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群經概要國學概論醫籍知津/呂思勉著作精選

  • 作者:呂思勉|責編:喬穎叢
  • 出版社:上海古籍
  • ISBN:9787573216328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65
人民幣:RMB 4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群經概要》是呂思勉先生對中國古代經典文獻進行系統研究的重要著作。書中對《十三經》等中國傳統經典進行了深入探討,分析其內容、成書背景、學術價值及其在中國文化和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呂思勉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將這些經典的內涵與歷史意義娓娓道來,不僅為當時學者提供了詳實的參考,也為後世研究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學概論》則是呂思勉為指導青年學子閱讀國學而撰寫的一部入門佳作。全書論述嚴謹精細,觀點清晰深刻,從國學的定義到經典的閱讀路徑,為讀者提供了系統的指導。呂思勉通過這兩部作品,一方面對傳統經典進行了學術整理和詮釋,另一方面幫助青年學子奠定了國學研究的基礎,體現了他在國學教育與學術研究中的雙重貢獻。《醫籍知津》是呂思勉先生撰寫的一部關於中國古代醫學典籍的學術著作,原為協助謝利恆編纂《中國醫學詞典》而作,全書約五萬字,由謝利恆私人木刻印行。書中系統梳理了中國古代醫學典籍的源流、內容與特點,對其在傳統醫學發展中的作用給予了深刻而中肯的評價。呂思勉以詳實的文獻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分析了古代醫學典籍的歷史價值及學術意義。《醫籍知津》不僅是對醫學文獻的整理和介紹,更從歷史發展的角度揭示了中國傳統醫學的演進脈絡,是研究中國醫學史和古代醫學文獻的重要參考文獻之一。

作者介紹
呂思勉|責編:喬穎叢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家貧,12歲以後在父母師友的指導下研讀史書。16歲自學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後在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專修科等校任教,學生中有後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穆、趙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系、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戰期間,歸鄉閉戶著書。抗戰勝利后,重返光華大學。1949年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作為我國現代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知識淵博,學術造詣高,與陳垣、陳寅恪、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他在中國通史、斷代史和各種專史領域都做出了獨到的貢獻,其史學專著《中國通史》、《白話本國史》、《中國近代史》等,均為後人的學習研究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目錄
前言
群經概要
  一、研究經書之目的
  二、詩經
  三、書經
  四、禮記 儀禮 周禮
  五、易經
  六、春秋
  附 三傳源流考
  七、四書
  八、孝經
  九、爾雅
國學概論
回憶我的老師呂誠之(思勉)先生(代序)  黃永年
  一、何謂國學
  二、中國學術之分期
  三、先秦諸子之淵源一——古代之宗教哲學
  四、先秦諸子之淵源二——王官之學
  五、先秦諸子之學
  六、秦漢時代學術之新趨勢
  七、魏晉玄學
  八、佛學
  九、宋明理學
  十、清代考據學
  十一、中國近代之思想家
醫籍知津
  一、緒論
  二、最古醫經:《素問》《難經》《靈樞經》
  三、本草之學源流
  四、《傷寒雜病論》與《金匱要略》
  五、脈經與脈學
  六、晉以後針灸學
  七、隋唐輯存之古醫書
  八、宋以後醫方之搜輯傳播
  九、宋代醫學新說之興起
  十、明代醫家之成就
  十一、宋以後對古醫書之註釋訂補與發揮
  十二、明清本草之學與方書
  十三、宋以後針灸學派
  十四、解剖學
  十五、宋以後脈訣、舌法與辨證
  十六、明清間諸醫學名家
  十七、女科與幼科
  十八、推拿
  十九、瘍科
  二十、咽喉科
  二十一、眼科
  二十二、傷科
  二十三、腳氣
  二十四、霍亂與痧脹

  二十五、鼠疫
  二十六、虛勞
  二十七、導引與調攝
  二十八、江湖方技與《串雅》
  二十九、咒由科
  三十、醫史醫案醫話與醫書
附 呂誠之先生《醫籍知津》稿本題記(胡道靜)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