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從修身到工夫(儒家內聖學的開顯與轉折增訂版)/啟真學術文庫

  • 作者:陳立勝|責編:凌金良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259828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72
人民幣:RMB 9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從「修身」到「工夫」》討論的是源遠流長的儒家修身傳統,涵蓋古代到現今儒家修身學的發展歷程及其轉折變化。全書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儒家內聖學的開顯」,刻畫孔子所開啟的「為己之學」的基本特徵,修身目標是「君子」,修身焦點是德性與德行的培育。第二部分「儒家內聖學中的反省向度與修煉技術」,檢視儒學修身傳統中自孔子孳乳而至宋明粲然大備的反省技術與類型。第三部分「儒家內聖學的轉進」,從「朱子時刻」入手,對朱子所創辟的「獨知」話語進行長時段、歷時態的分析,以期由此管窺儒家內聖學由先秦德性的培育時代轉向宋明心靈操練時代的內在理路與基本特徵。

作者介紹
陳立勝|責編:凌金良
    陳立勝,山東萊陽胡城人。哲學博士。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宋明儒學、宗教現象學。

目錄
導論 儒家修身之道的歷程及其現代命運
  一、「修身」:德行培育的時代
  二、「工夫」:心靈操練的時代
  三、「覺悟」:「過渡時代」
  四、「設計」:人機一體時代修身會終結嗎?
  五、結論
第一部 儒家「內聖學」的開顯:德行培育的時代
  第一章 軸心期之突破:「身」何以成為「修」的對象?
    一、軸心時代說
    二、以軸心時代論中國哲學的起源
    三、士的「身位」
    四、「修身」是中國軸心期突破的一個主題
    五、「身」何以成為「修」的對象?
  第二章 「修己以敬」:儒家修身傳統的「孔子時刻」
    一、孔子之前的「敬」
    二、《論語》中的「敬」
    三、修己以敬:為己之學的自反性向度
    四、餘論
第二部 儒家「內聖學」中的反省向度與修煉技術
  第三章 「慎獨」、「自反」與「目光」:儒家修身學中的自我反省向度
    一、「鬼神的目光」
    二、「他人的目光」
    三、「心目之光」
    四、結論
  第四章 儒家修身傳統中的四種反省類型
    一、一生生命歷程的反省
    二、一天行為之反省
    三、對意念的反省
    四、與意念同起的反省
    五、結論
  第五章 「治怒之道」與兩種「不動心」:儒學與斯多亞學派修身學的一個比較研究
    一、引言
    二、儒家治怒之道的譜系
    三、斯多亞的「怒」觀與治怒五法
    四、中西治怒之道的異同與兩種「不動心」
  第六章 「夢」如何成為工夫修煉的場域:以程頤說夢為中心
    一、引言
    二、以理照夢
    三、睡時功夫
    四、「夢工夫」的四種類型
    五、兩個結論
  第七章 宋明理學中的靜坐類型及其效用
    一、引言
    二、作為默識仁體的靜坐
    三、作為收斂身心的靜坐
    四、作為觀天地生物氣象的靜坐
    五、作為省過法的靜坐
    六、四種靜坐的效用與關係
    七、結語
  第八章 宋明理學如何談論「因果報應」?

    一、引言
    二、儒家德福一致問題之緣起
    三、先秦儒學「德」與「福」的剝離及其問題
    四、宋儒:以「感應」代「報應」
    五、心學德福一致化思潮
    六、儒家「修身」與「教化」的兩套話語系統
第三部 儒家「內聖學」的轉進:心靈操練的時代
  第九章 作為工夫範疇「獨知」的提出:儒家慎獨傳統中的「朱子時刻」
    一、朱子之前的「獨知」一詞
    二、朱子以「獨知」解「慎其獨」
    三、朱子獨知新解之「修緣」
    四、朱子獨知新解的工夫論背景
    五、兩個工夫抑或一個工夫?
    六、「戒懼」與「慎獨」之異同
    七、「獨知」新解的歷史效應
  第十章 從「獨知」到「良知」:王陽明論慎獨
    一、「獨知」:從朱子到陽明
    二、「獨知處」即是「吾心之良知處」
    三、「獨知處」究竟如何用功?
    四、由「獨知」而知「獨」
    五、結論
  第十一章 王陽明思想中的「一念」兩義說
    一、作為「意念」之「一念」
    二、「意念」之發與良知之「自知」
    三、作為「戒懼之念」之「一念」「念念」
    四、總結、引申與問題
  第十二章 湛若水「獨體」意識的形成及其歷史效應
    一、「嶺學」與「越學」的互動
    二、湛若水:由「獨知」到「獨體」
    三、湛若水後學的「獨」學與「研幾」學
    四、湛若水「獨體」觀念的歷史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