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污染地塊土壤及地下水修復工程(供環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相關專業使用高等院校教材)

  • 作者:編者:劉廷鳳//張愛國//許大為|責編:胡煉
  • 出版社:東南大學
  • ISBN:9787576620351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31
人民幣:RMB 6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土壤及地下水是人類社會的重要自然資源和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本書主要針對污染地塊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問題,系統介紹了土壤及地下水的結構、組成和性質及我國的污染地塊管理模式和管理框架;以典型案例具體介紹了污染地塊及地下水治理和修復的程序,包括事前污染地塊污染調查、污染狀況評估、健康風險評估、風險管控與修復方案的制定,事中土壤修復技術和地下水修復技術實施及二次污染防控技術等,事後治理和修復效果評估等內容。
    本書理論知識和內容豐富,編寫團隊有較強的工程實施背景和實際操作經驗,內容通俗易懂、圖文並茂,專業實用性強。可供從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控及修復工作的科研、技術、設計人員閱讀,也可供環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本科學生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劉廷鳳//張愛國//許大為|責編:胡煉

目錄
第一章  土壤及地下水資源
  1.1  土壤資源
    1.1.1  土壤形成
    1.1.2  土壤組成
    1.1.3  土壤性質
    1.1.4  土壤污染
  1.2  地下水
    1.2.1  地下水結構
    1.2.2  地下水補給
    1.2.3  地下水排泄
    1.2.4  地下水運動驅動力
    1.2.5  地下水污染
  1.3  我國土壤及地下水資源概況
    1.3.1  我國土壤及地下水資源分佈
    1.3.2  我國土壤及地下水資源分類
  思考題
第二章  污染地塊概況及管理
  2.1  污染地塊的內涵
    2.1.1  「一名單二名錄」制度
    2.1.2  疑似污染地塊的管控思路
  2.2  污染地塊成因與類型
    2.2.1  污染地塊成因
    2.2.2  污染地塊類型
  2.3  污染地塊環境管理
    2.3.1  污染地塊管理歷史和框架
    2.3.2  污染地塊管理工作流程
  思考題
第三章  污染地塊調查及污染源識別
  3.1  污染地塊調查
    3.1.1  第一階段
    3.1.2  第二階段
    3.1.3  第三階段
  3.2  污染源識別
    3.2.1  污染來源分析
    3.2.2  污染程度的確定
  3.3  土壤鑽孔及地下水監測井
    3.3.1  土壤鑽孔的鑽屑量
    3.3.2  填料和膨潤土密封材料
    3.3.3  地下水採樣的井體積
  3.4  不同相態中污染物的質量
    3.4.1  自由相和氣相的平衡
    3.4.2  液 - 氣平衡
    3.4.3  固 - 液平衡
    3.4.4  固 - 液 - 氣平衡
    3.4.5  污染物在不同相中的分配
  3.5  典型案例
    3.5.1  地塊概況
    3.5.2  資料收集
    3.5.3  人員訪談
    3.5.4  現場踏勘

    3.5.5  土壤和地下水分析
  思考題
第四章  污染地塊健康風險評估
  4.1  污染地塊概念模型
    4.1.1  地塊概念模型
    4.1.2  地塊污染模擬和表達
  4.2  污染物暴露途徑
    4.2.1  人體污染物攝取方式和機制
    4.2.2  劑量 - 反應關係
  4.3  污染地塊健康風險評估
    4.3.1  健康風險評估程序
    4.3.2  健康風險評估模型及計算
  4.4  典型案例
    4.4.1  地塊概況
    4.4.2  地塊利用歷史
    4.4.3  關注污染物
    4.4.4  污染物的健康風險計算與評估
    4.4.5  結果與討論
    4.4.6  結論與建議
  思考題
第五章  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方案制定
  5.1  修復方案的編製思路和原則
    5.1.1  總體思路
    5.1.2  基本原則
  5.2  修復方案制定
    5.2.1  工作流程
    5.2.2  修復技術篩選
  5.3  典型案例
    5.3.1  地塊利用歷史
    5.3.2  調查與風險評估結果
    5.3.3  污染土壤修複目標
    5.3.4  污染土壤修復範圍
    5.3.5  修復模式篩選
    5.3.6  土壤修復技術篩選
    5.3.7  結論和建議
  思考題
第六章  土壤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實施
  6.1  非飽和帶污染物的遷移
    6.1.1  非飽和帶中的液體運動
    6.1.2  非飽和帶中氣體擴散
    6.1.3  非飽和帶中氣相遷移的阻滯因子
  6.2  污染土壤修復工程技術
    6.2.1  概述
    6.2.2  物理修復技術
    6.2.3  生物修復技術
    6.2.4  化學修復技術
  6.3  土壤及地下水修復反應器設計
    6.3.1  物質平衡
    6.3.2  化學動力學
    6.3.3  反應器類型

    6.3.4  反應器尺寸確定
    6.3.5  反應器組合
  6.4  我國土壤修復工程現狀
  6.5  典型案例
    6.5.1  工程概況
    6.5.2  修復前地塊污染狀況及修複目標
    6.5.3  修復工程總體思路
    6.5.4  修復工程實施情況
  思考題
第七章  地下水風險管控與污染修復實施
  7.1  污染羽在地下水中的遷移
    7.1.1  地下水運動
    7.1.2  地下水抽水
    7.1.3  含水層試驗
    7.1.4  溶解羽的遷移速度
  7.2  地下水污染修復與風險管控技術
    7.2.1  概述
    7.2.2  物理修復技術
    7.2.3  生物修復技術
    7.2.4  化學修復技術
  7.3  典型案例
    7.3.1  地塊概況
    7.3.2  地下水修復
  思考題
第八章  修復與風險管控工程二次污染控制
  8.1  修復與風險管控工程二次污染
    8.1.1  二次污染來源
    8.1.2  二次污染防治
  8.2  修復與風險管控工程中的異味控制
    8.2.1  揮發性有機物簡介
    8.2.2  風險管控與修復工程中的 VOCs
    8.2.3  VOCs 治理技術
  8.3  典型案例
    8.3.1  污染地塊概況
    8.3.2  工程施工階段環境管控
    8.3.3  二次污染防治
    8.3.4  污染事故應急措施
  思考題
第九章  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
  9.1  概述
  9.2  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
    9.2.1  更新地塊概念模型
    9.2.2  布點採樣與實驗室檢測
    9.2.3  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
    9.2.4  提出後期環境監管建議
    9.2.5  編製效果評估報告
  9.3  風險管控與地下水修復效果評估
  9.4  典型案例
    9.4.1  地塊概況
    9.4.2  地塊修復方案

    9.4.3  修復效果評估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