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系統可用性理論--方法應用與案例(河南省專業學位研究生校企產聯合精品教材)

  • 作者:兌紅炎//趙倩倩//楊詠//夏婉筠|責編:王哲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817983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0
人民幣:RMB 1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系統可用性理論為基礎,闡述了其與可靠性的不同,以維修決策、韌性策略及其應用為目標,系統地介紹了涵蓋可用性、檢測、維修性、韌性等特性的設計和分析,並創新性地增加了智能機器人系統的重要度、可用性、維修和韌性等相關研究內容和結論。本書注重介紹系統工程實踐中的方法和流程,旨在幫助讀者掌握系統工程的實際應用。讀者能夠了解到當前系統領域的熱點問題、挑戰和趨勢,從而具備對未來發展的預測和應對能力。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和技術討論,讀者能夠獲得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並在實際工程項目中應用所學知識。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工業工程、系統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質量可靠性等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適合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閱讀。

作者介紹
兌紅炎//趙倩倩//楊詠//夏婉筠|責編:王哲

目錄
前言
第1章  系統通用質量特性
  1.1  系統可靠性
    1.1.1  可靠性相關概念
    1.1.2  可靠性工作目標
    1.1.3  可靠性工作基本原則
    1.1.4  可靠性工作項目及實施要求
  1.2  系統維修性
    1.2.1  維修性相關概念
    1.2.2  維修性工作目標
    1.2.3  維修性工作基本原則
    1.2.4  維修性工作項目及實施要求
  1.3  系統測試性
    1.3.1  測試性相關概念
    1.3.2  測試性工作目標
    1.3.3  測試性工作基本原則
    1.3.4  測試性工作項目及實施要求
  1.4  系統保障性
    1.4.1  保障性相關概念
    1.4.2  保障性工作目標
    1.4.3  保障性工作基本原則
    1.4.4  保障性工作項目及實施要求
  1.5  系統安全性
    1.5.1  安全性相關概念
    1.5.2  安全性工作目標
    1.5.3  安全性工作基本原則
    1.5.4  安全性工作項目及實施要求
  1.6  系統環境適應性
    1.6.1  環境適應性相關概念
    1.6.2  系統環境適應性要求
    1.6.3  產品壽命期各階段環境適應性工作項目
    1.6.4  環境適應性詳細要求
  1.7  本章小結
第2章  系統RCMA
  2.1  系統RCMA介紹
    2.1.1  系統RCMA相關概念
    2.1.2  分析對象的約定層次
    2.1.3  詳細分析內容
  2.2  系統FMECA
    2.2.1  系統FMECA相關概念
    2.2.2  系統FMECA一般要求
    2.2.3  系統FMECA實施步驟
    2.2.4  分析表填寫要求及注意事項
    2.2.5  FMECA報告
  2.3  系統FTA
    2.3.1  系統FTA相關概念
    2.3.2  故障樹分析描述
    2.3.3  故障樹建樹與分析的準備工作
    2.3.4  故障樹建立
    2.3.5  故障樹分析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系統可用性
  3.1  可用性的基本術語和概念
  3.2  可用性評價指標
    3.2.1  瞬時可用度
    3.2.2  區間可用度
    3.2.3  穩態可用度
    3.2.4  運行可用度
    3.2.5  替代性指標
  3.3  系統可用性評估方法
    3.3.1  可靠性框圖
    3.3.2  離散型馬爾可夫
    3.3.3  Petri網
    3.3.4  蒙特卡羅模擬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基於可用性的檢測模型
  4.1  無更換檢測
  4.2  PF 間隔
    4.2.1  完美檢測模型
    4.2.2  隨機PF 間隔的非完美檢測模型
    4.2.3  延遲時間模型
  4.3  周期性檢測
  4.4  序貫檢測
  4.5  貯存系統的檢測策略
  4.6  備用系統的檢測策略
  4.7  基於可用性的貯存系統檢測策略
    4.7.1  貯存可靠度評估
    4.7.2  瞬時可用度評估
    4.7.3  區間可用度評估
    4.7.4  單組件貯存系統的最優檢測策略
    4.7.5  多組件貯存系統的最優檢測策略
    4.7.6  貯存系統抽樣檢測策略
  4.8  本章小結
第5章  基於可用性的維護模型
  5.1  維護類型與效果
  5.2  維護策略
    5.2.1  時間型維護策略
    5.2.2  基於壽命的維護策略
    5.2.3  故障小修的維護策略
    5.2.4  基於狀態的維護策略
    5.2.5  批量維護策略
  5.3  基於可用度的維護策略
    5.3.1  基於可用度的完美維護
    5.3.2  基於可用度的壽命維護策略
    5.3.3  基於可用度的備用組件預防維護策略
    5.3.4  基於可用度以及故障小修下的周期維護策略
    5.3.5  基於可用度的機會維護策略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基於可用性的韌性模型
  6.1  多災害下系統可用性

    6.1.1  災害下的連續損壞和維護過程
    6.1.2  基於損傷和維護相互作用下的可用性變化
  6.2  系統性能韌性與成本韌性
  6.3  系統綜合韌性評估模型
  6.4  系統韌性優化模型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智能機器人系統RCMA
  7.1  智能機器人系統結構
  7.2  智能機器人系統的FMECA 分析
  7.3  智能機器人系統的FTA 分析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智能機器人系統可用性分析
  8.1  多衝擊環境下智能機器人組件失效分析
  8.2  智能機器人組件維修恢復過程
  8.3  多衝擊與維修交叉進行下智能機器人系統可用性分析
  8.4  算例分析
  8.5  本章小結
第9章  智能機器人系統檢測分析
  9.1  智能機器人系統可用度分析
    9.1.1  可用度理論
    9.1.2  智能機器人系統區間可用度模型
  9.2  智能機器人系統檢測成本分析模型
  9.3  檢測間隔優化分析
    9.3.1  可用度與成本分析
    9.3.2  目標區間可用度對比優化
  9.4  本章小結
第10章  智能機器人系統維修分析
  10.1  智能機器人系統環境重要度分析
    10.1.1  確定環境條件下重要度分析模型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