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威兮其祖(宋代太廟禮儀之爭)/九色鹿

  • 作者:張曉宇|責編:鄭慶寰//汪延平|譯者:鄭珮安//史穎然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51945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7
人民幣:RMB 6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由作者英文專著Empowered by Ancestors翻譯、修訂而來,主要關注宋代太廟相關論述以及這些論述背後的思想和政治資源,試圖為中國中古史提供一個「缺失了的環節」(missing link)。比起士大夫的政治立場,本書希望更多地展示宋代皇家禮儀與士大夫學術相互交織的圖景。書中闡明宋代太廟禮議如何反映了士大夫的禮儀旨趣,進而形塑他們的學術身份。作者以為,廟堂上的禮議既反映了士大夫的思想旨趣,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禮學乃至經學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切實發揮的作用。在中文修訂版中,作者加強了對經義的探討,希望更好地展現本書結合禮學和思想史的研究遠景。

作者介紹
張曉宇|責編:鄭慶寰//汪延平|譯者:鄭珮安//史穎然

目錄
引論
第一部分  太廟早期發展與主要爭議
  第一章  宋代以前對太廟的詮釋
    早期中國太廟沿革
    唐代太廟爭議
    小結
  第二章  北宋太廟制度與祭祀
    宋代禮儀機構與禮官
    宋代太廟與廟祀的基本制度
    兄弟繼承與孝道理念
    小結
第二部分  宋代太廟:禮儀爭議、朋黨政治與思想分歧
  第三章  熙寧五年宋代始祖爭議
    熙寧五年始祖爭議始末
    禮官的思想旨趣與政治立場
    小結
  第四章  元豐禮制改革與元豐二年「昭穆」爭議
    元豐郊廟禮文所與元豐太廟改革方案
    元豐二年「昭穆」爭議:陸佃與禮文所
    元豐二年「昭穆」爭議:陸佃與何洵直、張璪之爭
    小結
  第五章  新學中的太廟
    新學禮學芻議
    從王安石到王昭禹:新學中的太廟基本理念
    陳祥道《禮書》與太廟禮學
    調和主義與禮典化:馬晞孟、方愨與《政和五禮新儀》
    小結
第三部分  太廟、道學與廟儀社會化
  第六章  宋代道學的太廟理念:朱熹與其門人
    朱熹:重返元豐二年爭議現場
    朱熹與楊復:太廟空間布置的新理解
    朱熹對太廟昭穆之序的理論建構
    小結
  第七章  南宋晚期廟儀理念的社會化
    從《儀禮經傳通解》到南宋其他禮學註疏
    南宋精英與宗廟禮儀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