態現狀
  3.2  高旺河流域排水規劃
  3.3  高旺河流域水環境治理目標
  3.4  高旺河流域水污染控制技術方案
    3.4.1  高旺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技術分析
    3.4.2  人工濕地實施的條件與技術
    3.4.3  幹流雨水泵站排水人工濕地水質保障技術
  3.5  高旺河流域濕地體系的功能
  參考文獻
第4章  營建濕地化的城市公園
  4.1  青島城市公園與城市公園濕地
    4.1.1  青島世園會園區環境特徵
    4.1.2  世園會總體規劃
    4.1.3  青島世園會雨水濕地規劃
  4.2  濟南泉城公園的濕地化
  4.3  城市公園濕地化
    4.3.1  新建城市濕地公園
    4.3.2  現狀城市公園濕地化
  4.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利用濕地形成水生態韌性城市
  5.1  濟南市起步區大橋片區雨洪濕地系統營建
    5.1.1  起步區大橋片區澇窪地識別
    5.1.2  起步區雨洪濕地技術選擇
    5.1.3  起步區大橋片區雨水濕地布設
  5.2  濱州市建成區雨洪濕地空間構建
    5.2.1  濱州市建成區降雨徑流量空間分佈
    5.2.2  濱州市建成區可收集雨水資源量空間分佈
    5.2.3  雨水資源化利用可行性分析
    5.2.4  雨水濕地設施的選址
    5.2.5  設計降雨量條件下雨水濕地收集雨量分析
  5.3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與修復
  6.1  黃河三角洲濕地自然條件
    6.1.1  地理位置
    6.1.2  地形地貌
    6.1.3  氣候氣象
    6.1.4  水文條件
    6.1.5  生物資源
  6.2  經濟社會
    6.2.1  人口數量
    6.2.2  地方經濟
  6.3  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面臨的主要問題
  6.4  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敏感性評價
    6.4.1  生態敏感性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與數據來源
    6.4.2  黃河三角洲單因子生態敏感性評價
    6.4.3  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敏感性評價
  6.5  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與修復策略
    6.5.1  恢復濕地植被和修復棲息地
    6.5.2  建立監測系統
    6.5.3  合理利用濕地資源
  6.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多規協同推動濕地技術走向綜合
  7.1  濕地技術與河道融合成為流域空間的組織方式
    7.1.1  利用雨水濕地體系調蓄流域水量、改善流域水質
    7.1.2  利用人工濕地體系與河道構建流域水環境質量保障空間
  7.2  優化流域水系空間布局
  7.3  實現流域尺度的多規融合
  7.4  小結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