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人民日報記者說(新聞可以這樣寫)/人民日報傳媒書系

  • 作者:編者:費偉偉|責編:梁雪雲
  • 出版社:人民日報
  • ISBN:9787511586124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8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講好故事」是編輯記者的核心技能,「人民日報記者說」系列叢書旨在分享人民日報記者采寫新聞的經驗技巧,通過剖析大量鮮活的案例回答何為好、為何寫不好、如何能寫好等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是面向大眾的好新聞采寫指南。《新聞可以這樣寫》是「人民日報記者說」系列的第六本書,著重從體驗、觀察、思考、表達四方面與業界同行分享並切磋交流采編業務,對於初涉媒體的新人亦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實操性。本書可作為日常新聞採訪寫作的工具書。

作者介紹
編者:費偉偉|責編:梁雪雲
    費偉偉,人民日報地方部副主任,高級記者、正高二級編輯。1983年大學畢業,入人民日報社,先後在總編室、機動記者組、經濟部、市場報、中國能源報、福建分社工作。四次獲中國新聞獎。著有《編采逸興》《新聞采編評析》《新聞采編評》等新聞業務評論集三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目錄
第一輯  體驗:平凡的人給我更多感動
  走基層必須「沉下去」/王慧敏
    附:下姜村裡過除夕/王慧敏
  傾聽來自大地最深處的顫動/趙鵬
    附:駐村三日/趙鵬
  去現場發現那些打動人心的細節/郝迎燦
    附:「貨郎電工」王炳益/萬秀斌  郝迎燦
  寫好人物要有「工程意識」/劉雨瑞
    附:郵政「天路」上的信使/姜峰  劉雨瑞
  從代入到「跳脫」,在行進中深入/喬棟
    附:同行1800多公里,跟著貨車司機跑長途/喬棟
  扎進去,鄉村有最好的課堂/王漢超
    附:郝堂  留住鄉愁/龔金星  禹偉良  王漢超
  面對災情,記者要像搶險的戰士一樣/劉裕國
    附:「朱支書,你現在咋樣了」/劉裕國
第二輯  觀察:借一雙明察秋毫的「新聞眼」
  改革是最動人的中國精彩故事背景/郝洪
    附:擔當,是改革者必須的修行——上海法官鄒碧華生命的最後三天/郝洪
  取得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的制高點/王楚
    附:有膽略的決定——武漢三鎮大門是怎樣敞開的/王楚
  發掘那些「撞擊」人心靈的東西/盧小飛
    附:西去羌塘/盧小飛
  災難報道黨媒就要當輿論「定盤星」/程遠州
    附:72小時,生命至上/顧兆農  付文  程遠州  劉志強
  南丹礦難的成功揭露給人們什麼啟示/鄭盛豐
    附:廣西南丹礦區發生重大灌水事故初步認定70多人死亡/鄭盛豐  龐革平  羅昌愛
  一次真正從零開始的調查/張志鋒
    附:一碗拉麵「拉」活一個貧困縣/張志鋒
  不斷接近事實真相和問題實質/申琳
    附:就近入學  怎麼近/申琳  吳紀攀
第三輯  思考:問題是思想的火種
  面向問題  推動實際——《瞎指揮攪黃了退耕還林》見報前後/錢江
    附:瞎指揮攪黃了退耕還林——來自貴州龍里縣谷腳鎮的報告/胡躍平
  樹立問題意識,增強洞察能力/馬躍峰
    附:扶貧攻堅不能搞花拳繡腿/馬躍峰  姜峰
  批評報道要有建設性思維/曹樹林
    附:蘭州石化,功臣緣何變「罪魁」/林治波  曹樹林
  工作性報道也要有「問題意識」/顏珂
    附:十八洞村扶貧記/顏珂
  著眼全局抓新聞/顧兆農
    附:湖北禁止黨校學員用公款相互宴請:每月公示學員在校就餐情況/顧兆農
  災難報道要有利於救援調查大局/魏賀
    附:氰化物未對隔離區外的空氣和水造成污染/綜合報道
  學習深度,決定報道深度/徐錦庚
    附:陽光下的罪惡——達賴集團策劃組織的拉薩打砸搶燒事件真相/徐錦庚
第四輯  表達:在報道里打開一根血管
  力度來自理性  理性源於事實/蔡小偉
    附:決策為何連連失誤/蔡小偉
  淚飛最是感人處/戴鵬
    附:百姓心中的豐碑——追記公安局長的楷模任長霞/戴鵬  徐運平

  讓典型人物更「有意思」/徐元鋒
    附:老縣長素描/徐元鋒
  多寫新鮮生動的「親身經歷」/朱磊
    附:這個第一書記,用了啥法子?/朱磊
  寫出大時代的親情與悲情/連錦添
    附:相思正是吐黃時/連錦添
  「原來新聞還可以這麼寫」/姜峰
    附:一滴「南水」出安康/王樂文  姜峰
  一篇「10萬+」的「冰花」男孩是怎麼刷屏的/楊文明
    附:雲南昭通「冰花」男孩冒冰霜上學/徐前  「冰花」男孩,這個冬天不太冷/楊文明  徐前
附錄1  讓出版的風推動新聞之帆——「人民日報記者說」系列叢書暨費偉新聞業務研究圖書研討會實錄
附錄2  慧眼和鷹眼:好稿背後的炯炯雙眸——讀費偉《好稿是怎樣「修煉」成的》/李泓冰
附錄3  新聞寫作的方法論和自覺探索——讀費偉「人民日報記者說」系列有感/劉瓊
後記  聽唱新翻楊柳枝/費偉偉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