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是作者1910年赴雲南、四川旅行時的記錄。他同年7月由上海啟程,經香港、海防進入雲南,后北上入四川,由四川下長江,過三峽,11月返回上海。其中,海防至昆明段利用滇越鐵路,昆明至成都段則是徒步完成的。其行旅之艱辛及對滇蜀風土感受之深不言而喻。本書分紀行和調查兩部分,紀行部分主要包括滇越鐵道、雲南高原、從自流井(自貢)到嘉定(樂山)、峨眉山、岷江與長江、下三峽、訪古戰場、滇蜀山水記等篇章;調查部分主要是有關地勢及交通、沿道形勢(滇越鐵道沿線、雲南四川大道)和氣候等內容。書中還有許多作者當時拍攝的照片和親手畫的素描及旅途所得的拓片、名人筆跡等(約100幅),對了解和複原滇蜀地區的歷史很有幫助。
作者介紹
(日)米內山庸夫|責編:葉彤|總主編:張明傑//王成|譯者:郭舉昆
米內山庸夫(1888-1969),日本職業外交官。畢業於日本設在中國上海的東亞同文書院,並逐漸成為「中國通」式的人物,前後在中國生活30年,並在濟南、杭州、海拉爾等地領事館擔任過領事,著有《中國風土記》《蒙古風土記》《蒙古草原》《南宋官窯之研究》等。
目錄
第一篇 紀行
取道滇越鐵路
河口
滇越鐵路
牢該
沿南溪河畔北上
渡河
山上奇觀
蒙自
白鷺和鵜鶘
阿迷
宜良
雲南省城
滇池
離開昆明
行走雲南高原
從雲南去四川
徒步而行
進入山路
沿河畔而下
東川府城
行走高原
翻山越嶺
抵達昭通
龍洞
白絲瀑布
豆沙關
老鴉灘
茗荷
入川
下金沙江
揚子江
抵達敘州
從自流井前往嘉定
離開敘州
四川的景物
自流井
鹽井
采鹵
瓦斯井
貢井
前往嘉定
渡岷江
凌雲山
蘇東坡讀書樓
登峨眉山
四川盆地
峨眉山月半輪秋
從嘉定到峨眉
峨眉縣
伏虎寺
塔松
萬年寺
李白聽琴
石梯連石梯
白雲寺
金頂
眺望大雪山
峨眉的山猴
岷江與長江
從峨眉前往成都
來到岷江邊
抵達成都
成都
丞相祠堂
被取締號
草堂寺
望江樓
德國與英國
下岷江
悲壯的決意
佛頭灘
進入長江
重慶
下三峽
離開重慶
入灘
夔府古城
?澦堆
橫穿渦流
登白帝山
白帝城
劉備與孔明
大自然的力量
三峽之險
進瞿塘峽
巫山巫峽
巫山神女
巫山十二峰
進歸峽
黃牛山
行走古戰場
從宜昌前往當陽
徒步秋山
夜幕降臨
露宿河灘
天明
迷路
玉泉山
長?坡
滇蜀山水記
雲南高原記
翡翠與大理石
進入雲南
金沙江
高原行
繚亂之花
猓玀姑娘
巴蜀山水記
凌雲山
峨眉山
巫山十二峰
白帝城
丞相祠堂
玉泉山與長?坡
玉泉山
關羽的魂魄
玉泉寺
長?坡
張飛橫矛
峨眉山記
漢民族的抵抗
蔣介石游峨眉
峨眉之秀麗風光
普賢的道場
悠然自適
第二篇 調查
地勢及交通
疆域
地勢
山脈
水系
交通
進入雲南省的路
經由法屬東京的路
雲南省內的交通
沿途的形勢
概說
山嶽及高原上的道路
沿途的海拔高度
平地及平原
河流及湖沼
滇越鐵路沿線
河口(附)牢該
河口至蒙自
蒙自
蒙自至阿迷
阿迷至宜良
宜良至雲南省城
雲南省城附近的地勢
滇川大路
雲南省城至東川
東川一帶的地勢
東川至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