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類器官技術--疾病模型構建與個性化治療(精)

  • 作者:編者:(馬來)巴德魯爾·希沙姆·亞雅|責編:王琰//傅聰智|譯者:肖雪//龍勤強//李莎莎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74193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08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首先介紹了類器官技術的概念、發展歷程和應用範圍,以及該技術在疾病模型構建和個性化治療方面的潛在應用。其次,書中對類器官技術的研究進展和應用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包括類器官技術的構建方法、細胞來源、生長和維護條件等方面的內容。最後,書中探討了類器官技術在疾病模型構建和個性化治療方面的應用前景和挑戰,使用類器官技術模擬疾病的發病機制、病理生理過程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利用類器官模型進行個性化藥物篩選、治療方案優化等方面的應用。
    本書適合從事類器官技術研究和應用的科研人員、臨床醫生和生物醫學工程師等相關從業人員閱讀,為他們提供最新的知識和技術指導,解決他們在類器官技術研究和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推動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

作者介紹
編者:(馬來)巴德魯爾·希沙姆·亞雅|責編:王琰//傅聰智|譯者:肖雪//龍勤強//李莎莎

目錄
第1章  類器官:來源與應用
  1.0  引言
  1.1  類器官的來源
    1.1.1  培養環境的物理特性
    1.1.2  內源性與外源性信號
    1.1.3  細胞來源、初始細胞類型和培養條件
  1.2  類器官的應用
    1.2.1  類器官作為發育、機體穩態和再生的模型
    1.2.2  類器官在疾病模型中的應用
    1.2.3  先天性疾病
    1.2.4  後天性疾病
    1.2.5  類器官在藥物發現和個性化醫療中的應用
    1.2.6  類器官在再生醫學中的應用
  1.3  類器官在應用中的挑戰與限制以及生物工程學應對方法
    1.3.1  提高類器官成熟度的方法
    1.3.2  改善類器官結構的方法
    1.3.3  改進疾病建模的方法
  1.4  結語
  參考文獻
第2章  肺類器官:肺再生與修復研究的新方法
  2.1  肺發育、穩態和再生
    2.1.1  人類肺中的不同細胞群體及其在肺發育中的作用
    2.1.2  細胞群在肺發育中的作用
  2.2  肺模型的挑戰
    2.2.1  人類肺的複雜性
    2.2.2  缺乏肺組織
    2.2.3  動物模型和人類肺之間的差異
  2.3  肺類器官的來源
    2.3.1  從原代幹細胞產生的肺類器官
    2.3.2  由人體多能幹細胞生成的肺類器官
    2.3.3  hPSCs來源和原代幹細胞來源的肺類器官模型比較
    2.3.4  小鼠和人類肺的差異
    2.3.5  細胞組成
    2.3.6  組織結構
    2.3.7  分子特徵
  2.4  肺類器官在肺修復和再生中的潛在應用
    2.4.1  近端氣道修復與再生
    2.4.2  肺泡修復與再生
    2.4.3  肺類器官重現肺損傷、修復和纖維化
    2.4.4  特發性肺纖維化
    2.4.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4.6  肺部感染
    2.4.7  展望:生物工程肺
  2.5  肺類器官與個性化治療
    2.5.1  生物工程肺
    2.5.2  3D列印促進了精準組織工程發展
    2.5.3  肺癌類器官模型
  參考文獻
第3章  肺類器官:呼吸系統疾病模型的創新技術
  3.0  引言

  3.1  肺損傷與修復
  3.2  肺類器官作為動物模型研究肺部疾病的替代方法
  3.3  肺類器官生成的最新技術
  3.4  人體多能幹細胞來源的肺類器官
  3.5  成體幹細胞來源的肺類器官
  3.6  類器官在呼吸系統疾病建模和個性化醫療中的應用
    3.6.1  傳染病
    3.6.2  遺傳病
    3.6.3  癌症
  3.7  當前局限性和未來方向
  參考文獻
第4章  腦類器官研究最新進展:機遇與挑戰
  4.1  腦類器官的起源
    4.1.1  神經的命運
    4.1.2  源自人體和動物模型的腦類器官
  4.2  腦類器官的機遇
    4.2.1  神經發育相關疾病
    4.2.2  阿爾茨海默病
    4.2.3  帕金森病
  4.3  腦類器官的挑戰
    4.3.1  生物倫理學
    4.3.2  生物合理性
  4.4  結語
  參考文獻
第5章  用腦類器官了解神經退行性疾病
  5.0  引言
  5.1  腦類器官形成的技術原理
    5.1.1  因子啟動法
    5.1.2  自我模式化法
    5.1.3  融合法
    5.1.4  共培養法
  5.2  腦類器官和神經退行性疾病
    5.2.1  阿爾茨海默病
    5.2.2  帕金森病
    5.2.3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5.2.4  其他應用
  5.3  用於藥物開發和個性化醫療的腦類器官
  5.4  結語
  參考文獻
第6章  人類生殖系統中的類器官
  6.0  引言
  6.1  生殖類器官的細胞來源
  6.2  類器官作為女性生殖疾病模型
    6.2.1  卵巢類器官
    6.2.2  輸卵管類器官
    6.2.3  子宮內膜類器官
    6.2.4  宮頸類器官
    6.2.5  滋養層類器官
  6.3  類器官作為男性生殖疾病模型
    6.3.1  睾丸類器官

    6.3.2  前列腺類器官
  6.4  生殖類器官在個性化藥物中的應用
  6.5  結語
  參考文獻
第7章  軟骨和骨再生間充質幹細胞球體的製備與應用
  7.0  引言
  7.1  間充質幹細胞球體
    7.1.1  間充質幹細胞
    7.1.2  間充質幹細胞球體概述
    7.1.3  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球體的製備方法
  7.2  間充質幹細胞球體產生骨和軟骨微組織
    7.2.1  間充質幹細胞球體軟骨組織的生成
    7.2.2  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球體生成骨組織
  7.3  間充質幹細胞球體及其衍生軟骨在骨再生中的應用
  7.4  結語
  參考文獻
第8章  類器官開發中的生物材料
  8.0  引言
  8.1  細胞外基質和類器官
  8.2  細胞黏附配體
  8.3  力學性能
  8.4  基質幾何構造
  8.5  基質降解和重構
  8.6  應用於類器官發育的生物材料作基質
  8.7  天然細胞外基質
    8.7.1  去細胞細胞外基質和水凝膠
    8.7.2  其他天然生物材料
  8.8  合成基質
  8.9  建議和意見
  8.10  結語
  參考文獻
第9章  對類器官基因編輯有效提高對人類疾病的認知
  9.1  用於神經球類器官的 CRISPR/Cas9 技術
  9.2  造血系統中的 CRISPR/Cas9 技術的應用
  9.3  CRISPR/Cas9 技術用於治療視網膜疾病
  9.4  CRISPR/Cas9 技術用於心血管疾病
  9.5  CRISPR/Cas9 在肺癌治療中的應用
  9.6  CRISPR/Cas9 系統用於杜氏肌肉營養不良症
  9.7  類器官中的 CRISPR/Cas9 技術用於未來的個性化治療
  9.8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0章  類器官的倫理影響問題
  10.0  引言
    10.0.1  類器官的發展史
    10.0.2  類器官的應用
  10.1  類器官的倫理問題
    10.1.1  哲學基礎
    10.1.2  類器官應用於開發動物疾病模型的優勢
  10.2  幹細胞或祖細胞的來源
    10.2.1  許可的模式

    10.2.2  基因修飾和精準醫學
    10.2.3  類器官生物庫
  10.3  結語及未來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本書縮略詞表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