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布局建設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叢書
內容大鋼
布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是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支撐。其關鍵是尊重科技創新的區域集聚規律,因地制宜地統籌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此,本書闡明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基本內涵,建構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協同布局的理論框架,梳理了國內外典型科技創新樞紐的發展模式,從主體、客體、環境三個方面評估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建設基礎和發展潛力,因地制宜地擘畫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梯次聯動布局方案,研判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主導功能和發展方向,針對性地提出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協同發展方略和政策建議,對優化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布局和發展科技創新中心理論有參考價值,適合高校、科研院所、智庫及政府部門的相關研究人員閱讀。
作者介紹
劉承良|責編:鄭海燕
劉承良,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軟科學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創新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華中師範大學地理過程分析與模擬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和湖北大學中國旅遊案例研究中心研究員。曾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2017年)、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晨光計劃」(2015年)、國家旅遊局「旅遊業青年專家培養計劃」(2013年)。主要從事經濟地理複雜性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近年致力於交通網路與區域創新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等國家級或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個,以及空間規劃(城鄉與旅遊規劃)項目10余個。圍繞交通地理複雜性與區域可持續性領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第一或通訊署名文章60余篇。其中,在Journaj of Trnsport Geography,Computers,Envj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Geog.raphicajRevieiew,Jou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等SSCI/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在《地理學報》《地理研究》等中文權威期刊及CSSCI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曾獲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一等獎、湖北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優秀獎等學術獎勵4項。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第二節 研究目標及思路
第三節 研究內容及方法
第一章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基本理論框架
第一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科學內涵
第二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理論框架
第二章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發展模式
第一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布局建設的發展模式
第二節 區域性創新高地布局建設的發展模式
第三章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建設基礎評價
第一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評價體系
第二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空間格局
第四章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空間布局優化
第一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空間布局優化
第二節 區域性創新高地的空間布局優化
第三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梯次聯動布局
第五章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功能定位優化
第一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功能定位優化
第二節 區域性創新高地的功能定位優化
第三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協同定位
第六章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協同創新戰略
第一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協同創新的發展態勢
第二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協同創新的戰略目標
第三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協同創新的戰略重點
第四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協同創新的戰略路徑
第七章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的政策保障體系
第一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建設的財稅政策
第二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建設的金融政策
第三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建設的人才政策
第四節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建設的創新環境政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