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刑事法評論(50刑事法學的本土化)

  • 作者:編者:江溯|責編:宋婕//王建君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362198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699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刑事法評論》第50卷,主題是「刑事法學的本土化」,系統展現了我國刑法學界在借鑒域外理論與紮根本土實踐之間的雙向互動成果。本書分為「理論前沿」「行為理論」「歸責理論」「財產犯罪」「專題研究」「刑事訴訟與刑事執行」幾大欄目,收錄了來自中、德、日、美等國的34篇精選論文,既涵蓋刑法教義學、歸責理論、行為理論等傳統領域的深化研究,也涉及人工智慧、基因編輯、認罪協商等新興問題的前沿探索,體現了刑法學研究的時代性與開放性。本書涵蓋的領域,既有正當防衛等刑法總論的重點內容,也包括信息數據犯罪等刑法分論的熱點問題,還涉及刑罰理論、罪刑法定、犯罪化、犯罪論體系與共同犯罪等刑法問題。此外,刑事程序中的未決羈押、審前非羈押監管模式、認罪認罰案件的上訴制度,以及德日、英美的相關訴訟制度與改革經驗,在其中亦有討論。
    本書對我國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的發展及司法實務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書的出版可為相關專業研究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江溯|責編:宋婕//王建君

目錄
理論前沿
  刑法中的元理論  〔德〕米夏埃爾·庫比策爾文譚淦譯
    一、刑法背後的刑法
    二、刑法元理論的作用
    三、元理論的不可避免性、不可取代性
    四、厭惡變化及適應的壓力
    五、元法律理論的新方法
  古典犯罪論在日本的持續影響  〔日〕高山佳奈子文鄧卓行譯
    一、引言
    二、現代日本刑法的歷史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發展
    四、客觀層面與主觀層面的安置
    五、結語
  刑罰社會學的理論進展與問題  〔美〕大衛·加蘭德文李波薛旭坤譯  蔣濟澤校
    一、進步
    二、例證
    三、結論
  實質法益概念的實踐哲學基礎  蔡燊
    一、確定實質法益概念的方法論難點
    二、確定實質法益概念的新興進路與其主要疑問
    三、實質法益概念的確定方法——以實踐哲學視閾下集體法益的確定與解釋為線索
    四、餘論:對可能質疑的回應
    五、結論
  法秩序統一性原理:概念澄清、內涵重述與實踐展開  楊馥銘
    一、問題與背景
    二、法秩序統一性原理概念澄清
    三、法秩序統一性原理內涵重述
    四、法秩序統一性原理指導下刑民交叉、刑行交叉案件的處理
    五、結語
行為理論
  論實行行為開始后的責任能力減弱——三種解決方案及其作用分擔  〔日〕安田拓人文段宇衡譯
    一、序言
    二、理解案件的方法:行為的整體把握與分別把握
    三、理解問題的方法:對類似「構成要件的提前實現」問題的把握
    四、論據及具體運用:自由的意思決定之實現
    五、進一步的解決方案:完全的非難之可能性
    六、解決方案的總結
  所謂「不真正不作為犯」中的法律與規範  〔西〕赫蘇斯-瑪利亞·席爾瓦·桑切斯文畢經天譯潘澤鈞校
    一、從法定構成要件到舉止規範
    二、舉止規範及保證人對結果避免的不作為
    三、一個替代性方案
  英美刑法「犯罪不能」中的不能犯辯護  劉士心
    一、「犯罪不能」與不能犯辯護的含義
    二、從判例法到制定法對不能犯辯護的立場轉變
    三、學理對制定法立場的質疑及對不能犯辯護成立標準的爭論
    四、對不能犯辯護成立標準的基本評價
    五、不能犯辯護對我國刑法的啟示
  中止犯自動性判斷標準的規範探討:犯罪人理性說之提倡  姚欣雅
    一、問題的提出:中止犯自動性判斷的實務困境
    二、中止犯減免處罰的根據

    三、中止犯自動性諸學說之批判
    四、犯罪人理性說之提倡
    五、犯罪人理性說的實務運用:自動性判斷困境的解決
歸責理論
  國家適度干預視角下被害人承諾的有限出罪效果  隗佳
    一、理論與實踐的「鴻溝」
    二、通過被害人承諾能否實現全面出罪效果?
    三、國家適度干預被害人自我決定權的理論依據
    四、被害人承諾效力範圍的再界定
    五、結語
  論刑法中行為論與責任能力論的區分  馬天成
    一、問題的提出
    二、自動行為論對區分標準的塑造
    三、強制來源論對區分標準的塑造
    四、他行為可能性論對區分標準的塑造
    五、人格行為論對區分標準的塑造
    六、人格主體標準的類型化適用
    七、結語
  負擔與刑法歸責  〔德〕烏爾弗里德·諾依曼文方子軒譯
    一、引言
    二、「特別歸責」模式的批判性重構
    三、答責對話模式
    四、結論
  不可抗力中的風險控制與結果歸屬  劉穎愷
    一、不可抗力的論域之爭與可控制性原理的導入
    二、可控制性原理的體系性定位
    三、可控制性基準的本體論展開
    四、可控制性基準的質疑、批判與回應
    五、結論
  「結果提前發生」的教義學辨析——基於故意犯不法構造的考察  李昱
    一、問題的提出
    二、著手說與既遂故意說之闕誤:因果流程並非故意的認識對象
    三、純粹客觀說與主觀歸責說之缺陷:故意既遂犯的不法應由主觀決定
    四、前提釐清:故意犯的意志歸責構造
    五、意志歸責下的「結果提前發生」
  進言義務違反的歸責原理  周樹超
    一、問題的提出
    二、進言義務論的回顧與檢討
    三、進言義務違反的處罰範圍
    四、進言義務違反的因果關係
    五、結論
財產犯罪
  論敲詐勒索罪中的威脅行為——基於事實和規範二元結構的分析  劉佳沖
    一、問題的提出
    二、刑法中的威脅行為概述
    三、敲詐勒索罪中威脅行為的事實考察
    四、敲詐勒索罪中威脅行為的規範限縮
    五、威脅行為二元分析結構的案例驗證
    六、結語
  論債權行使與敲詐勒索之界分  周夢傑

    一、引言
    二、債權行使行為阻卻敲詐勒索罪的原理檢視
    三、財產損失的認定前提:財產概念之考究
    四、功能財產說下財產損失的認定邏輯
    五、結語
  侵佔罪的客觀構造:刑法教義與刑事政策的交互審視  徐彬?
    一、問題的提出
    二、法益:法律與經濟的財產說下的問題廓清
    三、代為保管:基於代管信任關係而佔有
    四、遺忘物:限制解釋的立場
    五、「非法佔為己有」與「拒不退還/交出」:基於義務犯的重構
    六、結語
  論挪用公款罪的繼續犯屬性及其應用  牛曌菲
    一、問題的提出
    二、狀態犯視角下挪用公款罪行為數的認定缺陷
    三、繼續犯視角下挪用公款罪行為數的合理認定
    四、繼續犯視角下挪用公款罪向貪污罪轉化的處理
    五、結論
專題研究
  結果加重犯未遂研究——以危險性理論為基底的展開  王若思
    一、問題的提出
    二、結果加重犯未遂討論的基本理論前提
    三、危險性理論在結果加重犯未遂問題中的應用
    四、結論
  「以刑制罪」司法邏輯的實踐觀察與理論省思  胡樹琪
    一、問題的提出
    二、「以刑制罪」司法邏輯的實踐觀察
    三、理論與實踐:「以刑制罪」司法邏輯的再認識
    四、「以刑制罪」司法邏輯的風險規制與適用路徑
    五、結論與展望
  非法利用信息網路罪「口袋化」的表現、隱患與限縮  秦宗川
    一、非法利用信息網路罪「口袋化」之表現
    二、非法利用信息網路罪「口袋化」之隱患
    三、非法利用信息網路罪「口袋化」之限縮
    四、結語
  污染環境罪加重犯的適用路徑——基於1017篇判決書的分析  葉小琴李靜
    一、引言
    二、研究設計
    三、污染環境罪加重犯適用的特點
    四、污染環境罪加重犯適用的反思
    五、精細型司法路徑與污染環境罪加重犯的適用
    六、結語
  行政違法行為微罪化的司法限制:「微罪三步驟論」/ 胡莎
    一、引言:解決微罪化過度擴張問題的理論構想
    二、識變:作為「微罪三步驟論」起點的微罪概念之澄清
    三、應變:行政違法行為微罪化背景下刑法基礎理論之更新
    四、求變:「微罪三步驟論」的正當性與具體適用
    五、總結
  非法植入基因編輯、克隆胚胎罪的法益重塑與規則判斷  劉炳君
    一、問題的提出

    二、基因編輯類犯罪保護法益的主要觀點及其誤區
    三、基因編輯類犯罪複合法益說之證成
    四、基因編輯類犯罪法益構造及其類型
    五、複合法益下非法植入基因編輯、克隆胚胎罪的教義學規則
    六、結語
  論國際刑法中上級責任的心理要件:歷史梳理、要素分析與啟示  雷昌宇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審判:嚴格責任的陰影與糾偏
    二、《議定書》:成文化的共識及解釋論的爭議
    三、特設法庭:略有波折后的統一認定標準
    四、《國際刑事法院規約》:區分主體的精細化標準
    五、總結
人工智慧
  論人形機器人的責任主體資格——基於對功能責任論的研究  溫倩文
    一、問題的提出
    二、人工智慧的類型化
    三、意志自由
    四、從功能責任論視角考察人形機器人的主體資格
    五、結論
  生成式AI數據刑事風險預測及其應對  蔡鵬程
    一、問題的提出
    二、生成式AI與數據刑事風險的邏輯展開
    三、風險預測:生成式AI運行過程中的數據刑事風險分析
    四、風險規避:生成式AI數據刑事風險規避的具體建議
    五、結語:人工智慧,「潘多拉魔盒」?
刑事訴訟與刑事執行
  刑事訴訟法上的主體性理論  團藤重光文項佳航譯
    一、緣起
    二、刑事訴訟中的人際關係
    三、事實認定與法律適用中的主體性
    四、實體面向和程序面向中的主體性
  轉向認罪協商的德國刑事訴訟:原因以及與美國辯訴交易的比較  〔美〕約翰·朗本文江東宋宇航譯郭爍校
    引言
    一、德國認罪協商的出現
    二、刑事司法目的之損害
    三、原因
    四、正當化的努力
    五、立法
    六、合憲性危機
    七、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文化學意義上的囚犯「改造」問題研究  張晶
    一、文化學意義上的「改造」存在
    二、文化學意義上囚犯「改造」的邏輯推演
    三、文化學對於「改造」的功能描述
    四、建設文化的監獄——一種目標的假定
  我國刑事速裁程序之重構——以輕刑案件治理為視角  吳瓊
    一、問題提出:刑事司法輕刑化趨勢及其制度挑戰
    二、理論分析:刑事速裁程序的應然功能
    三、實踐檢討:刑事速裁程序運作失靈及原因
    四、破解之道:輕刑治理視角的速裁程序重構
    五、結語

  取保候審制度的發展與完善——兼評修訂后的《關於取保候審若干問題的規定》  伍素貞
    一、《新規定》出台的背景
    二、《新規定》的主要變化與亮點
    三、《新規定》的局限性
    四、取保候審擴大適用的展望
    結語
  重新啟動刑事追訴程序:現象歸因與法律規制  潘鑫
    一、特色抑或頑疾:問題意識的交代
    二、規範解構:重新啟動刑事追訴程序的類型及標準
    三、制度歸因:重新啟動刑事追訴程序的規範問題
    四、實踐歸因:重新啟動追訴刑事程序的運行問題
    五、法律規制:重新啟動追訴程序的控制機制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