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1章 海水淡化工程資源生態要素概論
1.1 引論
1.2 海水淡化技術概述
1.3 從生態要素末端計量到系統計量
1.4 生態要素計量方法及系統資源配置優化流程
1.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體現生態要素計量理論方法
2.1 體現生態要素投入產出方法
2.1.1 體現生態要素單尺度系統投入產出模擬
2.1.2 體現生態要素三尺度投入產出模擬
2.2 海水淡化工程體現生態要素系統核算方法
2.2.1 建立海水淡化工程的生命周期投入清單
2.2.2 選取合適的體現生態要素強度資料庫
2.2.3 確定各項投入的體現生態要素強度
2.2.4 計算海水淡化工程的體現生態要素
2.3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生態資源利用計量數據來源
3.1 直接資源利用資料庫
3.1.1 直接能耗資料庫
3.1.2 直接水資源利用資料庫
3.2 經濟投入產出資料庫
3.2.1 世界經濟投入產出資料庫
3.2.2 中國經濟投入產出資料庫
3.2.3 部分省域經濟投入產出資料庫
3.3 體現生態要素資料庫
3.3.1 體現能源強度
3.3.2 體現水強度
3.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體現水資源系統投入產出分析——以河北省為例
4.1 概述
4.2 方法和數據來源
4.2.1 水資源流的生態系統投入產出演算法
4.2.2 數據來源
4.3 結果分析
4.3.1 體現水強度
4.3.2 體現水的最終使用
4.3.3 體現水貿易
4.3.4 討論
4.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水資源使用的三尺度投入產出分析——以河北省為例
5.1 概述
5.2 方法和數據來源
5.2.1 體現水流的三尺度投入產出演算法
5.2.2 數據來源
5.3 結果與分析
5.3.1 體現水強度
5.3.2 與不同經濟體的用水效率比較
5.3.3 體現水最終需求分析
5.3.4 體現水最終使用分析
5.3.5 體現水的國內和國外貿易
5.3.6 貿易用水不平衡
5.3.7 水平衡
5.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水資源使用的多尺度投入產出分析——以河北秦皇島為例
6.1 概述
6.2 方法及數據來源
6.2.1 體現水資源使用的四尺度投入產出演算法
6.2.2 數據來源
6.2.3 案例介紹
6.3 結果與分析
6.3.1 體現水強度
6.3.2 體現水強度最終需求分析
6.3.3 體現水最終使用分析
6.3.4 體現水的省內、國內和國外貿易
6.3.5 貿易用水不平衡
6.4 討論與政策建議
6.4.1 對秦皇島用水情況的整體評價
6.4.2 秦皇島市經濟與不同經濟體用水比較
6.4.3 政策影響
6.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海水淡化工程水資源利用的系統過程分析
7.1 案例工程簡介
7.2 方法和數據來源
7.2.1 系統過程分析
7.2.2 方法和數據來源
7.3 結果分析
7.3.1 子工程的體現水
7.3.2 建造階段的多類型體現水
7.4 討論
7.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海水淡化工程能源-水關係分析
8.1 案例工程簡介
8.2 方法與材料
8.2.1 方法
8.2.2 數據來源
8.3 結果分析
8.3.1 不同時期的能源消耗量
8.3.2 按能耗類型劃分的能耗
8.3.3 不同規模的能源消耗
8.3.4 按部件和材料的能耗
8.4 討論和對政策的影響
8.4.1 體現能源消耗和淡水生產耦合分析
8.4.2 政策影響
8.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不同海水淡化技術工程項目體現水量比較分析
9.1 案例工程簡介
9.2 方法與數據來源
9.2.1 系統核算分析方法
9.2.2 數據來源
9.3 結果分析
9.3.1 RO與LT-MED工程用水總量的比較
9.3.2 RO與LT-MED工程子項目用水量的比較
9.4 討論
9.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 中國海水淡化工程水平衡分析
10.1 概述
10.2 方法和數據來源
10.2.1 基礎數據整合方法
10.2.2 系統過程分析法
10.2.3 區域差異性分析方法
10.2.4 路徑優化演算法
10.2.5 案例描述和數據來源
10.3 結果與分析
10.3.1 不同城市海水淡化可獲取量的空間分佈
10.3.2 海水淡化工程對不同城市的缺水緩解效率
10.3.3 不同城市海水淡化工程的缺水緩解度
10.3.4 不同城市水資源供需均衡的區域差異
10.4 討論
10.5 結論
參考文獻
第11章 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優化配置理論方法
11.1 反滲透系統的組成
11.2 反滲透系統過程模型
11.2.1 過程單元模型
11.2.2 工藝系統模型
11.3 反滲透工程數學規劃模型
11.3.1 單目標混合整數非線性規劃
11.3.2 多目標混合整數非線性規劃
11.4 反滲透工程優化配置數學模型
11.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2章 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優化配置應用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