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深入探討了文化藝術在塑造城市活力和激發城市動力中的關鍵作用。全書考察了全球多個城市,從紐約到柏林,從芝加哥到東京,從多倫多到首爾,再到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作者通過詳盡的案例研究和理論分析,詮釋了文化藝術如何成為驅動城市創新、社會凝聚和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書中強調,正如蜜蜂為花朵授粉一樣,藝術家和文化從業者通過他們的集聚交流、創意實踐,創造了廣泛而生動的社會聯繫,產生了寶貴的「蜂鳴」,促進了城市的創意孵化,激發了社區的參與互動,更增強了城市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蜂鳴」生產力,是偉大並具有創造性的。
作者介紹
編者:齊驥|責編:李石華|總主編:齊驥//(美)特里·克拉克
齊驥,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芝加哥大學訪問學者,芝加哥大學「城市創新」項目高級合作學者,場景學院(學術聯合體)聯合發起人,華僑城中部城市發展基金首席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家文化治理、城市文化規劃、公共藝術管理。著有《百年大變局下的國家文化治理創新》《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研究》《中國文化產業集群研究》《中國文化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等專著10余部,刊發學術論文100余篇。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承擔重點區域和城市文化規劃數十項。獲得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北京高校青年教師優秀調研成果獎,入選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北京高校師生「雙百行動計劃」示範團隊。
目錄
第一篇 場景理論的全球研究與中國實踐
一起卡拉OKVS.獨自保齡球:西方規則轉為發展與民主驅動力的場景詮釋
一、市民參與能夠帶來許多結果
二、創新如何驅動經濟增長
三、作為合成器的背景
四、背景、價值和場景
五、場景可以加入藝術、政治和城市發展
美國到亞洲:從獨自打保齡球到一起空手道
一、自由民主:冷漠的動力
二、包容的動態:權威社區
三、新來者和局外人
四、韓國
全球與中國:場景理論的範式轉型及其實踐
一、作為文化景觀的「前場景」:文化研究的視角
二、面向公共政策的「后場景」:城市社會學的視角
三、從「前場景」到「后場景」的範式轉型
四、場景理論的中國實踐
五、結論與展望
第二篇 文化參與的全球範本與區域研究
美國與韓國的自願社團、社會不平等及參與式民主
一、自願社團與參與式民主:美國與韓國的比較
二、社會網路的特性在於創造公民美德和信任
三、美國和韓國社團成員對參與性平等的不同影響
四、美國和韓國社會經濟資源對成員和非成員政治參與的影響
五、社團成員資格對公民美德和社會信任影響的比較分析
首爾、東京和芝加哥的公民參與
一、社群主義場景與公民參與
二、波西米亞場景與公民參與
三、亞洲傳統與西方觀念的鮮明對比
公民藝術活動激發法國和歐洲的政治活力
一、文獻綜述
二、假設
三、數據與方法
四、發現
五、結論
第三篇 波西米亞情境與創意階層集聚法則
西班牙的文化戰略、創造力和地方發展
一、作為地方發展政策的文化:工具性與指導性策略的比較
二、文化與地方發展戰略:如何衡量
三、數據和方法
四、分析與討論
五、地方發展與創造力:文化語境的重要性
定義首爾、東京和芝加哥的波西米亞風
一、什麼是波西米亞
二、觀測首爾、東京和芝加哥的波西米亞風
三、首爾、東京和芝加哥的波西米亞風
四、芝加哥的波西米亞風光
五、首爾的波西米亞風光
六、東京的波西米亞風光
七、亞洲沒有波西米亞
全球化視域下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社會生成與發展邏輯
引言
一、邊界調整與文化重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社會生成
二、身份構建與創意生活: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內容生產
三、場域交流與文化共享: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形式創新
四、守正創新與範式變革: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語境重塑
五、結論與展望
第四篇 蜂鳴理論的創新魅力與創造語法
場景的「蜂鳴生產力」
一、場景與蜂鳴
二、「蜂鳴生產力」的場景邏輯
三、「蜂鳴生產力」的測度方法
四、「蜂鳴生產力」的場景構建範式
「蜂鳴」的魅力,創造力和吸引力
一、社會文化背景:新政治文化的興起
二、升級「韋伯」:以「場景理論」實現合法性的理論化
三、新英格蘭—托克維爾/帕特南政治模式面臨的具體挑戰——以洛杉磯為例
四、其他具體的例子:拉丁美洲、南歐、芝加哥
五、結論
蜂鳴理論——以多倫多和芝加哥為例
一、文化和創造力在政治中的表述
二、文化融入城市政治:地方邏輯
三、城市中的文化與政治:重新制定研究議程
四、一種新的理論框架
五、產業集群、居民社區、政治場所與文化場景
六、蜂鳴作為一種象徵性資源
七、蜂鳴的兩個面向
八、政治作為資源交換、邊界工作和象徵
九、多倫多的蜂鳴:藝術家和公民團體發揮著關鍵作用
十、芝加哥:藝術政策由市民領袖和市政廳主導,藝術家參與有限
十一、哈羅德·華盛頓的勝利與芝加哥的文化改革
十二、邁克爾·戴利與文化的崛起
十三、作為務實政治的文化政策
十四、千禧公園和芝加哥的文化政策
十五、文化政策是政治的產物
十六、結論
第五篇 舒適物視角與國際消費城市打造方略
地方場景對文化實踐的語境效應——以西班牙為例
一、生活方式與文化實踐:社會差異與文化消費機會
二、設計與分析
三、結果與討論
四、簡要結論:文化場景的語境效應及其政策含義
場景視域下的城市蜂鳴效應研究——基於中國15個城市的實證分析
一、蜂鳴效應:作為城市文化創新的重要資源
二、效應測度:基於全國15個城市的比較分析
三、模式分析:提升場景蜂鳴效應的創新導向
四、「蜂鳴」促進城市創新與發展的多元場景範式
舒適物理論視角下城市夜間旅遊發展路徑研究——基於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
一、文獻綜述
二、研究設計
三、實證分析與結果
四、主要結論:城市夜間旅遊場景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思路
第六篇 文化參與的全球語境與社會法則
全球語境下的政治和文化參與
一、分析模型
二、研究設計與數據收集
三、調查結果
四、結論
語境如何轉變市民參與:命題
一、文化參與與民主政治:超越新托克維爾主義的視角
二、相反視角:關注被忽視的群體與場景
文化正在崛起:文化參與理論與實驗證據
一、文化參與的已有理論
二、新政治文化:過去幾十年裡,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
三、個人、團體和政治領導人對消費和便利設施的關注提高
四、理解文化興起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