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浙學與明清中西文化交流(精)/浙江海外交流史研究/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

  • 作者:徐海松|責編:聞曉虹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260848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74
人民幣:RMB 13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屬於「浙江海外交流史研究」叢書之一種,研究明清時期浙江學術文化與西方學術文化之間的關係,時間上起明朝末年,下止18世紀乾嘉時期,餘波延續至清末民初。本書旨在通過系統梳爬明清時期浙江學者的各類著作,認真考察浙學與西學之間的內在聯繫,探討明清時期浙江學者在面對第一波「西學」浪潮的衝擊時所作出的反應,包括:浙江學者與西方來華學者直接及間接的交往;浙江學者對西學的吸收,以及通過吸收西學而形成的文化新活力;來華西方學者通過與浙江學者交往而把中國文化傳回歐洲,從而在歐洲學術文化中注入中國文化元素。

作者介紹
徐海松|責編:聞曉虹

目錄
第一章 明清之際浙學與西學相遇的時代背景
  一、入華耶穌會士的「學術傳教」與西學東漸
  二、耶穌會士的雙重傳播角色:宗教與科學
  三、晚明學風與傳教士西學的相遇
  四、經世實學與西方科學的合作
  五、官修浙江地方文獻中的西學敘事
  六、浙江在明清間西學東漸中的地位
第二章 明清之際浙學與西學相遇的杭州角色
  一、國內外相關學術研究概述
  二、第一位入杭的耶穌會士羅明堅
  三、杭州開教及充當全國教務中心
  四、歐洲傳教士在杭州的事跡
  五、中國禮儀之爭中的杭州角色與歐洲傳播
  六、杭州西溪歐洲傳教士墓地的變遷
  七、杭州在中西交匯中的歷史地位
第三章 明清間中西雙向交流的開拓者:金尼閣和衛匡國
  一、穿著明朝服飾的金尼閣及其在華活動
  二、金尼閣的「西書入華」與中學西傳
  三、衛匡國的學術傳教活動及其歷史影響
  四、衛匡國的中國史研究及其對歐洲的影響
  五、衛匡國對中國地理學的研究和文化傳播價值
  六、衛匡國的《中國文法》及其語言學貢獻
第四章 明清間中西首次交匯的浙西之學與兩大柱石
  一、「浙西之學」的概念與漢文西書的刊傳
  二、浙西士人的西學風尚
  三、中西首次交匯的兩大柱石:李之藻和楊廷筠
  四、李之藻會通中西之學的成果:從《天學初函》到《名理探》
  五、從「心同理同」到經世實學:李之藻會通中西文化的理念
  六、楊廷筠的中西互鑒之學:從總結西學漢籍到闢佛、補儒與耶儒融合論
第五章 浙西經史之學與西學的交匯
  一、浙西之學宗師顧炎武的西學觀
  二、浙西經學家胡渭、毛奇齡的西學觀
  三、清初浙西史家與傳教士的交往和西學敘事
  四、清中後期浙西史家筆下的西學
第六章 浙西理學與西學的交匯
  一、浙西理學名士張履祥、呂留良、應撝謙的西學觀
  二、陸世儀「六藝」實學中的西學觀與中西倫理撞擊中的角色
  三、陸隴其與耶穌會士的交往及其對西學的取捨
  四、王錫闡會通中西之學對浙西理學家的影響
第七章 浙西文藝家與西學的關係
  一、明末浙西文學家與西學
  二、浙西書畫家筆下的西學
  三、浙西詞學宗師朱彝尊與西學的接觸
  四、民間畫師《海錯圖》上的西學東漸
第八章 明清之際浙江士僧與傳教士的耶儒、耶佛論辯
  一、浙江地區的耶儒、耶佛之爭
  二、《辯學遺牘》與耶佛論戰:利瑪竇、虞淳熙、楊廷筠的論辯角色
  三、杭州佛僧祩宏與利瑪竇的耶佛之辯
第九章 明末清初浙東學派開創者黃宗羲與西學
  一、劉宗周的西學觀及其影響

  二、黃宗羲與傳教士和西學的接觸
  三、黃宗羲對西學的研究
  四、黃宗羲對西學的吸納與排斥
  五、黃宗羲的「中學西竊」說
第十章 明清之際浙東史家與西學的交匯
  一、明末清初浙東史家張岱與西學
  二、黃百家與西學的接觸及其研究
  三、萬斯同對西學的評價和取捨
  四、全祖望的西學觀
  五、章學誠對西學的態度和評述
  六、清代浙東學術風格中的西學因素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