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糾纏(人與物之間關係的考古學)

  • 作者:(英)伊恩·霍德|責編:王璐//宋佳|譯者:劉岩
  • 出版社:上海古籍
  • ISBN:9787573215154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3
人民幣:RMB 10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開創性地對物質羈絆理論進行了全面介紹,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在探討考古學證據如何讓考古學家更清晰地理解人類的社會與技術發展過程中,引用了很多生動案例。這些案例的年代跨度很大,從人類早期歷史一直綿延到當代社會,向讀者證明了人與物之間的糾纏是人類歷史文化的顯著特徵。
    本書向讀者闡述了人與物之間的共同依附關係是人類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無形推動力。增訂版為「關係性」這個概念提供了新視角,將關係性放在依附關係的框架中進行重構,從而更好地探討人類不平等和社會正義問題;還增加了一個全新章節來探討人與人之間的依附關係,而對象引導本體論、對稱性考古學與本土考古是本書關注的新焦點。

作者介紹
(英)伊恩·霍德|責編:王璐//宋佳|譯者:劉岩

目錄
第一版前言和致謝
第二版前言和致謝
中譯本序言
第一章 另眼觀物(由物到流)
  何以為物?
  自在之物?
  不斷變化的糾纏定義
  由物到線索
  糾纏的強與弱
  結論a:為何過程如此重要?
  結論b:人與萬物合而為一嗎?
第二章 人對物的依賴
  依賴關係:一些基本概念
  依賴關係的形式
  人與物之間反思的與非反思的關係
  人與物關係的親疏:隔岸觀火與身臨其境
  認同與所有權
  前人對人對物的依賴關係的論述
  與物此在
  物質文化與物質性
  認知與延展心智
  結論:物即是人
第三章 物與物之間的相互依賴
  物與物之間關係的表現形式
  生產與再生產
  交換
  使用
  消耗
  廢棄
  后堆積過程
  可供性
  從可供性到依賴性
  法國學派——操作鏈
  行為鏈
  物依賴過去之物和未來之物
  糾纏的觀念
  結論
  專欄:中東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恰塔霍裕克遺址
第四章 物對人的依賴
  物的解體
  行為考古學與物質材料的行為
  行為生態學
  人類行為生態學
  物的時間性
  結論:物的野性
第五章 人與人的糾纏
  不平等、權力和糾纏
  貧困陷阱
  情感紐帶
  結論

第六章 探索糾纏
  物的物理過程
  時間性
  物常被人遺忘
  糾纏的約束力與路徑依賴
  糾纏的類型與程度
  糾纏的核心與外圍
  偶然性
  結論
第七章 糾纏著的抽象事物與身體參與
  抽象化、隱喻和模仿
  從格蘭諾拉麥片到貝多芬
  恰塔霍裕克遺址的抽象糾纏
  結論
第八章 個案研究:中國及中東地區馴化及定居村落生活的出現
  中國
  中東地區
  結論
第九章 方法
  糾纏關係圖
  正式網路的方法
  時序性糾纏
  歷時性糾纏
  闡釋
  結論
第十章 走向糾纏的弦理論以及同其他理論的對比
  物並不具有能動性
  當下並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從過去到將來的流動
  走向糾纏的弦理論
  現階段有關人與物之間關係的其他理論
  拉圖爾與行動者網路理論
  聚合體理論
  封裝和捆綁
  本體論
  物質參與理論
  能動實在論
  結論
第十一章 結論:由物到流
  水波式文化?
  寫在最後的一些案例
  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