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高質量的北京城市更新發展趨勢與實踐探索/清華同衡系列專著

  • 作者:編者:惲爽|責編:畢鳳鳴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
  • ISBN:9787112304097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7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減量發展背景下,北京的城市更新不只是簡單的舊城舊區改造,而是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變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並舉;不只是物質空間層面的修修補補,而是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系統工程。
    為了更好地推廣北京更新實踐經驗,經過十余年的技術沉澱,清華同衡規劃技術人員系統的思考和研究了城市更新的理論基礎,對城市更新價值提取、規劃設計方法、項目實踐分析、城市管理制度完善做了初步總結和提煉,希望能夠把握住這項工作的基本規律,也希望能夠針對中國城市更新的轉型發展具有普適性的經驗,對國內其他城市更新的工作實踐有所貢獻,對廣大城市規劃、城市研究、建設和管理工作者有所啟發。

作者介紹
編者:惲爽|責編:畢鳳鳴

目錄
序言
前言
1  面向高質量發展的北京城市更新轉型
  1.1  北京城市更新的背景與挑戰
    1.1.1  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首善之區
    1.1.2  全國首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
    1.1.3  產權主體類型多樣,歷史問題複雜
    1.1.4  城市更新項目資金平衡難度大
  1.2  北京城市更新的轉型趨勢
    1.2.1  趨勢一: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1.2.2  趨勢二:激發城市活力,推動城市消費升級
    1.2.3  趨勢三:挖掘城市文化內涵,塑造城市特色
    1.2.4  趨勢四:推動城市精細化治理,建設高品質城市
    1.2.5  趨勢五:促進城市科技創新,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
    1.2.6  趨勢六:強化運營前置思維,實現城市更新可持續性
  1.3  綜合舉措推動北京聚力開展城市更新工作
    1.3.1  建立「條專塊統」的工作組織模式
    1.3.2  搭建「1+N+X」更新政策體系
    1.3.3  鼓勵財政支持,明確獎勵辦法
    1.3.4  吸納社會組織,組建更新聯盟
    1.3.5  依托專業學術組織,提升社會影響力
    1.3.6  加大宣傳帶動,開展大型交流活動
2  趨勢一: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2.1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家園中心
    2.1.1  家園中心的基本情況
    2.1.2  分區分策的實施路徑
    2.1.3  多元主體的參與模式
    2.1.4  政府部門的工作流程
    2.1.5  某家園中心的實踐
  2.2  補充社區生活服務的完整社區
    2.2.1  歷史中大院型住區系統的運作與終止
    2.2.2  老舊小區改造奠定社區基礎建設工作
    2.2.3  共同行動計劃提升社區自主生長能力
    2.2.4  重聚人心且開放共融的完整社區趨勢
  2.3  精準優化供給結構的保障住房
    2.3.1  保障性住房在我國的發展歷程
    2.3.2  保障性住房從城市建設角度所面臨的困境和破題思路
    2.3.3  以保障房為抓手的城市整體更新提升模式探索:副中心保障性住房實踐
  2.4  在超大特大城市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2.4.1  「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背景
    2.4.2  匹配地區發展基礎,打造設施應用場景
    2.4.3  完善「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總體布局
    2.4.4  建立「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
3  趨勢二:激發城市活力,推動城市消費升級
  3.1  全場景營造實現國際交往街區
    3.1.1  從對外開放窗口到國際交往街區
    3.1.2  營造全域國際交往生態體驗場景
    3.1.3  文娛產業賦能創文化交融新圖景
    3.1.4  建立地上地下立體商業洄遊體系
  3.2  文化復興喚醒歷史街區內驅力

    3.2.1  非典型歷史街區典型困境與問題
    3.2.2  歷史沉澱中生生不息的內在秩序
    3.2.3  場所基因里新生於舊的更新動力
    3.2.4  文商融合喚醒出街區的自愈力量
4  趨勢三:挖掘城市文化內涵,塑造地區特色
  4.1  以環境整治重塑街區底色
    4.1.1  環境整治的工作重點與原則
    4.1.2  十有十無標準提升街區環境
    4.1.3  環境整治引發街區更新思考
  4.2  以風貌保護明確街區特質
    4.2.1  歷史文化街區多維價值梳理
    4.2.2  風貌保護管控導則編製要點
    4.2.3  建立長效機制保護街區特質
  4.3  以功能煥新彰顯老城魅力
    4.3.1  古都報時中心見證歷史興衰
    4.3.2  街區保護更新實現老城復興
    4.3.3  世界文化遺產呈現時代圖景
  4.4  以價值回歸傳承古都文脈
    4.4.1  價值回歸視角下的場景營造
    4.4.2  老城街道空間設計要點探索
    4.4.3  重塑街道空間價值對策思考
5  趨勢四:推動城市精細化治理,建設高品質城市
  5.1  城市更新推動城市精細化治理
    5.1.1  城市更新中精細化治理面臨的困境
    5.1.2  城市更新中精細化治理實踐
  5.2  構建多元協同的精細化治理模式
    5.2.1  搭建多元協同平台
    5.2.2  建立協作保障制度
    5.2.3  聘請技術統籌團隊
  5.3  開展多維量化的精細化城市認知
    5.3.1  明確地塊級評估精度
    5.3.2  構建全維度評估標準
    5.3.3  開展社區級公眾參與
    5.3.4  形成定量化評估成果
  5.4  制定條塊耦合的精細化行動計劃
    5.4.1  統籌多元主體行動計劃
    5.4.2  落實項目地理空間信息
    5.4.3  優化項目落地推進模式
    5.4.4  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率
    5.4.5  落實項目多元責任主體
    5.4.6  老城區城市更新實施成效
6  趨勢五:促進城市科技創新,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
  6.1  實現規建管一體化的片區級智慧平台
    6.1.1  統一空間網格,融合三維多元數據
    6.1.2  耦合層級條塊,實現精準決策輔助
    6.1.3  跟蹤規劃實施數據,動態反饋運行狀態
    6.1.4  統籌體檢評估,迭代提升治理能力
  6.2  實現多元主體協同的街區級智慧平台
    6.2.1  街區更新協作困境下的技術統籌輔助
    6.2.2  多元主體參與存量更新工作協同模式

    6.2.3  城市數據的精準共享、雙向更新技術
    6.2.4  存量空間多元主體協同行動應用示範
  6.3  實現自感知自調節的建築級智慧平台
    6.3.1  搭建以頂層設計為引領的工作平台
    6.3.2  打造面向自感知自調節的數字孿生操作系統
    6.3.3  開展面向建築運營管理的智能改造
    6.3.4  策劃面向以人為本的建築服務場景
    6.3.5  構建面向多級空間聯動的治理單元
    6.3.6  運用面向技術轉化的自主創新產品
7  趨勢六:強化運營前置思維,實現城市更新可持續性
  7.1  綠色公共空間及公共建築的運營謀划與城市活力的融合再生
    7.1.1  綠色空間、保留建築及新建公共建築的綜合運營謀划及規劃設計
    7.1.2  全周期管理的理念轉變和全流程運營的工作方法轉變
    7.1.3  持續陪伴與分期實施有機生長
  7.2  前置運營實現傳統商圈更新發展閉環
    7.2.1  城市更新帶動的高品質發展對商圈前置運營提出的高標準需求
    7.2.2  運營缺失導致的商圈發展問題
    7.2.3  商圈前置運營策略的制定
    7.2.4  前置運營導向的商圈運營成效
  7.3  共建共治共享實現「街校社園」四區融合
    7.3.1  學院路街道街區更新的困境與挑戰
    7.3.2  搭建黨建引領多元主體城市運營平台
    7.3.3  「街校社園」四區融合整體提升城市品質
    7.3.4  運營前置引導多元主體參與空間更新
    7.3.5  彙集社會力量保障更新空間持續運營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