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崑曲藝術(2024)

  • 作者:編者:中國崑曲博物館|責編:潘占偉
  • 出版社:學苑
  • ISBN:9787507771848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9
人民幣:RMB 8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文圍繞中國崑曲藝術展開多方面論述。開篇聚焦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多篇文章從不同角度回顧其歷程,如白先勇、周秦等表達對其意義的深刻認知,探討其在崑曲復興中的作用,以及高校在崑曲傳承中的使命。理論探討板塊,吳新雷談崑曲文獻,周育德論潘之恆《情痴》等。昆史尋芳部分,涉及崑曲藝術復甦、台灣崑曲曲譜、地方檔案藏本等歷史研究。戲曲舞台藝術板塊,分析丁蘭蓀、張洵澎等表演藝術,追憶「崑曲媽媽」張嫻。觀劇評論中,對多部崑劇作品進行點評。探索創新與藝術跨界板塊,包含劇目搶救復排、人物形象塑造、青少年傳承等內容。最後發布《中國崑曲藝術(2025)》徵稿啟事。

作者介紹
編者:中國崑曲博物館|責編:潘占偉

目錄
牡丹亭,正青春——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特稿
  青春不朽,夢續牡丹——青春版《牡丹亭》二十載:崑曲藝術的青春頌歌與時代迴響
  江蘇省蘇州崑劇院
  牡丹花開二十年——青春版《牡丹亭》與崑曲復興 白先勇
  白牡丹開二十春——寫在青春版《牡丹亭》公演20周年慶典之際 周秦
  永遠的初心——寫在青春版《牡丹亭》首演20周年 蔡少華 口述 周晨 周郁 整理
  羅汝芳、湯顯祖、《牡丹亭》 鄭培凱
  從青春版《牡丹亭》看高校崑曲傳承的使命和責任 趙天為 趙 越
百家爭鳴——理論探討
  崑曲文獻漫談 吳新雷
  潘之恆《情痴》漫論 周育德
  十年雲程發軔,今朝踵事增華——寫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十周年之際 谷好好
  十年回望——北方崑曲劇院再創國際交流佳話 楊鳳一
  崑劇《雷峰塔》與歌舞伎《娘道成寺》比較研究:基於戲劇共同體觀念的考察 陳憶澄
昆史尋芳——崑曲史和文獻研究
  圖文瑣憶——崑曲藝術的復甦(1956—1981) 吳鋼
  從《蓬瀛曲集》到《承允曲譜》——20世紀下半葉台灣崑曲曲譜掠影 浦海涅
  崑山檔案館藏堂名抄本簡述 彭劍飆
  《津昆通訊》——天津崑曲社不朽的詩篇 李英
  1949年以來地方戲崑腔研究評述 劉洋
氍毹驚鴻——戲曲舞台藝術
  丁蘭蓀昆旦表演藝術(下) 葉小泓
  夏良民談藝錄(下) 夏良民 口述 徐師彥 整理記錄 管芳儀 轉錄
  張洵澎表演藝術探索 陳 均
  蘭為國香——憶「崑曲媽媽」張嫻 周璽 盛亮
含英咀華——觀劇評論
  再向吳門唱《西廂》——寫給崑山當代崑劇院2.0版《西廂記》 王寧
  由仙入凡,化悲為喜——評江蘇省崑劇院《蝴蝶夢》 李良子
  詩魂渺渺,意境蒼蒼:觀崑劇《詩宴·唐才子傳》 鄭世鮮
  《竹林三昧》:驚悚懸疑類小劇場崑劇的探索與突破 朱鵬傑
  新編崑劇《紅拂記》的敘事重構與審美革新 付桂生
蘭苑新葩——探索創新與藝術跨界
  以「捏戲」之法讓崑曲冷門劇目重見天日
  ——淺談從挖掘整理《連環記·回軍》到崑曲劇目的搶救復排 張貝勒
  悍妒之中融真情,愛恨之間悟世理——談《獅吼記》中柳氏人物形象的塑造 胡 婷
  「弦歌之教」:崑曲在崑山的青少年傳承 周可一 朱琳
  《中國崑曲藝術(2025)》徵稿啟事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