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辨偽學史(精)

  • 作者:楊緒敏|責編:劉玲
  • 出版社:廣西師大
  • ISBN:9787559880062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42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辨偽求真是史學研究的首要任務。本書總結了中國悠長曆史中學者對浩瀚經典的辨偽成果,將中國辨偽學分為先秦漢魏南北朝的萌芽、唐宋的系統發展、元明清近代的成熟、現當代的繼承再發展四個時期,對中國歷史上的辨偽思潮作全景式概觀、對重要疑古學者進行深入解讀,全面系統地敘述了從先秦到現當代在古籍辨偽、史實考辨、學說辯證上的成就,總結了歷代辨偽學家的辨偽思想和辨偽方法,並作了客觀、公允的評價。本書貫通古今,資料豐富,論證充分,頗有新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辨偽學通史著作。

作者介紹
楊緒敏|責編:劉玲
    楊緒敏,江蘇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徐州師範大學歷史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徐州市歷史學會會長。現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理事、江蘇省歷史學會理事。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國高校古籍整理項目、江蘇省社科規劃項目等近10項。主持江蘇省精品課程《中國古代史》的立項建設。是江蘇省重點學科中國史方向帶頭人。主要論著有《中國辨偽學史》《敏學齋史學探研錄》《中國歷史要籍研究資料輯要》等7部。先後在《史學史研究》《史學月刊》《史學集刊》《江海學刊》《社會科學戰線》《安徽史學》《江蘇社會科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近百篇。在中國歷史文獻學、中國史學史等研究領域產生較大影響。

目錄
第一章  疑古思想的萌芽及辨偽學初起時期——先秦漢魏南北朝
  第一節  古史傳說與先秦典籍整理、研究之概況
  第二節  疑古思想的萌芽及對偽說偽書產生原因的初探
  第三節  秦始皇焚書及其影響
  第四節  司馬遷作《史記》對先秦史料的考辨及處理
  第五節  兩漢的造偽及辨偽
  第六節  王充的「疾妄求實」思想及對偽說、偽書之考辨
  第七節  魏晉南北朝的造偽與辨偽
第二章  辨偽學的發展時期——唐宋
  第一節  唐宋辨偽之概觀
  第二節  劉知幾疑古惑經思想及對偽史、偽說、偽書的考辨
  第三節  啖助、趙匡對「春秋三傳」的懷疑及考辨
  第四節  柳宗元與諸子及其他典籍的考辨
  第五節  歐陽修對儒家經傳的考辨
  第六節  鄭樵與《詩辨妄》
  第七節  洪邁對偽說、偽書的懷疑及考辨
  第八節  《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與書籍真偽的考辨
  第九節  朱熹考辨古書的成就、方法及影響
  第十節  葉適與《習學記言》
第三章  辨偽學的成熟時期——元明清及近代
  第一節  元明清近代辨偽之概觀
  第二節  宋濂與《諸子辨》
  第三節  梅與《尚書考異》
  第四節  胡應麟對偽書的考辨及對辨偽學理論的總結
  第五節  明末清初學者對《致身錄》《從亡隨筆》的考辨
  第六節  姚際恆考辨古書的成就及影響
  第七節  閻若璩、惠棟與偽《古文尚書》的定案
  第八節  崔述與《考信錄》
  第九節  劉逢祿與《左氏春秋考證》
  第十節  龔自珍、魏源的辨偽思想和成就
  第十一節  廖平與《古學考》
  第十二節  康有為與《新學偽經考》
  第十三節  梁啟超對古書的考辨及對辨偽理論的總結
第四章  辨偽學的再發展時期——現當代
  第一節  現當代辨偽之概觀
  第二節  胡適對中國古代哲學史料的清理及對古史辨派的影響
  第三節  錢玄同對古書的考辨及對古史辨派的影響
  第四節  顧頡剛與古史辨運動
  第五節  羅根澤與諸子的考辨
  第六節  郭沫若與古史的考辨
  第七節  集偽書考辨之大成——張心澂的《偽書通考》
  第八節  竹簡帛書的出土對古書辨偽的作用及影響
結語
附錄(一):引用參考文獻目錄
附錄(二):文獻工作者必讀之書——讀楊緒敏先生《中國辨偽學史》
增訂版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