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華民族史論八講(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叢書

  • 作者:瞿林東|責編:李春生
  • 出版社:北京師大
  • ISBN:9787303303137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95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作者集多年深入研究之成果,從歷史的視野、理論的高度、現實實踐的層面,多維度論述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鍵問題。全書共分八講,從中華民族整體視角出發,深入闡述和分析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內涵、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古代各個時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中國歷史文化認同的深遠傳統等主題內容,揭示了統一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規律,對深入認識和了解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歷史、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自覺性、認同感有著重要的正面意義。

作者介紹
瞿林東|責編:李春生
    瞿林東,北京師範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歷史學的理論與中國史學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兼歷史學部召集人、巾國歷史研究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委員、「馬工程」首席專家、《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編委會學術顧問。

目錄
第一講 當代中國的重大國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內涵和現實意義
  一、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在中國歷史進程中形成的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國人民在反侵略鬥爭中的覺醒
  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思想基礎
第二講 毛澤東中華民族觀的內涵、根源和歷史意義
  一、毛澤東中華民族觀的豐富內涵
  二、毛澤東中華民族觀的深厚根源
  三、毛澤東中華民族觀的歷史意義
第三講 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歷史
  一、中華民族生存繁衍的自然基礎
  二、中華民族的形成(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
  三、中華民族的發展(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
  四、中華民族的壯大和鞏固(遼宋夏金至元明清時期)
  五、中華民族從自在發展走向自覺發展階段(鴉片戰爭至新中國成立前夕)
  六、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新中國成立至今)
  七、簡短的結論
第四講 深刻理解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
  一、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體現在多個方面
  二、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智慧
  三、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史學貢獻
第五講 統一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中華民族統一性的史前基礎和初始文明
  二、統一,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思想傳統
  三、統一,是中華民族堅定的政治訴求
  四、統一,是中華民族各族間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主流
  五、歷史文化認同是中華民族各族間交往交流交融的內在推動力
第六講 從正史修撰看民族交融的歷史進程
  一、唐修八史怎樣看待民族關係
  二、元修三史怎樣看待正統觀念
  三、正史修撰與民族交融進程
第七講 中國史學:中華民族一個共有的精神家園
  一、史學與歷史文化認同
  二、史學與歷史經驗
  三、史學與歷史智慧
  四、史學與民族精神
  五、史學與愛國主義
  六、結語
第八講 中國歷史上歷史文化認同的傳統
  一、關於歷史認同的傳統
  二、關於文化認同的傳統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