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社區實踐者的行動研究/行動研究系列叢書

  • 作者:編者:楊靜//劉源|責編:謝蕊芬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47337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8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行動研究不僅是一種研究方法,更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賦能實踐者和促進知識生產的實踐哲學。本書通過一系列紮根社區的鮮活服務案例,生動展現了一線社區工作者、公益機構從業者等運用行動研究指導實踐的全過程及其深度反思。作為行動研究與社會工作理論本土化的探索,本書旨在通過行動研究理論指導的工作經驗梳理,提升實踐者反映實踐的能力,推動實踐性知識的生成,進而提高社區實務工作者的專業化水平,助力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介紹
編者:楊靜//劉源|責編:謝蕊芬

目錄
尋路山水間——「新疆山水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中心」發展歷程的行動研究報告(楊曙輝)
  一  山水中走來
  二  山水間初探
  三  山水裡錘煉
  四  回看來時路
  五  一直在路上
行動的力量——笨鳥先飛,不懼未來(陶鏡如)
  一  笨鳥先飛,儘力就好
  二  加入公益組織
  三  大樹底下好乘涼
  四  從三足鼎立到獨木難支
  五  挑戰中再次艱難「起飛」
  六  未來飛行的方向
守土尋根——北京近鄰團隊使命聚焦歷程中的行與知(張楊)
  一  前言
  二  從北京近鄰的發展脈絡看使命的形成
  三  使命從何而來,如何由行而知?
  四  「行動探究過程中的組織使命」塑造了團隊
  五  堅持的背後,本質究竟是什麼?
  六  結語
牧區生計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行動研究探索——以新疆山水在江布塔斯村的實踐為例(周環)
  一  行動緣起
  二  牧區生計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行動過程
  三  用本土文化撬動社區
探尋啟動社區的力量——北京近鄰農轉居社區工作十年探索(魏微麟  張楊)
  一  農轉居社區的問題分析和介入策略
  二  凝聚人心的核心動力——農耕文化
  三  足跡深深,社區十年,見人見心
支持更多人從附近出發,主動營造美好的社區生活(何嘉)
  一  從建築師到社區營造行動者
  二  從「為社區做設計」到「由社區共同創造」
  三  像營造社區一樣營造組織——大魚營造的組織進化
  四  面向未來不確定性的持續行動
換一種路徑做品牌——質蘭基金會品牌塑造的路徑思考與探索(陳楠)
  一  質蘭品牌觀的由來
  二  傳播讓品牌落地
  三  開展賦能工作
  四  質蘭的品牌立住了嗎?
草根的韌性——從「被公益改變」到「去改變公益」(李寧寧)
  一  研究背景
  二  公益如何改變我
  三  在摸索中看清前路(2017-2020年)
  四  編織從內到外的韌性環境(2021-2023年)
  五  打造韌性公益生態
回望與安放——用確定的底色接住不確定的時代挑戰(周麗娟)
  前言
  一  本是無意選擇,為何如此執著?
  二  底層關懷的踐行
  三  理想經我而實現
附錄1  可持續社區行動研究學習研習營學習心得摘錄

  讓行動者有力:實務工作者知識生產的重要性(對談人:楊靜  劉源  李大君  整理:李文芬)
  行動研究,讓我學會反思(楊曙輝)
  大涼山線下工作坊的學與思(才旺江才)
  一次團隊的冒險(楊旭偉(岩羊))
  團體動力與團體對話(張楊)
  從歷史脈絡中回望,在現實關係中安放——可持續社區議題行動研究研習營吾木工作坊紀實(李大君)
附錄2  殘障領域需要什麼樣的研究?(整理  解岩)
跋  安駐那5%的軟土深挖(李大君)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