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西方倫理學簡史/本原·希臘思想叢書

  • 作者:(英)特倫斯·埃爾文|責編:王晨玉|譯者:劉瑋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361351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84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概覽了西方倫理學2500余年的發展,全面討論了古代幸福論倫理學、中世紀基督教倫理學、現代早期的自然法倫理學、理性主義與情感主義倫理學的爭論、功利主義、康德倫理學,以及當代的元倫理學和規範倫理學的最新發展,展現了作者對於西方倫理思想史全面而精深的把握。
    本書強調西方倫理思想的連續性而非斷裂性,很多看似現代甚至當代的倫理學問題在古典和中世紀思想中都有深入的討論,不同時代的倫理學家對於幸福、德性、美好生活、道德來源的討論深深植根於人類的生活經驗和共同的思維方式,因此當代的倫理學討論依然可以從前人那裡吸收很多重要的養分。
    本書突出哲學分析和論證,作者並沒有滿足於簡單介紹每位倫理思想家的理論,而是呈現他們的核心論證,並且對這些論證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進行分析,同時讓不同倫理學派之間形成真正的對話,從而不僅在知識層面也在思想層面啟發讀者。

作者介紹
(英)特倫斯·埃爾文|責編:王晨玉|譯者:劉瑋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倫理學及其歷史
  2.哲學對話的可能性
  3.倫理學關於什麼?蘇格拉底的問題
  4.如何回答蘇格拉底的問題
  5.正當與好
  6.關於好的各種觀念
  7.我的好與他人的好:義務與利益
  8.理性與欲求
  9.元倫理學問題
  10.倫理學史的分期
  11.本書的目標
第二章 蘇格拉底:對不同生活的選擇
  12.和平與戰爭中的道德
  13.我們應當如何生活
  14.幸福與德性:一些初步的討論
  15.蘇格拉底的探索:經過檢審的生活
  16.蘇格拉底的信念
  17.關於德性的預設
  18.德性是幸福的充分必要條件
  19.幸福是快樂的最大化
  20.知識為什麼是德性的充分條件?
  21.反對快樂主義的論證
  22.適應性的幸福觀念
  23.蘇格拉底單方面的後繼者
  24.居勒尼學派的快樂主義
  25.犬儒學派對蘇格拉底的辯護
第三章 柏拉圖
  26.柏拉圖與蘇格拉底
  27.定義與道德形而上學:道德的客觀性
  28.理性慾求與非理性慾求
  29.德性的理性與非理性方面
  30.一個未得到回答的問題:正義的難題
  31.正義為什麼總是比不義更好
  32.一個反對:柏拉圖的論證是否與問題無關?
  33.柏拉圖的回答:對不義的診斷
  34.理性的觀點要求他人指涉的正義
  35.道德、理性與自我利益
第四章 亞里士多德
  36.亞里士多德與柏拉圖:什麼是幸福?
  37.正確的方法要求系統考察最初看來合理的信念
  38.既然幸福是最終目的,它必然是完整的好
  39.幸福一定要通過人的功能理解
  40.這個幸福觀念比其他幸福觀念更可取
  41.幸福部分而不是全部受制于外部環境
  42.幸福要求理性和非理性靈魂的德性
  43.品格德性是進行選擇的狀態
  44.德性在於行動和感覺的中道
  45.對恰當對象的快樂對德性來講是必要的
  46.惡性與德性不同於不自製和自製

  47.品格德性要求實踐理性和思慮
  48.倫理德性包括指向美好的「應當」
  49.亞里士多德的德性是道德德性嗎?
  50.如果我們擁有德性是否生活得更好?
  51.友愛將一個人自己的好和他人的好聯繫起來
  52.兩種幸福觀念?
第五章 懷疑派
  53.「希臘化」世界與古代晚期
  54.希臘化時期的系統性倫理學理論
  55.懷疑派描繪了通向懸置判斷的道路
  56.亞里士多德認為差別並不支持懷疑論
  57.平靜:懷疑論者實現幸福了嗎?
  58.如果懷疑論者沒有信念,他們能行動嗎?
  59.沒有信念懷疑論者可以過什麼樣的生活?
第六章 伊壁鳩魯:作為快樂的幸福
  60.對快樂主義的新辯護
  61.快樂是終極目的
  62.平靜使快樂最大化:回應卡里克勒斯
  63.伊壁鳩魯主義者達到平靜,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64.快樂主義者會如何選擇?伊壁鳩魯、阿里斯提普和
  卡里克勒斯
  65.快樂是唯一非工具性的好嗎?伊壁鳩魯與亞里士多德
  66.開明的快樂主義者選擇德性
  67.快樂主義對德性的辯護存在哪些困難
第七章 斯多亞學派:作為德性的幸福
  68.蘇格拉底、犬儒學派和斯多亞學派
  69.德性的發展
  70.只有正當的才是好的
  71.對斯多亞幸福觀的反對
  72.恰當的行動指向更可取的中性物
  73.中性物既不好也不壞,但是很重要
  74.激情是錯誤的認同
  75.將倫理學應用於社會理論
  76.宇宙展示了理智的設計與神意
  77.關於斯多亞學派決定論的問題:亞里士多德論責任的條件
  78.伊壁鳩魯:要捍衛責任,我們必須反對決定論
  79.斯多亞學派:決定論必然允許共同決定
  80.斯多亞學派:在決定論的宇宙中我們對於共同決定的
  行動負責
第八章 基督教信仰與道德哲學:奧古斯丁
  81.基督教教義與道德理論的關係
  82.神聖命令與理性道德
  83.道德律的字句與精神:耶穌與保羅
  84.道德律與罪
  85.罪與自由意志
  86.恩典、證成與自由意志
  87.現世中的基督教道德
第九章 阿奎那
  88.從古代到中世紀
  89.重新發現亞里士多德

  90.古代與中世紀:關於道德的問題
  91.倫理學在阿奎那哲學中的位置
  92.我們既有理性的意志又有非理性的激情
  93.如果我們擁有理性的意志,我們就會追求終極的好
  94.人的幸福在此生是不完滿的,在來生是完滿的
  95.理性的能動性就是自由的能動性
  96.倫理德性是對自由意志的正確使用
  97.實踐理性關注手段和目的
  98.自然法如何是法?
  99.自然法就是理性的原則
  100.從自然法到德性
  101.自然法要求社會德性
  102.我的好為什麼要求他人的好?
  103.罪與恩典
  104.人為獲得的與上帝注入的德性
第十章 司各脫與奧卡姆
  105.對阿奎那的批評
  106.意志自由因為它不被決定
  107.對幸福的欲求不可能是道德的基礎
  108.對正義無偏的關切是道德的基礎
  109.意志可以既是理性又是自由的嗎?司各脫的困難
  110.反對阿奎那的神聖自由和自然法
  111.自然法依賴上帝的自由選擇
  112.上帝的自由與上帝的正義:意志論的問題
第十一章 道德與社會性的人類自然
  113.宗教改革
  114.文藝復興
  115.科學革命
  116.現代國家和哲學傳統
  117.中世紀與現代哲學的連續性
  118.蘇亞雷茲:以中間道路解決關於自然法的爭論
  119.蘇亞雷茲:中間道路對意志論的部分捍衛
  120.蘇亞雷茲:中間道路提供了對自然主義的辯護
  121.蘇亞雷茲:中間道路為什麼是最好的?
  122.蘇亞雷茲應當接受命令式的道德觀念嗎?
  123.自然是人類好的基礎
  124.格勞修斯:自然法同時與戰爭、和平相關
  125.格勞修斯:自然法基於關於人類自然的事實
  126.格勞修斯:道德懷疑論是錯誤的
第十二章 霍布斯:沒有社會性自然的自然法
  127.霍布斯與格勞修斯論自然法
  128.意志不是理性的欲求
  129.在自然狀態下實踐理性並不推薦道德
  130.實踐理性向我們表明擺脫自然狀態的途徑
  131.一些而不是全部責任基於命令
  132.用後果辯護道德:間接後果主義與間接利己主義
  133.道德僅僅是通過維持和平得到證成的嗎?
  134.愚人對間接利己主義提出質疑
第十三章 意志主義、自然主義與道德實在論:普芬多夫、
  沙夫茨伯里、卡德沃斯與克拉克

  135.對霍布斯的反駁
  136.普芬多夫:反駁霍布斯的一個意志主義論證
  137.普芬多夫的意志主義論證(1):道德屬性不是自然的
  而是施加到自然之上的
  138.普芬多夫的意志主義論證(2):自然的好對道德來講是
  不充分的
  139.普芬多夫的意志主義論證(3):只有意志主義可以解釋
  道德無涉利益的特徵
  140.霍布斯的批評者與意志主義
  141.沙夫茨伯里:道德實在論反對利己主義和意志主義
  142.卡德沃斯:意志論不可能解釋道德原則的穩定性
  143.霍布斯與普芬多夫:對意志主義的辯護?
  144.克拉克:霍布斯必須承認自然狀態中的道德
  145.克拉克:道德事實關乎適合
  146.克拉克:基本的道德原則很容易認識
  147.克拉克:道德要求在正義規約下的仁愛
第十四章 情感主義與道德的非理性根據:哈奇森與休謨
  148.理性與情感:基本的二分
  149.道德判斷的基礎
  150.霍布斯與哈奇森:實踐理性從屬於非理性慾求
  151.休謨:理性在行動中只發揮有限的作用
  152.休謨:我們傾向於混淆激情與理性
  153.哈奇森:既然我們擁有道德感官,霍布斯的利己主義
  就是錯的
  154.哈奇森與沙夫茨伯里:對道德感官的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
  觀念
  155.道德判斷包括情感
  156.道德判斷如何與動機聯繫?
  157.道德事實不是客觀的
  158.我們不可能從「是」推論出「應當」
  159.道德感官採取無偏觀察者的視角
  160.正確的道德判斷關乎功利
  161.休謨的立場前後一致嗎?
  162.道德感解釋正確與錯誤
  163.關於道德感的功利主義觀念
  164.道德感視域是功利主義的嗎?
  165.休謨:道德感肯定了自然和人為的德性
  166.正義並非建立在契約之上,而是互利的習俗
  167.我們的道德情感肯定正義
  168.道德情感肯定間接功利主義的規則
  169.聰明的無賴質疑道德的至高性
  170.休謨:情感主義可以為關心道德提出很好的理由
  171.對於休謨回應的質疑
第十五章 理性主義與道德的理性根據:巴特勒、普萊斯與里德
  172.巴特勒:自然是明智與道德的基礎
  173.巴特勒:「自然」與「自然的」有三種含義
  174.巴特勒:某些選擇基於更高的原則
  175.巴特勒:合理的自愛是更高的原則
  176.里德:情感主義者低估了實踐理性的作用
  177.普萊斯與里德:道德感給了我們客觀道德屬性的知識

  178.里德:反對休謨,道德正當是客觀的
  179.普萊斯:情感主義者不理解道德屬性
  180.普萊斯:反對休謨,我們可以從「是」推論出「應當」
  181.伯爾蓋:情感主義者無法解釋道德判斷的正確性
  182.普萊斯:情感主義、懷疑主義、虛無主義
  183.巴特勒:良知是至高的實踐原則
  184.巴特勒:道德中的功利要素依賴仁愛的理性原則
  185.巴特勒:既然良知不同於仁愛,道德就不同於功利
  186.里德:行動者在道德上的好不同於行動在道德上的好
  187.里德:正義並不依賴功利
  188.普萊斯:間接功利主義並不比間接利己主義更合理
  189.普萊斯:功利主義的理由並不是全部的道德理由
  190.普萊斯:道德中沒有唯一的至高原則
  191.理性主義如何質疑功利主義
  192.巴特勒:我們有很好的理由關心道德
  193.巴特勒:我們所有的行動並非都以自己的快樂為目標
  194.巴特勒:仁愛和良知與自我利益並不衝突
  195.巴特勒:自愛與良知一致
第十六章 康德與他的一些批評者
  196.批判、啟蒙、盧梭
  197.從啟蒙到道德
  198.對康德的回應
  199.關於道德的直覺看法
  200.道德建立在偏好之上嗎?
  201.一些理由不依賴偏好
  202.道德理由不依賴偏好
  203.道德要求理性和非理性的動機
  204.定言命令要求普遍法則
  205.定言命令是否僅僅要求前後一致?
  206.前後一致和公平對於定言命令來說是不夠的
  207.定言命令要求我們把理性的本質當作目的
  208.我們通過尊重自己和他人把理性的本質當作目的
  209.尊重人的原則支持理性主義反對功利主義
  210.對人的尊重是定言命令的基礎
  211.自律與自由
  212.自由對道德的重要性
  213.責任的自由
  214.自律的自由
  215.道德揭示人格
  216.定言命令的另一個表達式:普遍的立法者
  217.道德與最高的好必然彼此聯繫
  218.道德與宗教
  219.定言命令的最終表述:目的共同體
第十七章 叔本華:康德的洞見與錯誤
  220.叔本華與康德
  221.自利與道德衝突
  222.純粹的實踐理性除了要求前後一致外別無其他
  223.利己主義的基礎是沒有認識到他人的平等實在
  224.同情的來源是認識到自我與他人區分的非實在性
  225.同情是道德的充分基礎嗎?

第十八章 黑格爾:超越康德式的道德
  226.道德哲學應當理解社會現實
  227.自由和理性的意志是道德的起點
  228.康德關於理性意志的洞見與錯誤
  229.倫理生活修正康德式的道德
  230.康德式的道德可以修正倫理生活嗎?
第十九章 尼采:反對康德和道德
  231.反對道德
  232.通過考察道德的起源了解道德
  233.我們為什麼要反對道德
  234.我們應當反對道德嗎?
  235.主觀主義與自我否定
第二十章 功利主義:密爾與西季威克
  236.早期與晚期功利主義者
  237.不同種類的功利主義:保守的、進步的與激進的
  238.道德理論與經驗論證
  239.論證功利主義的不同策略
  240.功利主義需要次級原則
  241.功利原則將次級原則系統化
  242.一些次級規則似乎反對功利主義
  243.正義和其他次級原則可以在功利主義的基礎上得到辯護
  244.對功利主義正義論述的質疑
  245.為快樂主義辯護
  246.西季威克:快樂主義給出了唯一合理的關於好的論述
  247.反對西季威克:快樂與信念的關係
  248.西季威克:基礎主義認識論支持快樂主義
  249.密爾的定性快樂主義:高級的快樂與低級的快樂在性質上不同
  250.定性的快樂主義可以解釋更高的快樂何以更高嗎?
  251.密爾的整體主義:幸福包括一些自身就值得選擇的部分
  252.整體主義與快樂主義一致嗎?
  253.定量快樂主義的社會和政治後果
  254.公理論證對常識道德給出了替代方案
  255.密爾對功利主義的證明
  256.西季威克對功利主義的公理論證
  257.無偏性與最大化的關係
  258.從明智到功利主義的論證
  259.西季威克:實踐理性的二元論
  260.道德與自利的問題
第二十一章 超越康德與功利主義道德
  ——觀念論的替代方案:格林與布拉德利
  261.對功利主義的觀念論回應
  262.自我實現
  263.功利主義道德錯在哪裡?
  264.康德主義倫理學中的錯誤和正確要素
  265.個人實現要求社會道德
  266.自我實現要求康德主義的道德
  267.實踐意涵?
第二十二章 元倫理學:客觀性及其反對者
  268.實證主義與元倫理學
  269.摩爾:並非所有倫理概念都有自然主義定義

  270.非自然主義如何允許道德知識
  271.對摩爾的實證主義回應:非認知主義
  272.事實與價值區分的重要意義
  273.情緒主義者是否誤解了道德判斷的含義?
  274.規定主義者是否也誤解了道德判斷的含義?
  275.非認知主義是否存在不一致?
  276.虛無主義論證:道德屬性並不適合科學的世界觀
  277.分歧和相對性是否排除了客觀性?
  278.道德客觀性為何重要?
  279.回到摩爾:道德概念可以定義嗎?
  280.道德屬性可以被定義嗎?
第二十三章 功利主義及其批評者:一些進一步的問題
  281.元倫理學與規範倫理學
  282.劉易斯:從無偏性角度辯護功利主義
  283.黑爾:功利主義可以從偏好中推論出來
  284.羅斯:功利不是正當性的根據
  285.羅斯:多元的直覺主義
  286.羅爾斯:經過思考的判斷是道德理論的恰當起點
  287.社會契約背後的原初狀態
  288.原初狀態的特徵
  289.在原初狀態中兩個正義原則會被選出
  290.功利主義可以接納兩個原則
  291.正義、道德與功利
  292.作為公平的正義的康德主義闡釋
  293.康德主義的闡釋表明了什麼?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