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日本與德國(兩種戰後思想)/歷史學堂

  • 作者:(日)仲正昌樹|責編:薛倩|譯者:暴鳳明
  • 出版社:上海譯文
  • ISBN:9787532798100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62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一部外國思想史作品。作者作為出生於戰後日本的德國思想史研究者,嘗試以一種讓盡可能多的讀者能夠理解的方式呈現出關於日德戰後對於戰爭責任問題不同態度的方方面面。儘管德國和日本的戰後思想看似相似,但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細微差異,這既因為兩國在近代歷史、社會文化背景上的不同,也受到戰後國際格局的影響。作者從戰勝國對二者的定罪處置、對戰爭責任理解、戰後國家形態、戰後兩國所處的地域性周邊環境等的不同入手,尤其側重介紹兩國知識分子思想以及其對國民影響力度的差異。作者介紹了德國戰後社會從普遍性地抗拒反思,到新一代人成長起來有了接受反思的土壤,再到政治家層面作出的明確表態,並希望日本社會能在理解這些歷史脈絡差異的基礎上,也向德國更多學習和借鑒,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歷史。

作者介紹
(日)仲正昌樹|責編:薛倩|譯者:暴鳳明

目錄
中文版序
序言 兩種「戰後」
第一章 兩種「戰爭責任」
  「國際軍事審判」是騙局嗎?
  背負「違反人道罪」的德國
  國家的責任與個人的責任
  一億總懺悔
  受害者?加害者?
  「普通的德國人」的加害者屬性
第二章 關於「國家形態」
  「國家形態」是否發生了變化
  被割裂的「國家形態」
  通向民族主義的「特殊道路」
  日本的「特殊道路」
  「歷史學家之爭」與身份認同
  「憲法愛國主義」和「護憲和平」
  後傳統身份認同
  不可能成為代理戰爭的「教科書問題」
  「戰敗后論」的「扭曲」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與實踐」
  作為思想武器的馬克思主義
  在日本「一切皆馬克思主義」
  文明與野蠻的連鎖
  「哲學」陷入「理性」的陷阱
  丸山真男式的視點
  1968年革命與分裂的左翼思想
  溝通的理性與共同幻想
第四章 「后現代主義」的狀況
  后現代主義的引入與批判性智慧
  德國的后現代主義
  批判理論的「原點」?
  在日本傳播的后現代主義思潮
  新學院派的表演
  媒體理論與「知識分子」的黃昏
  普遍性與故事之間
結語
德國與日本 與戰後思想相關的主要事件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