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表演音樂學--基於巴赫無伴奏小提琴之上的理論和方法/西方音樂表演藝術譯叢

  • 作者:(澳)多蘿緹雅·法比安|責編:李絢//江姍姍|總主編:洛秦|譯者:鄒彥
  • 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
  • ISBN:9787556608225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4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從多個維度探討了音樂表演相關問題。本書先指出研究和書寫音樂表演存在的問題,如音樂表演歷史調查、HIP(早期音樂運動)的性質等。接著闡述理論問題,涵蓋文化理論、分析理論、音樂演奏與複雜系統、表演研究等方面。分析小提琴家、小提琴學派及新興趨勢,包括HIP對現代音樂表演(MSP)的影響等。詳細分析演奏特徵,如速度選擇、揉弦、裝飾、節奏、弓法等。研究情感和個體差異,對比HIP與MSP風格差異,分析小提琴家多次錄音及演繹整體情況,探討特殊版本和聽眾反應。提出基於德勒茲哲學和大腦側向性的複雜性模型,為音樂表演研究提供新視角,並列出音頻示例、表格、圖示及研究唱片目錄、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澳)多蘿緹雅·法比安|責編:李絢//江姍姍|總主編:洛秦|譯者:鄒彥

目錄
致謝
中譯者序
畫出你的逃逸線——德勒茲哲學對當代音樂表演的啟示
1. 舞出建築?
  1.1 研究和書寫音樂表演的幾個問題
    音樂表演歷史調查的相關問題
    HIP 是一種現代發明/美學還是它有著歷史的基礎?
    數據還是敘事——放棄跳舞還是回到舞池?
  1.2 總結:錄音、目標和方法
2. 理論問題
  2.1 文化理論
    HIP 和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對后現代主義
    作為文化變遷一面鏡子的 HIP
    美學和價值判斷:優美感和崇高感
  2.2 分析理論
    音樂表演研究
    表演的實證和心理學研究
  2.3 音樂演奏和複雜系統
    吉爾·德勒茲和音樂表演的差異
    作為複雜動態系統的音樂表演
  2.4 表演研究、口傳文化和學院派
    研究任務:演奏音樂還是分析演奏
    口傳文化和音樂表演的聽覺性
    保持聽覺領域的音樂表演
    再次提到學院派
  2.5 結論
3. 小提琴家、小提琴學派和新興趨勢
  3.1 小提琴家
  3.2 小提琴學派
  3.3 HIP 對 MSP 的影響
  3.4 趨勢和全球風格的多樣性
  3.5 總體發現和個別案例
    特定樂章的偏好
    裝飾的重要性
  3.6 結論
4. 演奏特徵分析*
  4.1 速度的選擇
  4.2 揉弦
  4.3 裝飾
    美學問題和記譜實踐
    表達的作用
    演奏旋律裝飾
    多樣性——再論
    裝飾抑或即興?
    總結
  4.4 節奏
    附點節奏
    節奏變化
    節奏與音樂性格

  4.5 弓法、演奏法和句法
    弓法與音色
    多音按弦
    句法和力度
  4.6 結論
5. 情感和個體差異:表演的整體描述*
  5.1 HIP 與 MSP 各自風格中的差異
    盧爾
    MSP 演繹
    HIP 演繹
    加沃特和迴旋曲
    HIP:瓦爾菲斯和赫蓋特
    MSP:列弗和格林戈爾茨
    小步舞曲 I—II
  5.2 小提琴家的多次錄音
    吉東·克萊默
    瑞秋·巴頓·派恩
    克里斯蒂安·泰茨拉夫
    西吉斯瓦德·庫依肯
    維多利亞·穆洛娃
  5.3 演繹的整體分析
    「主觀」聽覺分析:D 小調吉格
    「客觀」測量:A 小調庄板和 G 小調柔板
    情感感知
  5.4 特殊的版本和聽眾的反應
    托馬斯·柴赫邁爾
    莫妮卡·赫蓋特
    E 大調前奏曲
  5.5 結論
6. 結論和結語:音樂表演、德勒茲和大腦側向性的複雜性模型
  6.1 總結
  6.2 從此處向何方?——後記
    大腦和它的兩個世界
    音頻示例列表
    表格列表
圖示列表
本書研究的唱片目錄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