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生態史研究(第2輯廢新世專號)

  • 作者:(意)馬可·阿米埃羅|編者:吳羚靖//夏明方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250689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73
人民幣:RMB 84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生態史研究》(第二輯)主題為「廢新世」,意在借用歐洲著名環境史學者馬可·阿米埃羅提出的這一概念,與新世紀以來海內外驟然流行且得到越來越廣泛關注的「人新世」話語進行批判性的對話。
    本輯主要內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馬可·阿米埃羅2021年出版的《廢新世:全球垃圾場的故事》中文翻譯;第二部分「圓桌討論」和第三部分「專題研究」主要是基於2022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舉辦的「『廢新世』與全球生態危機的多元反思」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內容。參加此次討論的包括約翰·麥克尼爾(美國喬治城大學)、馬丁·梅洛西(美國休斯敦大學)、賈森·穆爾(美國賓漢姆頓大學)、朱莉·塞(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桑德拉·斯沃特(南非史德蘭波希大學)、薩爾瓦·托勒(義大利卡塔尼亞大學)、茱利亞·阿里格蒂(義大利都林大學)、張玉林(南京大學)、田松(南方科技大學)、荀麗麗(中國社會科學院)、黃瑜(中央民族大學)、毛達(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等國內外傑出學者,二、三部分展現了這些學者圍繞「廢新世」這一概念生髮出來的諸多批判性思考或建設性響應。
    從「人新世」到「廢新世」的理論轉換,反映了全球環境人文學界反思當前生態危機的多元進路。聚焦廢棄式社會-生態關係的「廢新世」理論,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當前全球規模的生態危機之根源以及相應的可能自救路徑。此類學說對於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也頗有啟示。我國自2017年宣布拒絕「洋垃圾」入境,其實打斷了全球垃圾流動的鏈條,也及時叫停了全球資本主義給我國帶來的環境負擔。近年來,在全球極端氣候加劇、生物多樣性減少、自然資源消耗迅速,由世界各地共同參與構建的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人為本的命運共同體乃是時代之需。在此情況下,在「廢新世」中構建全球環境正義必然成為未來全球環境治理無法迴避的關鍵議題。

作者介紹
(意)馬可·阿米埃羅|編者:吳羚靖//夏明方

目錄
編者絮語  不容廢棄的「廢新世」:對於「人新世」的另類思考
主題論文
  廢新世:全球垃圾場的故事  馬可·阿米埃羅
圓桌討論
  評馬可·阿米埃羅的《廢新世》  約翰·麥克尼爾
  垃圾與氣候變化之間存在聯繫嗎?  馬丁·梅洛西
  超越「廢新世」:階級、帝國與「全球垃圾場」時代資本的局限性  傑森·摩爾
  重新想象廢物、價值與共同:一生的場景  朱莉·蘇
  西方的廢棄物?  桑德拉·斯沃特
  「廢新世」與義大利的政治生態學  薩爾瓦·托勒
  今天的世界是垃圾做的  田松
  被「廢棄」的鄉土?——「廢新世」視野下的農業轉型  荀麗麗
專題研究
  災害的再生產與治理挑戰——以早期山西省「礦山地質災害」為例  張玉林
  走向拒絕廢棄的共同體——廣東珠三角工傷工人的自我賦權與群體服務  黃瑜
  二十六年的堅持——中國西南一處多氯聯苯污染場地的發現、調查與治理歷程  毛達
跋  「廢新世」與全球生態危機的多元反思  吳羚靖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