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國際法院(司法機制與案例研習)

  • 作者:廖雪霞|責編:張寧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361252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68
人民幣:RMB 9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一本系統探討國際法院司法機制與晚近實踐的案例教材,它將國際法院的組織、職權和程序等司法制度和國際法院在各個國際法領域中的最新案例結合起來,為讀者呈現國際法院的「程序法」與「實體法」。本書內容與編排的主要特點有:
    體系完善。本書第一部分討論國際法院的歷史、組織、職權和程序,並結合最新實踐解析程序規範,廓清案例研習的制度與程序背景。
    與時俱進。本書第二部分收錄2010年至2024年國際法院的絕大多數判決和所有咨詢意見,並依據特定的國際法主題進行編排,便於讀者認識國際法院的最新實踐。
    簡明扼要。對動輒上百頁的國際法院判決或咨詢意見「再加工」,用有限的篇幅完整展現每個案例的案情、爭議焦點與關鍵法律問題,以便讀者快速辨析知識要點。
    舉一反三。通過每章的導言和每個案例的評析,引導讀者思考國際法院司法實踐在相關法律問題上的縱深發展,從而建立國際法知識的「坐標系」。

作者介紹
廖雪霞|責編:張寧
    廖雪霞,女,1989年生,四川省自貢人。北京大學法學院研究員,著有The Continental Shelf Delimitation beyond 200 Nautical Miles: Towards a Common Approachto Maritime Boundary-Making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21),並在《環球法律評論》、《法學評論》、Leide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 Settlement、Ocean Development & International Law等中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

目錄
第一部分  國際法院總論
  第一章  歷史
    一、從國際仲裁到司法解決
      (一)19世紀的和平運動
      (二)國際仲裁實踐的成功與局限
      (三)1899年和1907年海牙和平會議
    二、國際聯盟與常設國際法院的組建
      (一)巴黎和會
      (二)法學家委員會的工作
      (三)國聯理事會和大會對規約草案的審議和通過
      (四)《常設國際法院規約》的生效
    三、聯合國和國際法院的創立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方對戰後法院的構想
      (二)《敦巴頓橡樹園建議案》
      (三)聯合國法學家委員會和舊金山會議
    四、在歷史浪潮中前行的國際法院
      (一)冷戰的影響
      (二)去殖民化的影響
      (三)超越歐洲中心主義
  第二章  組織
    一、基本文件
      (一)《聯合國憲章》
      (二)《國際法院規約》
      (三)《法院規則》
      (四)《實踐指引》
    二、法官
      (一)一般規定
      (二)院長和副院長
      (三)專案法官
    三、分庭
      (一)分庭的類型
      (二)組織與程序
    四、書記官處
      (一)組成與管理
      (二)職能
  第三章  職權
    一、訴訟管轄
      (一)基本概念與原則
      (二)訴諸國際法院的主體資格
      (三)管轄權的來源
    二、咨詢管轄
      (一)咨詢意見的功能
      (二)咨詢管轄權的要件
      (三)發表咨詢意見的司法適當性
      (四)咨詢意見的效力
      (五)以複核行政法庭判決為目的的咨詢意見
    三、適用法
      (一)《規約》第38條的起源與功能
      (二)《規約》第38條第1款所列之適用法
      (三)《規約》第38條第1款之外的適用法

      (四)《規約》第38條第2款中的公允善良原則
    四、裁決
      (一)裁決與評議
      (二)判決與命令的效力與履行
      (三)法官的個別意見
  第四章  程序
    一、一般原則
      (一)當事方平等原則
      (二)司法經濟原則
      (三)正義司法原則
    二、訴訟程序
      (一)訴訟程序的階段
      (二)不到案
      (三)解釋之訴
      (四)複核之訴
      (五)證據與證明
    三、附帶程序
      (一)臨時措施
      (二)初步反對意見
      (三)反訴
      (四)第三國參與
      (五)終止
    四、咨詢程序
      (一)咨詢程序的階段
      (二)參照適用訴訟程序規則
第二部分  訴訟案件與咨詢意見(2010-2024)述評
  第五章  管轄權與可受理性
    導言
    一、《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適用案
      (喬治亞訴俄羅斯)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雙方是否存在與《消歧公約》有關的爭端
      (三)《消歧公約》第22條是否將談判視為起訴前置程序
      (四)評價
    二、關於就停止核軍備競賽和實行核裁軍進行談判的義務案
      (馬紹爾群島訴英國;馬紹爾群島訴印度;馬紹爾群島訴巴基斯坦)
      (一)事實和程序背景
      (二)當事國之間是否存在爭端
      (三)評價
    三、《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國際公約》和《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適用案(烏克蘭訴俄羅斯)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制止資助恐怖主義公約》相關的管轄權問題
      (三)《消歧公約》相關的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
      (四)《制止資助恐怖主義公約》中「資金」一詞的解釋
      (五)評價
    四、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裁定上訴案(巴林、沙特、阿聯酋、埃及訴卡達;巴林、埃及、阿聯酋訴卡達)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國際法院管轄上訴案件的職能與許可權
      (三)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裁定是否存在錯誤
      (四)評價

    五、《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適用案(卡達訴阿聯酋)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國際法院是否享有屬事管轄權
      (三)評價
    六、指控違反1955年《友好、經濟關係和領事權利條約》案(伊朗訴美國)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國際法院是否享有屬事管轄權
      (三)伊朗是否濫用程序
      (四)基於1955年《友好條約》第20條的異議
      (五)評價
    七、《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適用案(甘比亞訴緬甸)
      (一)事實和程序背景
      (二)甘比亞是否為「真正的申請方」
      (三)當事方之間是否存在爭端
      (四)緬甸對《滅種公約》第8條的保留
      (五)甘比亞是否享有訴權
      (六)評價
    八、1899年10月3日仲裁裁決案(蓋亞那訴委內瑞拉)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2020年12月18日管轄權判決的主要內容
      (三)2023年4月6日判決的主要內容
      (四)評價
  第六章  國際環境法
    導言
    一、烏拉圭河紙漿廠案(阿根廷訴烏拉圭)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烏拉圭是否違反《烏拉圭河規約》
      (三)評價
    二、南極捕鯨案(澳大利亞訴日本;紐西蘭參與)
      (一)事實和程序背景
      (二)管轄權與紐西蘭的參與
      (三)「出於科學研究目的」的解釋
      (四)評價
  第七章  邊界爭端
    導言
    一、邊界爭端案(布吉納法索/尼日)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國際法院能否將雙方合意記錄在案
      (三)存在爭議的邊界的界定
      (四)評價
    二、對1962年6月15日「柏威夏寺案」判決的解釋請求案(柬埔寨訴泰國)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解釋請求的管轄權及爭議事項的界定
      (三)國際法院對1962年判決的解釋
      (四)評價
    三、尼加拉瓜在邊界地區開展的某些活動案(哥斯大黎加訴尼加拉瓜)和哥斯大黎加沿聖胡安河修建公路案(尼加拉瓜訴哥斯大黎加)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爭議領土的主權歸屬
      (三)尼加拉瓜的行為是否違反國際法
      (四)哥斯大黎加修建公路是否違反國際環境法

      (五)評價
    四、通向太平洋過境權的協商義務案(玻利維亞訴智利)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屬事管轄權爭議
      (三)談判義務的性質
      (四)智利是否負有談判義務
      (五)評價
    五、侵害加勒比海主權權利與海洋空間案(尼加拉瓜訴哥倫比亞)
      (一)事實和程序背景
      (二)初步反對意見判決的主要內容
      (三)屬時管轄權問題
      (四)哥倫比亞是否侵害尼加拉瓜主權權利與海洋空間
      (五)哥倫比亞的反訴
      (六)評價
    六、關於錫拉拉河水域地位和使用問題的爭端案(智利訴玻利維亞)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目的落空的訴求與反訴
      (三)玻利維亞是否違反通知義務
      (四)評價
  第八章  海洋劃界
    導言
    一、領土與海洋爭端案(尼加拉瓜訴哥倫比亞)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初步反對意見判決的主要內容
      (三)實體判決的主要內容
      (四)評價
    二、海洋爭端案(秘魯訴智利)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海洋邊界的存在、性質及範圍
      (三)剩餘海洋邊界的劃定
      (四)評價
    三、印度洋海洋劃界案(索馬利亞訴肯亞)
      (一)程序與事實背景
      (二)初步反對意見判決的主要內容
      (三)實體判決的主要內容
      (四)評價
    四、加勒比海與太平洋海洋劃界案(哥斯大黎加訴尼加拉瓜)和波蒂略島北部陸地邊界案(哥斯大黎加訴尼加拉瓜)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波蒂略島北部的陸地邊界
      (三)海洋劃界
      (四)評價
    五、尼加拉瓜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劃界問題案(尼加拉瓜訴哥倫比亞)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初步反對意見判決的主要內容
      (三)實體判決的主要內容
      (四)一國200海里以外大陸架能否伸入他國200海里界限之內
      (五)評價
  第九章  強行法的適用
    導言
    一、有關或起訴或引渡義務的問題案(比利時訴塞內加爾)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管轄權與訴權
      (三)塞內加爾是否違反《禁止酷刑公約》的義務
      (四)評價
    二、國家管轄豁免案(德國訴義大利;希臘參與)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適用法與國家豁免理論的變遷
      (三)國家豁免是否及於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侵權行為
      (四)嚴重違反國際人道法與國家豁免的關係
      (五)違反強行法與國家豁免原則的關係
      (六)評價
    三、《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適用案(克羅埃西亞訴塞爾維亞)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初步反對意見判決的主要內容
      (三)實體判決的主要內容
      (四)評價
  第十章  雙邊條約的解釋與適用
    導言
    一、1995年9月13日《臨時協議》的適用案(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訴希臘)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管轄權問題
      (三)希臘是否違反《臨時協議》第11條第1款
      (四)希臘提出的其他抗辯
      (五)評價
    二、某些伊朗資產案(伊朗訴美國)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初步反對意見判決的主要內容
      (三)實體判決的主要內容
      (四)評價
  第十一章  外交與領事關係
    導言
    一、賈達夫案(印度訴巴基斯坦)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管轄權與可受理性問題
      (三)《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在本案中的可適用性
      (四)巴基斯坦是否違反《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第36條
      (五)救濟問題
      (六)評價
    二、豁免與刑事程序案(赤道幾內亞訴法國)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屬事管轄權爭議
      (三)實體判決的主要內容
      (四)評價
  第十二章  外交保護
    導言
    艾哈邁杜·薩迪奧·迪亞洛案[幾內亞訴剛果(金)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初步反對意見判決的主要內容
      (三)實體判決的主要內容
      (四)評價

  第十三章  咨詢意見
    導言
    一、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是否符合國際法咨詢意見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國際法院的管轄權和裁量權
      (三)國際法院對咨詢問題的界定
      (四)相關國際法規範及其適用
      (五)評價
    二、國際勞工組織行政法庭就針對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案的指控作出的第號判決咨詢意見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國際法院的管轄權與裁量權
      (三)行政法庭的判決是否超出其管轄權範圍
      (四)評價
    三、1965年查戈斯群島從模里西斯分裂的法律後果咨詢意見
      (一)事實與程序背景
      (二)咨詢管轄權及其行使的適當性
      (三)民族自決原則及其適用
      (四)評價
    四、以色列在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的巴勒斯坦被佔領土的政策和做法的法律後果咨詢意見
      (一)事實和程序背景
      (二)咨詢管轄權與咨詢請求的範圍
      (三)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佔領土上的政策和做法的違法性
      (四)以色列各項政策和做法對佔領合法性的影響
      (五)以色列違法行為的法律後果
      (六)評價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