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缺血性腦血管病中西醫結合防治進展(精)

  • 作者:宋麗娟|責編:駱彩雲//陳東樞
  • 出版社:人民衛生
  • ISBN:9787117372619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184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圍繞缺血性腦血管病展開全面闡述,共分八章。首先概述了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病因分型、病因和發病機制。接著介紹了該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包括常用動物和細胞模型與評價及臨床研究情況。深入探討了神經血管單元的構成、功能及其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作用,以及炎性反應等多種機制在其中的影響。在治療方面,詳細講解了西醫治療原則和各類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方法,還有腦卒中單元;同時介紹了中醫治療的常用組方、中成藥和單體成分。此外,闡述了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康復療法,涵蓋西醫和中醫康復。最後,強調了該病的三級預防,包括一級、二級、三級預防,還提及中醫治未病思想的應用和複發風險預測的危險因素。

作者介紹
宋麗娟|責編:駱彩雲//陳東樞
    宋麗娟,副教授,首都醫科大學生理學博士、山西醫科大學博士后,山西中醫藥大學科技處副處長、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山西醫院(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科醫師;中國未來研究會中醫藥一體化發展分會副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仲景傳承與創新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山西省女科技工作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省健康科普專家;中藥活性物質調節神經免疫研究山西省科技創新人才青年團隊負責人,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等多個國內外雜誌審稿人;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十四五」規劃教材《西醫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內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編委。     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防治腦病特別是缺血性腦血管病和神經炎性變性疾病的教學、科研、臨床工作,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14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在國內外期刊發表科研論文133篇,含SCI收錄論文45篇;以第一主編身份出版論著3部,其中《高等院校醫藥教育教學模式的探討》入選「高校青年學者文庫」;獲授權專利3項,獲授權軟著2項;以第一完成人獲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學術成果獎一等獎1項。多次在國際自身免疫大會等國內外學術會議上進行報告或壁報交流,講座榮獲2022年度國際神經再生高峰論壇年度最受歡迎獎。

目錄
第一章 缺血性腦血管病概述
  第一節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病因分型
  第二節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第二章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第一節 缺血性腦血管病常用動物和細胞模型與評價
  第二節 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研究
第三章 神經血管單元的構成及其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作用
  第一節 神經血管單元的構成及其功能
  第二節 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神經血管單元的作用及研究進展
  第三節 星形膠質細胞在腦缺血后神經血管單元中的作用
  第四節 小膠質細胞在腦缺血后神經血管單元中的作用
第四章 炎性反應等機制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作用
  第一節 炎性反應及相關信號通路
  第二節 氧化應激及相關信號通路
  第三節 免疫反應及其信號通路
  第四節 小膠質細胞自噬的作用及其信號通路
  第五節 血管再生及相關信號通路
第五章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西醫治療
  第一節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原則
  第二節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治療
  第三節 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治療
  第四節 心源性栓塞型腦梗死的治療
  第五節 小動脈閉塞性腦梗死的治療
  第六節 腦卒中單元
第六章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中醫治療
  第一節 常用中藥組方
  第二節 常用中成藥
  第三節 常用的中藥單體成分
第七章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康復
  第一節 西醫康復療法
  第二節 中醫康復療法
第八章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預防和複發預測
  第一節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級預防
  第二節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
  第三節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三級預防
  第四節 中醫治未病思想的應用
  第五節 缺血性腦血管病複發風險預測——危險因素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