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外軍裝備再製造

  • 作者:編者:王思捷|責編:盧敏//姜愷寧
  • 出版社:冶金工業
  • ISBN:9787524001676
  • 出版日期:2024/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32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介紹了國外在軍事裝備再製造方面的實踐,結合對裝備再製造的概念、經濟效益、零部件失效模式及再製造決策的分析,指明了武器裝備再製造創新發展的方向。
    本書適合裝備製造、維修和再製造領域的人員閱讀,同時也可為對此領域感興趣的讀者提供科普知識。

作者介紹
編者:王思捷|責編:盧敏//姜愷寧

目錄
1 緒論
  1.1  再製造的內涵與意義
    1.1.1  再製造的內涵
    1.1.2  再製造在循環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1.3  再製造與維修、再使用和再循環的區別
    1.1.4  再製造升級
    1.1.5  裝備再製造升級與裝備再製造的關係
    1.1.6  裝備再製造升級與裝備改造或/改裝的關係
    1.1.7  裝備再製造升級與裝備延壽的關係
  1.2  外軍裝備再製造概況
  參考文獻
2 裝備再製造效益分析
  2.1  退役武器裝備資源化利用方式
  2.2  外軍退役裝備處置經驗分析
  2.3  裝備再製造的必要性分析
  2.4  裝備再製造的可行性分析
  2.5  裝備可再製造性分析
  2.6  裝備再製造的軍事效益分析
  2.7  裝備再製造的社會效益分析
  參考文獻
3 裝備再製造零部件失效與再製造決策
  3.1  裝備關鍵零部件失效特徵量化
    3.1.1  零部件失效特徵
    3.1.2  關鍵零部件失效特徵量化模型
  3.2  廢舊零件剩餘疲勞壽命估算
  3.3  武器裝備可再製造性評價
    3.3.1  再製造性評價指標體系的組成
    3.3.2  服役性要求
    3.3.3  經濟性
    3.3.4  環境性
    3.3.5  資源性
    3.3.6  技術性
  3.4  武器裝備可再製造性評價流程
    3.4.1  裝備剩餘壽命綜合評估階段
    3.4.2  裝備可再製造性評價階段
  3.5  基於性能冗余的武器裝備可再製造性評價
    3.5.1  性能冗余的概念及其基本描述
    3.5.2  基於性能冗余的零件可再製造性評價
    3.5.3  基於性能冗余的產品整機可再製造性評價
  3.6  裝備再製造工藝方案決策技術研究
    3.6.1  面向不確定性的廢舊零部件再製造工藝方案決策方法
    3.6.2  廢舊零部件再製造工藝方案優化決策模型
    3.6.3  基於失效特徵的裝備零部件再製造工藝優化
  3.7  基於遺傳 - 神經網路的再製造工藝路線優化
    3.7.1  遺傳演算法和神經網路演算法介紹
    3.7.2  基於遺傳 - 神經網路的再製造工藝路線優化模型
    3.7.3  遺傳 - 神經網路優化的實現過程
  3.8  基於熵權的武器裝備再製造決策評價方法
    3.8.1  裝備再製造設計方案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3.8.2  基於熵權的裝備再製造方案綜合評價模型

  參考文獻
4 美軍裝備再製造的軍事背景
  4.1  美軍裝備再製造的主要事件
  4.2  美軍再製造修復關鍵技術應用
  4.3  美軍基於性能的保障模式
  4.4  美軍再製造的軍民融合發展
  4.5  再製造在美軍兩級維修體系下的作用
  參考文獻
5 美軍裝備再製造
  5.1  美陸軍地面裝甲裝備再製造
    5.1.1  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
    5.1.2  數字「艾布拉姆斯」增強包計劃
    5.1.3  M2/M3「布拉德利」戰車
    5.1.4  Stryker「斯特瑞克」步兵戰車
    5.1.5  M109「帕拉丁」自行火炮
    5.1.6  M88「大力神」裝甲搶修車
  5.2  美陸軍航空裝備
    5.2.1  CH - 47「支奴干」重型運輸直升機
    5.2.2  AH - 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5.2.3  UH - 60「黑鷹」多用途直升機
  5.3  美軍導彈武器裝備再製造
    5.3.1  適應現代戰場環境的改進
    5.3.2  多用途系列化改進
    5.3.3  信息化改進
    5.3.4  網路化改進
    5.3.5  提高可靠性改進
  5.4  美軍其他裝備
    5.4.1  AH - 1Z「?蛇」/UH - 1Y「毒液」艦載直升機
    5.4.2  F/A - 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
    5.4.3  B - 52「空中堡壘」遠程戰略轟炸機
    5.4.4  Trident - Ⅱ「三叉戟」彈道導彈
    5.4.5  B61 原子彈
  參考文獻
6 美軍裝備再製造分析
  6.1  美軍裝備再製造項目信息統計分析
    6.1.1  各軍種裝備再製造項目信息統計
    6.1.2  各裝備類型再製造項目信息統計
    6.1.3  各裝備型號再製造項目信息統計
    6.1.4  對外軍售再製造項目
  6.2  美陸軍再製造發展規劃分析
    6.2.1  地面突擊裝備
    6.2.2  陸軍航空裝備
  6.3  美軍再製造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7 俄羅斯武器裝備再製造
  7.1  俄軍輕武器再製造
    7.1.1  AK - 12 突擊步槍
    7.1.2  AKS - 74U 短步槍
    7.1.3  PKM 機槍
    7.1.4  AKMS 突擊步槍

    7.1.5  SVD 半自動狙擊步槍
  7.2  俄軍炮射裝備再製造
  7.3  「克拉斯諾波爾」制導炮彈再製造
  7.4  俄海軍艦船再製造
  7.5  俄軍裝甲車輛再製造
    7.5.1  T - 80 主戰坦克
    7.5.2  T - 72 坦克
    7.5.3  BTR - 82A 步兵戰車
  7.6  俄軍航空裝備再製造
    7.6.1  Su - 57 升級改造
    7.6.2  MiG - 31 戰鬥機性能升級
    7.6.3  戰鬥機發動機再造除雪車
  7.7  俄軍其他方面的再製造
    7.7.1  俄軍單兵裝備升級
    7.7.2  俄軍無人機裝備
  參考文獻
8 歐洲國家武器裝備再製造
  8.1  英軍裝備再製造
    8.1.1  英軍 23 型護衛艦延壽升級
    8.1.2  英軍「颱風」戰鬥機性能升級
    8.1.3  英軍裝甲戰車再製造
    8.1.4  英軍火箭炮再製造
    8.1.5  「馬島戰爭」中的民船改裝
  8.2  法軍裝備再製造
    8.2.1  法軍「勒克萊爾」坦克再製造
    8.2.2  法軍幻影 - 2000 升級改造
    8.2.3  法軍核武器更新換代
  8.3  德軍裝備再製造
    8.3.1  德軍 G22 狙擊步槍升級
    8.3.2  德薩克森級護衛艦升級改造
    8.3.3  德軍步兵戰車升級改造
    8.3.4  德軍「豹」2 坦克改進
  參考文獻
9 其他國家武器裝備再製造
  9.1  日本自衛隊裝備再製造
    9.1.1  日本自衛隊輕武器
    9.1.2  日本「加賀」號驅逐艦
  9.2  韓軍裝備再製造
    9.2.1  韓軍 K1 主戰坦克
    9.2.2  韓軍武裝直升機再製造
    9.2.3  韓軍 FA - 50 戰機
  9.3  印軍裝備再製造
    9.3.1  印軍 Su - 30 戰機
    9.3.2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
  9.4  澳軍裝備再製造
    9.4.1  澳軍 F88 輕武器改進
    9.4.2  澳大利亞 M113A1 裝甲車改進升級
  9.5  以軍裝備再製造
    9.5.1  以軍 F - 15E 戰鬥機
    9.5.2  以軍 F - 35 戰鬥機

    9.5.3  以軍「梅卡瓦」坦克
    9.5.4  以軍「巴拉克」坦克
    9.5.5  以軍 M60A3 坦克
  9.6  烏克蘭蘇式坦克再製造
  9.7  敘利亞 T - 72 坦克再製造
  參考文獻
10 裝備再製造的創新發展
  10.1  將融熵理論思維融入裝備再製造
  10.2  建立健全裝備再製造法規制度體系
  10.3  營造良好的裝備再製造環境
  10.4  加強裝備再製造監管
  10.5  促進再製造軍民融合技術創新
附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