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臣與功臣(宋元之際名將劉整研究)/博士文庫/南宋及南宋都城臨安研究系列叢書
內容大鋼
劉整在宋元之際是一位非常有影響的軍事將領,他先後由金入宋、由宋入元,其一生經歷了宋元戰爭中絕大多數的重要事件,成為南宋降將仕蒙(元)的典型代表。本書以劉整一生事跡為主要線索,對其經歷的宋元戰爭進程中的若干歷史階段和重要事件進行研究。本書在研究過程中,首先注重對歷史細節的考訂,利用零散、有限的史料對諸多模糊不清、晦暗不明的問題進行辨析、鉤沉,以期通過充實和豐富歷史細節來對宏大圖景進行勾畫;其次注重通過典型人物的個案研究,來觀照特定歷史時空條件下人物群體的整體特徵和境遇。
作者介紹
翟禹|責編:王赫|總主編:杭州市社會科學院
翟禹,1984年生,滿族,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人,博士,現為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元史研究會理事,呼和浩特歷史學會副會長等。先後畢業於內蒙古大學歷史系、南京大學元史研究室,主要從事元史、蒙古史、內蒙古地方史研究。先後主持10余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參與歷代長城資源調查、元上都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元史》會注考證等項目,出版著作有《元代社會日常生活》(獨著)、《簡明內蒙古地方史》(合著)等,在各類刊物發表文章百余篇。
目錄
序言
序
緒論
一、選題緣起
二、學術史回顧
三、基本文獻
四、研究思路與篇章結構
第一章 劉整家族的遷徙及其仕宋事跡(?—1260)
第一節 家族的遷徙
第二節 入仕京湖統帥孟珙麾下
一、趙方父子「除掉劉整」故事辨析
二、劉整入仕孟珙麾下
三、得名「賽存孝」
第三節 入仕京湖統帥李曾伯麾下
一、跟從李曾伯經理襄樊
二、劉整駐守川蜀時間與赴長沙練兵未果
第四節 參加箭灘渡之戰和雲頂山之戰
第五節 兩獲軍功而未得:斷橋之役與瀘州大捷
一、「斷橋之役」
二、「瀘州大捷」
第二章 劉整反宋降蒙的過程(1260—1261)
第一節 蒙古方面對劉整降附的接收
一、力排眾議:劉氏父子決定接收劉整降附
二、劉整與劉元振在瀘州共抗宋軍
三、蒙古派軍救援瀘州
四、善後處置
第二節 朝野震動:南宋方面對劉整降蒙的應對
一、俞興率軍圍攻瀘州城失敗
二、呂文德攻佔瀘州城
第三節 劉整反宋降蒙期間瀘州宋臣的反抗
一、黃仲文與廉節拒降被殺
二、許彪(孫)[祖]自殺
第三章 劉整仕元事跡(1261—1275)
第一節 忽必烈「賜劉整手詔」及其相關問題
一、中統二年秋八月「賜劉整手詔」辨析
二、中統二年五月的兩份手詔
第二節 相持階段在川蜀的應援戰
一、駐守潼川應援東西兩川軍事布局的形成
二、應援戰例:潼川之戰與雲頂山之戰
第三節 提出「宜先從事襄陽」的平宋方略
一、襄樊在宋元戰爭中的重要戰略地位
二、劉整提出的平宋方略內容
第四節 訓練水軍與圍攻襄樊
一、至元五年的軍事行動
二、至元六年的軍事行動
三、至元七年的軍事行動
四、至元八年的軍事行動
五、至元九年的軍事行動
六、至元十年的軍事行動
七、「劉整驚天地來,襄陽城下哭聲哀」
第五節 戍守江淮戰場
第六節 病卒時間考辨
第四章 劉整後人與部屬事跡
第一節 《劉垓神道碑》碑刻錄文、墨跡源流與創作時間
一、碑刻錄文
二、墨跡源流
三、虞集創作時間
第二節 神道碑所見劉整事跡補論
第三節 劉垓的字、齒序與子孫
一、劉垓的字與齒序
二、劉垓的兒子與孫子
第四節 劉整之子劉垓事跡考述
第五節 若幹部屬事跡
一、沙全(抄兒赤)
二、王均
三、武勝
四、羅鑒
第五章 中國歷史大變動視野下政治邊緣人群的境遇
第一節 劉整反宋降蒙的原因分析
一、南宋惡劣的政治生態
二、忽必烈實行的招撫降將政策
三、劉整自身的性格原因
第二節 劉整在宋元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一、劉整的軍事方略使平宋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
二、把「宜先從事襄陽」的方略從理論變為現實
三、通過教練水軍、打造戰船來解決平宋戰爭的關鍵問題
四、劉整對南宋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