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刑法學視野下的利益輸送犯罪研究

  • 作者:楊曉培|責編:洪瓊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270807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34
人民幣:RMB 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腐敗是不當運用公權力進行利益分配,其實質為公權力與公民權利交往關係中的一種利益失衡。「利益輸送」則是腐敗術語庫中的一種「利他」而「沒有裝入口袋」的新型腐敗基本樣態,在公權力資源配置過程,通過超估、虛估公共資源價值採用價格雙軌制形式進行不法輸送,主要表現為高權行為範式與公共資源交易範式。利益輸送是公權力配置資源過程中的職務違背,嚴重侵害了權力配置公共資源的公平性的保護法益,即破壞了公權力與公民權利(體系)之間交往關係的平衡秩序或狀態,從而導致了資源配置「結構性緊張」與社會心理失衡的「結構性怨恨」,表徵出瀆職犯罪的「家族相似性」。「同等情況相同對待」,刑法理應從「現實關注」提升到系統的「理論自覺」,並做出一種妥當性回應。本書主要從法理學的層面,對刑法學視野下的利益輸送犯罪進行了較為深入系統的研究。

作者介紹
楊曉培|責編:洪瓊
    楊曉培,廈門大學刑法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台灣政治大學訪問學者。現任南昌職業大學副校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曾任華東交通大學法學系主任、鐵路法治研究院副院長、黨內法規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等。江西省「高層次專業技術引進人才」「江西省省級高層次人才」。主持並參與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高校人文、國家教育規劃、司法部理論課題、國家鐵路局課題等課題近40項,其中主持27項(重點9項);發表論文52篇,其中CSSCI、核心期刊近30篇,多篇被轉載(摘);專著、教材多部;先後獲得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省教育規劃成果獎三等獎、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獎、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一等獎、博士生國家獎學金等教學、科研獎勵近30項。並多次為全國人大財經委、交通運輸部、司法部、中國法學會等提供立法建議且被採納;「雙減」監管執法研究成果被江西省15個省廳(局)聯合採納、發文實施。

目錄
前言
緒論
    一、選題背景
    二、選題目的及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五、主要創新點和不足
第一章  識別基準:利益輸送的基本圖式
  第一節  利益輸送的事實識別:裁量權的濫用
    一、利益輸送概念的原型與演進
    二、利益輸送的分類:基於「二分法」的表述
    三、利益輸送的表徵:權力的不正當授受
    四、利益輸送的態勢:裁量權中立的異化
  第二節  利益輸送的法律識別:出行入刑
    一、不法機能的觸發:個案舉樣
    二、行為不法的識別:規範主義的「社會行為論」
    三、利益輸送犯罪與相關罪名的共棲:同一與差異
    四、利益輸送與工作失誤及「為民服務」的劃分
  第三節  利益輸送犯罪場的形成:基於「多元」與「差異」
    一、社會根源:客觀因素的多樣性存在
    二、個體誘因:主觀價值的多元性衝突
    三、犯罪場:異質性關係的耦合
    四、差異中的「同一」:相互依賴下致罪因素的漸進式聚集
  第四節  理論工具:利益輸送研究的模型集合
    一、社會平衡理論:馬克思主義公平觀的另一種敘事
    二、公共選擇理論:公共行為的「經濟人」假設
    三、法律保留理論:裁量權的依法行使
    四、話語理論:利益輸送在刑法語境下的「文本—話語實踐—社會實踐」分析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價值理性:利益輸送犯罪化的根據
  第一節  利益輸送刑罰的必要性
    一、利益輸送是一種反社會行為
    二、利益輸送的法益侵害
  第二節  利益輸送刑罰的最後手段性
    一、利益輸送規制的喧囂:過犯罪化的評價
    二、利益輸送非刑罰的假設與證偽:功能性供給不足
    三、利益輸送刑法化的「不得已」
  第三節  利益輸送犯罪化的可行性
    一、公共認同:正義以公共利益為依歸
    二、國際反腐銜接的基礎:法律文本與實踐
    三、利益輸送犯罪化的合憲性詮釋
    四、制度創設:基於新權利確認與保護的犯罪化擬制
  第四節  利益輸送的刑罰政策:嚴而不厲
    一、基於現行反腐「厲而不嚴」刑罰政策的平衡
    二、立法嚴密:利益輸送治理的「有法可依」
    三、刑罰的「最小侵害」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話語借鑒:利益輸送犯罪的立法與理論反思
  第一節  我國與利益輸送犯罪相關的立法沿革與經驗
    一、利益輸送相關罪名的文本梳理分析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與利益輸送相關的刑事立法分析
    三、利益輸送相關犯罪:罪刑關係的「鐘擺效應」明顯
  第二節  域外與利益輸送犯罪相關的文本與適用分析
    一、德、日等西方國家刑法中「背信罪」的基礎考察
    二、對其他國家或地區「公務員圖利罪」的考察
  第三節  利益輸送犯罪化的域外啟示與借鑒
    一、圖利罪是一種特殊的背信罪
    二、背信犯罪在我國的現實適用與意義延伸
    三、權力侵害公共利益的刑事責任:普遍性與預防性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邏輯展開:利益輸送犯罪的構成
  第一節  利益輸送犯罪的構成:法律標準
    一、客觀要件:基於權力配置公共資源的不公平性
    二、主體要件:基於國家工作人員的範疇
    三、主觀要件:基於「利他」的直接故意
  第二節  利益輸送犯罪的特殊形態與共同犯罪
    一、利益輸送犯罪的特殊形態
    二、利益輸送的共犯問題
    三、利益輸送行為的一罪或數罪
  第三節  利益輸送犯罪化的實現形式
    一、權力不法犯罪化的實踐:以12個刑法修正案「賄賂罪名變化」為視角
    二、利益輸送犯罪化的立法:刑法修正案的選擇
    三、利益輸送罪在我國刑法體系中的位置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技術理性:利益輸送犯罪的刑罰
  第一節  刑罰的正義分配
    一、刑罰之「理」:源於刑法制度的公平
    二、刑罰之「力」:立法與司法相結合
    三、刑罰技術與價值的統一:最大化實現公共利益
  第二節  利益輸送的刑罰目的:報應主義和功利主義的併合
    一、刑罰是基於一種正義的「利益衡量」
    二、功利為主兼采報應的併合主義
  第三節  利益輸送的刑罰標準:罪刑均衡
    一、立法嚴密:刑罰體系的明確規範
    二、裁量規範:刑罰正義的基本保障
  第四節  利益輸送的刑罰適配:基於李斯特(Liszt)的「目的思想」
    一、規制方向:刑罰的輕緩化與漸進性
    二、刑罰結構的優化:以貪污賄賂罪為範式的調適
    三、刑罰的法定刑設置:刑種與刑度的妥當性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協同機制:社會防衛政策的銜接與適用
  第一節  權力自律:公務倫理的法制化
    一、現實基礎:公務倫理的價值與式微
    二、國際經驗:公務倫理普遍法制化及方向
    三、公務倫理法制化的SWOT分析及調適
    四、公務倫理法制化的路徑及趨勢
  第二節  權力他律:監督體系與市場機制並行
    一、黨內監督法治化
    二、國家監督制度化——審計、監察、法律監督的機能整合
    三、社會監督規範化——媒體輿論反腐與「非公」主體協作預防制度的建立

    四、市場治理機制的優化:激勵與規範
  第三節  執法銜接:構建利益輸送的「三級預防」體系
    一、風險防範屏障:公務倫理法規防患于未然
    二、風險控制埠:行政法規對利益輸送的一般違法行為嚇阻
    三、風險管控底線:刑法對利益輸送的抗制
    四、「三級預防」的銜接:關鍵信息共享與文本間銜接的功能進階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