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乾隆朝金川戰爭新探--檔案文獻與田野調查雙重奏

  • 作者:王惠敏|責編:呂振宇
  • 出版社:華東師大
  • ISBN:9787576040623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37
人民幣:RMB 1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清代中期以降,金川戰爭從來都不是一個冷僻的問題。然而,相關研究成果多從清廷的立場出發,偏重事實陳述,缺乏多樣化的分析,對眾多重要問題鮮有涉及,並且由於條件所限,極少利用清代檔案史料,鮮見親赴戰爭發生地開展田野調查以獲取地方史料和實地感受。本書以相關檔案和田野調查資料為研究基礎,從邊疆與中央王朝雙向互動的視角,重新探究乾隆朝兩次金川戰爭,深入剖析川西北嘉絨地區與藏區和內地的多重聯繫、「土司—地方官員—皇帝」之間的關係;著力揭示金川為何難以攻克、交戰雙方之間的文化隔膜、清代國家機器在持久戰考驗下的運轉效率及弊端等重要問題。這對維護當地多民族和諧共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具有不容忽視的借鑒意義。

作者介紹
王惠敏|責編:呂振宇
    王惠敏,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博士,2019至2020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學者。現為陝西師範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邊疆史、區域社會史。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史學月刊》《清史論叢》等刊物發表論文1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後期資助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一等資助項目、中央高校科研項目等多項課題。

目錄

導論
  一、選題緣起及意義
  二、金川戰爭研究的總體特點及啟發
    (一)國內相關研究成果的總體特點及啟發
    (二)國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借鑒意義
  三、文獻和田野調查資料的梳理及運用
    (一)官修文獻
    (二)相關檔案
    (三)清代相關著述
    (四)方志史料
    (五)史料筆記
    (六)1950年代的社會調查資料
    (七)筆者開展田野調查獲取的資料
  四、創新之處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嘉絨諸部與西藏的淵源及其秩序認知
  第一節  「嘉絨」與「嘉絨土司」之概況
    一、「嘉絨」地名的歷史書寫及其涵義
    二、「嘉絨人」及所謂「嘉絨十八土司」
    三、「嘉絨」與西藏地區的文化淵源
  第二節  嘉絨土酋對「土司—皇帝」關係的認知
    一、嘉絨土司的政治秩序認知與金川戰爭的關係
    二、清代嘉絨土酋對「土司—皇帝」關係的認知
    三、清廷的羈縻統治策略對金川土酋的「寬縱」
    四、「獨梗化外」之兩金川在邊疆秩序中的位置
  本章小結
第二章  金川土司的由來及其與藏區和內地的聯繫
  第一節  兩金川土司的由來及其地理分佈
  第二節  戰略區位:溝通川藏交通之要道
    一、九條路徑通往藏區
    二、兩條道路抵達灌縣
  第三節  金川及其鄰近土司與藏區的多重聯繫
    一、赴藏布施、熬茶和學習佛教經典
    二、向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等尋求政治庇護
    三、前往藏地學醫和採買藥材
  第四節  金川及其鄰近土司與內地的多種聯繫
    一、下壩傭工以便緩解生計
    二、持票前往內地採買物資
    三、赴內地學漢話以任通事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金川土司治下的複雜社會面貌
  第一節  金字塔式的社會等級制度
    一、土司、土婦、頭人及寨首
    二、領種份地、放牧牛羊及承專差的百姓
    三、土司(莎羅奔)與土婦的「伴當」
    四、「家人」「使女」和「娃子」
  第二節  相對遲滯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一、金川土民的家庭經濟狀況
    二、金川土司的財富積累狀況
  第三節  兵民合一的兵役形式和嚴刑峻法

    一、寓兵於民的兵役形式
    二、峻法酷刑之權力威懾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迥異於內地的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
  第一節  與內地判然有別的社會風俗習慣
    一、寨落及其分佈特點
    二、日常飲食與服飾
    三、家庭規模與婚俗
    四、喪葬習俗
    五、大眾娛樂
  第二節  篤信苯教氛圍下的多元信仰
    一、全民篤信苯教
    二、承載祖先記憶的「瓊鳥」崇拜
    三、山神和「白石」崇拜
    四、優容紅教喇嘛
    五、「道士」與「扯索卦的人」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基於清代官書和檔案的金川戰爭述論
  第一節  雖勝猶敗:乾隆朝清軍首征金川
  第二節  戰後川西北地區的形勢及清廷的策略
    一、戰後川邊地區新政治關係格局的形成
    二、清廷對川邊新關係格局的認知和應對
  第三節  不滅不已:乾隆朝清軍再征金川
    一、平定小金川之曲折過程
    二、平定大金川之持久戰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地形地貌和戰碉與清軍進剿金川的關係
  第一節  地形地貌特點及其對清軍的諸多掣肘
    一、「跬步皆山」且「地多負險」
    二、「溝深林密」且「崖碉陡削」
    三、地形地貌對清軍的多重掣肘
  第二節  戰碉及其對清軍進剿行動的巨大阻遏
    一、川西北碉樓的起源、類型及功能
    二、大小金川土司境內「堅碉林立」
    三、戰碉對清軍進剿兩金川的巨大阻遏
  本章小結
  本章附錄
第七章  氣候對清軍進剿金川土司的多重影響
  第一節  大小金川及其鄰近土司地區的氣候特點
    一、金川及其鄰近土司的天氣狀況
    二、以金川為代表的嘉絨土司地區氣候特點
  第二節  迥異於內地的氣候對清軍征兩金川的阻滯
    一、雨雪頻繁導致軍需挽運格外艱難
    二、不利天時對清軍進攻行動的阻遏
    三、大批兵丁和夫役連年遭雨雪摧殘
  第三節  清廷對金川「非時雨雪」的艱難應對
    一、派善扎達者赴軍營止雨雪
    二、祈晴·禱祀高山·炮轟雨雪
    三、延請喇嘛赴軍營念經止雨雪
  本章小結

  本章附錄
第八章  土司和土民與清軍兩次征金川的關係
  第一節  土司強力抗禦與清軍難以速勝的關係
    一、金川土司「恃強好戰」
    二、大小頭人「拚死效命」
    三、牢固控制境內屬民
  第二節  土民彪悍善戰與清軍難以速勝的關係
    一、慣行山道·耐寒·善築碉挖壕
    二、素喜劫掠且尤其擅長山地戰
    三、拚死守御與赴間襲殺
    四、據險死守且降而復叛
  第三節  金川土司對川邊秩序的理解及其抵抗清軍之實質
    一、金川土司對川邊秩序與國家之間關係的認知
    二、抵抗與「乞降」並舉:保住土司地位和權力
第九章  乾隆皇帝和將弁在金川戰爭中的諸多失誤
  第一節  乾隆皇帝在戰爭決策上的主要失誤
    一、盲目出兵和舉棋不定
    二、草率撤兵而貽誤戰機
  第二節  清軍將弁在戰爭推進中的主要失誤
    一、張廣泗、訥親辦理錯誤且彼此失和
    二、阿爾泰漫無措置·溫福等玩忽職守
  第三節  清軍兵丁和隨征土兵的戰鬥力堪憂
    一、綠營官兵普遍庸懦畏戰
    二、各司隨征土兵不堪任用
  本章小結
餘論:歷史鏡鑒及兩次金川戰爭再評價
  一、兩次金川戰爭暴露的不同問題和啟示
  二、乾隆朝兩次金川戰爭之再評價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川西北田野調查日誌輯要
附錄二   兩金川部分投誠或被俘土民情況表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