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以上下兩卷之結構,通過講義的形式,從體時位方法系統入德位法則來立德學釋易。上卷基於易學基本常識由淺入深來提挈易學綱領,以「從象數理歸德位、從全大體言治理、從演法則定程式」為內容,解讀《周易》達至理入大乘之思想;下卷通過解卦、爻之象數原理來呈現體時位方法系統和德位法則,從「德」在本體、道性、法序、經世、證悟五位一體的本原性原理來闡發德學義理。
作者介紹
王愛品|責編:鄭雍//谷慈音
王愛品,湖北秭歸人。文化學者,易學家、道學理論家,中醫學家,哲學家。已出版中國傳統文化專著《天真》《道統》《藏相論》《道醫論》與禪悟詩集《行經此處》。其研究立足易、釋、道、儒、醫五家之經典、典要及歷代研究成果,縱橫比較、循流達源,以「哲學本體論」通融易、釋、道、儒、醫五家、開顯正旨,構建了新的體系和模型;學術貢獻上,既有思想學說的理論突破,又有哲學模型的方法論的創建。提出用中國哲學重建道德生命,並以「精氣神」普世智慧力推生命哲學與科學的對應與聯繫。其諸多突破性學說和理論,受到學術界「融易釋道儒醫之髓、集國學哲學思想之華」的讚譽。其著作《道統》被稱為開啟《道德經》二次生命之國學重典,《道醫論》被譽為道醫學術里程碑式作品。
目錄
前言
上卷 達至理入大乘
第一章 從象數理歸德位
第一講 敬聖哲——從外身內述體系
第二講 象數理——取象定理齊十翼
第三講 體時位——錯綜複雜定關聯
第四講 推卦序——盈虛變化展序位
第五講 斷凶吉——德位法則推啟示
第二章 從全大體言治理
第六講 構秩序——建正序再感交通
第七講 系君子——匹夫有責身天下
第八講 養大正——明志雙用共進位
第九講 化明夷——德教十政全大體
第三章 從演法則定程式
第十講 天地人——五運六氣宗性命
第十一講 演法則——九易十德定程式
第十二講 歸體性——體性圓融說道元
第十三講 說河洛——先天源流後天變
下卷 卦爻德學精義
第十四講 屯卦——面難育德思構建
第十五講 蒙卦——用啟蒙之道治蒙
第十六講 需卦——經濟與民本氣血
第十七講 訟卦——治爭訟必限奪訟
第十八講 師卦——從王者之師治師
第十九講 比卦——從確制來通比道
第二十講 小畜卦——禮與序政治聯合
第二十一講 履卦——確位定禮履亨通
第二十二講 泰卦——往來法序治通泰
第二十三講 否卦——應否當交感濟世
第二十四講 同人卦——志通同人通天下
第二十五講 大有卦——歸德而德服四方
第二十六講 謙卦——以謙卑之質行謙
第二十七講 豫卦——建禮樂德治之師
第二十八講 隨卦——唯變並唯善所適
第二十九講 蠱卦——慎終如始而育德
第三十講 臨卦——復正道陽舒陰疾
第三十一講 觀 卦——行王道德化天下
第三十二講 噬嗑卦——惡佞作梗宜治刑
第三十三講 賁 卦——內外合德質相資
第三十四講 剝 卦——止剝當厚生安民
第三十五講 復 卦——修身健德復陽道
第三十六講 無妄卦——尚正道而治災妄
第三十七講 大畜卦——蓄德治蓄通蓄神
第三十八講 頤 卦——內養神氣外養賢
第三十九講 大過卦——健德養正皆不實
第四十講 坎 卦——坎陷須維心盡誠
第四十一講 離卦——明照而服同天下
第四十二講 咸卦——感物而虛我從心
第四十三講 恆卦——固德恆養立恆道
第四十四講 遯卦——以遷避存陽護德
第四十五講 大壯卦——內剛化外政而壯
第四十六講 晉卦——合德而精氣化神
第四十七講 明夷卦——避禍藏志而向明
第四十八講 家人卦——正家而倫序正位
第四十九講 睽卦——治睽違使志相合
第五十講 蹇卦——處蹇需反身修德
第五十一講 解卦——破郁與正序復生
第五十二講 損卦——損欲奉德而固陽
第五十三講 益卦——益陽裕德行益道
第五十四講 夬卦——共決建制思久安
第五十五講 姤卦——履德制不正之患
第五十六講 萃卦——聚氣凝神行萃正
第五十七講 升卦——升志得時位階序
第五十八講 困卦——辨質見修而解困
第五十九講 井卦——以井道養民資治
第六十講 革卦——從革新到建革序
第六十一講 鼎卦——立鼎制器凝使命
第六十二講 震卦——立震器當知修省
第六十三講 艮卦——安止內欲得止道
第六十四講 漸卦——漸進升華寫倫序
第六十五講 歸妹卦——亂正當知守正位
第六十六講 豐卦——行德政豐大天下
第六十七講 旅卦——健全法制得正旅
第六十八講 巽卦——進位節制行善政
第六十九講 兌卦——用講習啟蒙教化
第七十講 渙卦——立宗廟以正渙風
第七十一講 節卦——立德崇善行節制
第七十二講 中孚卦——治誠信取信天下
第七十三講 小過卦——矯正有過求無過
第七十四講 既濟卦——諸體皆濟思豫防
第七十五講 未濟卦——未濟當行志求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