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北部灣魚類群落結構與功能(精)

  • 作者:編者:閆洋//康斌|責編:楊曉改//林維潘
  • 出版社:中國農業
  • ISBN:9787109330474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182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北部灣漁場是我國四大漁場之一,魚類多樣性和漁業資源豐富。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資助,本書作者于2022年禁漁期前後在北部灣進行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調查。本書研究了棲息地環境的空間格局、魚類區系組成;量化魚類物種-功能-系統發育多樣性,闡述魚類群落構建機制;探討禁漁效果對魚類多樣性和資源變化的效果;並對優勢魚種的生物學特性及其資源量的空間分佈進行分析。本書可為北部灣漁業資源管理、保護及可持續利用提供重要參考,可供漁業資源、環境科學、生態學和水產科學等研究領域的科研人員使用。

作者介紹
編者:閆洋//康斌|責編:楊曉改//林維潘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北部灣自然環境與資源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底質與地貌
    一、海岸線
    二、底質
    三、海洋地貌
  第三節  氣候
    一、氣溫
    二、降水量
  第四節  漁業資源
第二章  北部灣漁業資源調查方案
  第一節  調查區域及用船
  第二節  數據收集
    一、環境指標
    二、漁業資源
    三、物種功能性狀
    四、物種系統發育數據
  第三節  數據分析
    一、環境特徵的空間差異
    二、漁業資源評估
    三、魚類群落組成分佈及差異
    四、魚類多樣性特徵
    五、魚類β多樣性指數計算
    六、魚類多樣性不同指標間的相關性
    七、魚類群落構建機制
第三章  北部灣漁業環境
  第一節  物化環境
    一、溫度、鹽度
    二、pH
    三、葉綠素a
    四、化學需氧量
    五、溶解氧
    六、氮、磷
  第二節  環境梯度格局
  第三節  生物環境
    一、浮遊動物
    二、底棲動物
第四章  北部灣漁業資源
  第一節  漁業資源結構
    一、資源組成
    二、資源密度
    三、捕撈效率
  第二節  魚類
    一、物種組成
    二、數量密度
    三、生物量密度
  第三節  甲殼類
    一、物種組成
    二、數量密度

    三、生物量密度
  第四節  頭足類
    一、物種組成
    二、數量密度
    三、生物量密度
  第五節  漁業資源評價
第五章  北部灣魚類多樣性特徵
  第一節  物種分佈時空格局
  第二節  物種多樣性
    一、物種α多樣性
    二、物種β多樣性
  第三節  功能多樣性
    一、功能α多樣性
    二、功能β多樣性
  第四節  系統發育多樣性
    一、系統發育α多樣性
    二、系統發育β多樣性
  第五節  多樣性不同指標間的相關性
    一、物種、功能和系統發育α多樣性的相關性
    二、物種、功能和系統發育β多樣性的相關性
    三、α與β多樣性的相關性
第六章  北部灣魚類群落構建
  第一節  功能性狀篩選
  第二節  功能性狀聚類樹
  第三節  群落構建過程
第七章  北部灣主要優勢種生物學特性及資源評估
  第一節  日本發光鯛Acropoma japonicum Gunther,1859
    一、形態特徵
    二、體長-體重
  第二節  黃帶緋鯉Upeneus sulphureus Cuvier,1829
    一、形態特徵
    二、體長-體重
  第三節  多齒蛇鯔Saurida tumbil(Bloch,1795)
    一、形態特徵
    二、體長-體重
  第四節  藍圓?Decapterus maruadsi(Temminck & Schlegel,1843)
    一、形態特徵
    二、體長-體重
  第五節  二長棘犁齒鯛Evynnis cardinalis(Lacep?de,1802)
    一、形態特徵
    二、體長-體重
  第六節  黃斑光胸?Photopectoralis bindus(Valenciennes,1835)
    一、形態特徵
    二、體長-體重
  第七節  大頭白姑魚Pennahia macrocephalus(Tang,1937)
    一、形態特徵
    二、體長-體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