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揭秘穴位--經絡穴位全書(精)

  • 作者:(日)?元大海//原島廣至|編者:(日)形井秀一//高橋研一|責編:鄭琳娜|譯者:(日)王曉明
  • 出版社:福建科技
  • ISBN:9787533573744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27
人民幣:RMB 1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參考WHO腧穴標準,收錄361個穴位,詳細介紹各個穴位命名的由來、意義、取穴方法、各部位的解剖學知識、相關臨床用語等。書中使用了真人實拍圖搭配精細的3D電腦繪圖形式解析穴位定位與穴位的解剖學要點,除此之外,本書還會仔細標出穴位使用時所接觸的部位及周圍的相關部位名稱並加以說明,並設獨立欄目加強說明某些特定部位(如鎖骨下窩、三角肌胸肌溝等處),對臨床操作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本書不僅適用於針灸經絡相關行業工作人員與學生,同時對於中醫養生愛好者也有一定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日)?元大海//原島廣至|編者:(日)形井秀一//高橋研一|責編:鄭琳娜|譯者:(日)王曉明

目錄
穴位分部圖解
  頭頸部
  軀幹部
  上肢部
  下肢部
經絡穴位概論
  關於穴位
  穴位的由來
  經穴、奇穴、阿是穴
  穴位的命名方法
  關於經絡
  經脈分類
  關於流注
  臟腑的概念
  氣血的概念
  骨度法
古代解剖名稱圖解
手太陰肺經
  LU1 中府 LU2 雲門
  LU3 天府 LU4 俠白 LU5 尺澤
  LU6 孔最 LU7 列缺
  LU8 經渠 LU9 太淵 LU10 魚際
  LU11 少商
  穴性
手陽明大腸經
  LI1 商陽 LI2 二間
  LI3 三間 LI4 合谷
  LI5 陽溪
  LI6 偏歷 LI7 溫溜
  LI8 下廉 LI9 上廉 LI10 手三里
  LI11 曲池
  LI12 肘?
  LI13 手五里 LI14 臂臑
  LI15 肩? LI16 巨骨
  LI17 天鼎 LI18 扶突
  LI19 口禾? LI20 迎香
  是動病與所生病
  脊神經的皮膚節段性分佈
足陽明胃經
  ST1 承泣 ST2 四白
  ST3 巨? ST4 地倉
  ST5 大迎 ST6 頰車
  ST7 下關 ST8 頭維
  ST9 人迎 ST10 水突
  ST11 氣舍 ST12 缺盆
  ST13 氣戶 ST14 庫房
  ST15 屋翳 ST16 膺窗
  ST17 乳中 ST18 乳根
  ST19 不容 ST20 承滿
  ST21 梁門 ST22 關門 ST23 太乙

  ST24 滑肉門 ST25 天樞
  ST26 外陵 ST27 大巨 ST28 水道
  ST29 歸來 ST30 氣沖
  ST31 髀關
  ST32 伏兔 ST33 陰市 ST34 梁丘
  ST35 犢鼻
  ST36 足三里 ST37 上巨虛
  ST38 條口
  ST39 下巨虛 ST40 豐隆
  ST41 解溪
  ST42 沖陽 ST43 陷谷 ST44 內庭
  ST45 厲兌
  體表無凹陷,為何稱「條口」?——關於足三里、上巨虛、條口、下巨虛
足太陰脾經
  SP1 隱白 SP2 大都
  SP3 太白 SP4 公孫 SP5 商丘
  SP6 三陰交 SP7 漏谷 SP8 地機
  SP9 陰陵泉
  SP10 血海 SP11 箕門 SP12 沖門
  SP12 沖門
  SP13 府舍 SP14 腹結
  SP15 大橫 SP16 腹哀
  SP17 食竇 SP18 天溪 SP19 胸鄉
  SP20 周榮 SP21 大包
  胸部穴位的針刺風險
  背部的體表骨性標誌
手少陰心經
  HT1 極泉 HT2 青靈
  HT3 少海 HT4 靈道 HT5 通里
  HT6 陰? HT7 神門
  HT8 少府 HT9 少沖
手太陽小腸經
  SI1 少澤 SI2 前谷 SI3 后溪
  SI4 腕骨 SI5 陽谷
  SI6 養老 SI7 支正 SI8 小海
  SI9 肩貞 SI10 臑俞
  SI11 天宗
  SI12 秉風 SI13 曲垣
  SI14 肩外俞 SI15 肩中俞
  SI16 天窗 SI17 天容
  SI18 顴? SI19 聽宮
  臟與藏
足太陽膀胱經
  BL1 睛明 BL2 攢竹
  BL3 眉沖 BL4 曲差
  BL5 五處 BL6 承光
  BL7 通天 BL8 絡卻
  BL9 玉枕
  BL10 天柱
  BL11 大杼 BL12 風門

  BL13 肺俞 BL14 厥陰俞
  BL15 心俞 BL16 督俞
  BL17 膈俞
  BL18 肝俞 BL19 膽俞
  BL20 脾俞 BL21 胃俞
  BL22 三焦俞 BL23 腎俞
  BL24 氣海俞
  BL25 大腸俞 BL26 關元俞
  BL27 小腸俞 BL28 膀胱俞
  BL29 中膂俞 BL30 白環俞
  BL31 上? BL32 次?
  BL33 中?
  BL34 下? BL35 會陽
  BL36 承扶
  BL37 殷門 BL38 浮?
  BL39 委陽 BL40 委中
  BL41 附分 BL42 魄戶
  BL43 膏肓 BL44 神堂
  BL45 ?譆 BL46 膈關
  BL47 魂門 BL48 陽綱
  BL49 意舍 BL50 胃倉
  BL51 肓門 BL52 志室
  BL53 胞肓 BL54 秩邊
  BL55 合陽 BL56 承筋 BL57 承山
  BL58 飛揚 BL59 跗陽
  BL60 昆崙 BL61 仆參
  BL62 申脈
  BL63 金門 BL64 京骨 BL65 束骨
  BL66 足通谷 BL67 至陰
足少陰腎經
  KI1 湧泉
  KI2 然谷 KI3 太溪 KI4 大鍾
  KI5 水泉
  KI6 照海 KI7 復溜 KI8 交信
  KI9 築賓 KI10 陰谷
  KI11 橫骨 KI12 大赫 KI13 氣穴
  KI14 四滿 KI15 中注 KI16 肓俞
  KI17 商曲 KI18 石關
  KI19 陰都 KI20 腹通谷
  KI21 幽門
  KI22 步廊 KI23 神封
  KI24 靈墟 KI25 神藏 KI26 彧中
  KI27 俞府
  針刺會疼嗎?
手厥陰心包經
  PC1 天池 PC2 天泉
  PC3 曲澤 PC4 ?門
  PC5 間使
  PC6 內關
  PC7 大陵

  PC8 勞宮 PC9 中沖
手少陽三焦經
  TE1 關沖 TE2 液門
  TE3 中渚 TE4 陽池
  TE5 外關 TE6 支溝
  TE7 會宗 TE8 三陽絡 TE9 四瀆
  TE10 天井 TE11 清泠淵
  TE12 消濼
  TE13 臑會
  TE14 肩?
  TE15 天?
  TE16 天牖 TE17 翳風
  TE18 瘈脈 TE19 顱息
  TE20 角孫
  TE21 耳門
  TE22 耳和? TE23 絲竹空
足少陽膽經
  GB1 瞳子? GB2 聽會
  GB3 上關
  GB4 頷厭 GB5 懸顱 GB6 懸厘
  GB7 曲鬢 GB8 率谷 GB9 天沖
  GB10 浮白 GB11 頭竅陰
  GB12 完骨
  GB13 本神 GB14 陽白
  GB15 頭臨泣
  GB16 目窗 GB17 正營
  GB18 承靈 GB19 腦空
  GB20 風池
  GB21 肩井
  GB22 淵腋 GB23 輒筋
  GB24 日月 GB25 京門
  GB26 帶脈
  GB27 五樞 GB28 維道
  GB29 居?
  GB30 環跳
  GB31 風市
  GB32 中瀆 GB33 膝陽關
  GB34 陽陵泉
  GB35 陽交 GB36 外丘
  GB37 光明 GB38 陽輔
  GB39 懸鐘
  GB40 丘墟 GB41 足臨泣
  GB42 地五會 GB43 俠溪
  GB44 足竅陰
足厥陰肝經
  LR1 大敦 LR2 行間 LR3 太沖
  LR4 中封
  LR5 蠡溝 LR6 中都
  LR7 膝關 LR8 曲泉
  LR9 陰包

  LR10 足五里 LR11 陰廉
  LR12 急脈
  LR13 章門 LR14 期門
  情志過度也會成為病因嗎?
督脈
  GV1 長強 GV2 腰俞
  GV3 腰陽關
  GV4 命門 GV5 懸樞 GV6 脊中
  GV7 中樞 GV8 筋縮
  GV9 至陽 GV10 靈台
  GV11 神道
  GV12 身柱 GV13 陶道
  GV14 大椎
  GV15 啞門 GV16 風府
  GV17 腦戶
  GV18 強間 GV19 后頂
  GV20 百會
  GV21 前頂 GV22 囟會
  GV23 上星 GV24 神庭
  GV25 素?
  GV26 水溝 GV27 兌端 GV28 齦交
  關於「氣」的思考
任脈
  CV1 會陰 CV2 曲骨
  CV3 中極 CV4 關元 CV5 石門
  CV6 氣海 CV7 陰交
  CV8 神闕
  CV9 水分 CV10 下脘 CV11 建里
  CV12 中脘 CV13 上脘
  CV14 巨闕 CV15 鳩尾
  CV16 中庭
  CV17 膻中
  C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