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每天一點心理學(88個心理學實用概念照見人生)

  • 作者:蘇海峰|責編:李宇
  • 出版社:新華
  • ISBN:9787516679012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96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你是否好奇,為什麼我們面對選擇總是猶豫不決?為什麼擔心的事情往往真的會發生?為什麼越是親密的人越容易爭吵?為什麼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認知偏差如此之大?這些困擾日常的「為什麼」,其實都能在心理學中找到答案。
    本書像一把打開心智的鑰匙,從認知、情緒,到行為、社交,精選88個最接地氣的心理學概念,帶你用科學視角探視自我內心深處,拆解生活和社交難題。
    書中由深入淺,用「習得性無助」解釋無力感的根源,用「達克效應」點破自我認知與能力的錯位,用「選擇性注意」教會你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做出取捨……每個概念如同一面鏡子,既照見行為背後的心理邏輯,也提供可實操的改善方法。
    每天花5分鐘品讀一個心理學概念——
    你會在「峰終定律」中學會避免記憶對你的誤導,在「阿比林悖論」里提醒自己堅持自我、避免群體壓力和無意識模仿,在「帕金森定律」的剖析中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方式……無論是職場瓶頸、情感焦慮,還是自我成長的迷茫,這些心理學工具都能讓你從「被動應對」走向「主動掌控」。
    本書將經典融入日常,提供經科學驗證的心理地圖。翻開它,讓心理學不再是書本理論,而是你手中照亮生活的煙火,在日積月累中,重塑更清醒、更自在的人生。

作者介紹
蘇海峰|責編:李宇
    蘇海峰,倍爾心理創始人,北京藍鯨與海科技有限公司CEO創始人,致力於心理學的普及和應用推廣。作者積極推動心理學知識並帶領團隊研發了倍爾心理APP,幫助人們改善情緒、提升心理素質,揭開心理咨詢的神秘面紗,讓心理咨詢真正地走入大眾生活。本書是作者在心理學領域探索的結晶,全書將複雜的心理學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和實踐的內容,為讀者的生活提供切實的心理支持。

目錄
01 墨菲定律:擔心的事情總會發生
02 認知失調理論:內心的矛盾與決策優化
03 達克效應:自我認知能力的錯位
04 正念冥想:提升專註力與情緒管理能力
05 原生家庭:影響人格與情感發展的根源
06 討好型人格:對他人認可的極度依賴
07 自我效能感:激發潛能與成就的心理學動力
08 心流:提升專註力與幸福感的秘訣
09 自我意識:理解自我與認知的核心
10 心理賬戶:我們如何看待和管理金錢
11 習得性無助:無力感的根源
12 社會認同理論:群體歸屬感與自我概念的形成
13 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驅動行為的兩大力量
14 自我決定理論:動機、自主性與心理健康
15 認知重構:改變思維方式以改變情緒
16 成長型思維模式:如何培養持續學習和成長的心態
17 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如何影響表現
18 習慣的力量:如何塑造行為與改變生活
19 破窗理論:環境如何影響行為
20 阿比林悖論:從群體壓力到無意識模仿
21 暈輪效應:第一印象如何影響整體評價
22 超限效應:信息過載的心理後果
23 刺蝟效應:保持距離以避免傷害
24 酸葡萄效應:自我保護的心理策略
25 登門檻效應:逐步提高請求的策略
26 刻板效應:固定觀念如何影響人際互動
27 損失厭惡:對失去的恐懼比獲得的滿足更強烈
28 旁觀者效應:當群體中的責任感被稀釋
29 安慰劑效應:信念如何影響健康和治愈
30 首因效應:第一印象對人際關係的持久影響
31 近因效應:最新信息如何影響判斷
32 歸因偏差:對行為原因的錯誤理解
33 稟賦效應:我們對已有物品的過度珍視
34 社會比較理論:我們如何通過比較理解自己
35 虛假一致性效應:高估他人與自己相似的傾向
36 鏡像神經元:理解他人行為與情感的神經基礎
37 沉沒成本謬誤:為何我們不願放棄已投入的資源
38 本能遷移:訓練行為如何回歸自然本能
39 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40 反饋效應:行為與環境的雙向影響
41 曝光效應:熟悉感如何影響我們的偏好
42 去個體化:群體中的匿名性如何影響行為
43 選擇支持偏差:為何只記得有利於自己的決定
44 幸福者偏差:我們只能看到成功者
45 帕金森定律:工作膨脹以填滿所有可用時間
46 格蘭諾維特的弱聯繫理論:人際網路中的潛在力量
47 峰終定律:你的記憶是如何欺騙你的
48 證實偏見:我們如何選擇性地確認自己的信念
49 選擇性注意:我們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做出取捨
50 心理防禦機制:自我保護的無意識策略

51 集體無意識:跨越文化的人類心理原型
52 角色衝突:應對多重身份的張力
53 成就動機理論:激勵個體追求卓越
54 自我障礙:避免失敗的自我保護策略
55 希望理論:心理健康與目標追求的動力
56 自我概念清晰性:了解自己的心理要素
57 複原力:面對挑戰與困境的心理韌性
58 社會排斥的心理影響:孤立與歸屬的力量
59 積極偏差:發現和利用獨特的積極行為
60 角色模糊效應:角色與任務之間的混淆
61 延遲滿足:成功的關鍵心理能力
62 過度理由效應:內在動機的削弱
63 內隱自尊:看不見的自我價值感
64 習得性樂觀:心理健康的正向力量
65 社會認知理論:觀察學習與行為的塑造
66 愛情三角理論:理解愛情的三個維度
67 間歇性強化:行為塑造的有力工具
68 程序性記憶:無意識技能的儲存與運用
69 幸福悖論:物質與幸福的錯位
70 內隱偏見:隱藏在無意識中的態度
71 心理抗拒理論:當自由受限時的反應
72 超我:心理結構的內在道德
73 分離焦慮:離別引發的情緒困擾
74 自尊:影響自我評價的心理因素
75 矛盾意向:雙重態度與心理衝突
76 心理契約:組織中的隱性期望
77 移情: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
78 人格面具:隱藏真實自我的社會面貌
79 社會助長效應:群體環境如何提升表現
80 情緒勞動:工作場所中的情感管理
81 認知偏差:思維陷阱與人類決策的非理性
82 自我概念的多重構成:多維度的自我認知
83 敬畏效應:對偉大事物的體驗如何改變我們的行為
84 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需求的階梯
85 惰性定律:改變的困難與適應的力量
86 課題分離:界定自我與他人責任的界限
87 自我實現理論:追求自我潛能的極致
88 超常刺激:大腦如何被放大版的刺激劫持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