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主要探討明清「書籍之交」(或稱「書籍社交」),即書籍的社交屬性及相關活動。首先,「書籍之交」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刻書。私家刻書之興盛,帶來了私家藏板之普遍,拓寬了搜書途徑,而賃板印刷即展示了「書籍之交」的一個面向。其次,明清士大夫「書籍之交」的最主要形式就是以書為禮。就大多數私家著述、刻書而言,書籍就是為了贈送而出版的。對於以求名為主的清初出版家張潮而言,其贈書雖然廣泛而慷慨,但有時也會以「傷廉傷惠」的名義婉拒那些不合情理的索贈。那麼,怎麼將「書籍之交」做到既合理又合情呢?曹溶《流通古書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示範:在對等條件下,藏書家可以互抄雙方需要的圖書。此外,明清士大夫「書籍之交」的方式是多樣的,包括借、還、閱、示、贈、購等,這在陸隴其的搜書之道上有集中體現。最後,域外文獻搜集、整理與研究的新進展,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了解書籍流通中的域外交,從而進一步思考西方「知識共同體」與東亞漢文化圈內士人「書籍之交」的聯繫。
作者介紹
張升|責編:張湉//胡安然
張升,1967年出生,廣東省陽春市人,歷史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及歷史文獻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出版專著6部。專著《四庫全書館研究》入選2011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2012年第一批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並獲北京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現已被翻譯為英文出版(Sikuquanshu Hall, Chartridge Books Oxford, 2019)。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壽之梨棗
一 書板全失
二 書板損壞嚴重
三 書板損壞不太嚴重
四 書板基本完好
五 總結與思考
第二章 賃板印刷
一 學界關於賃板印刷的認識
二 清代私刻的賃板印刷
三 餘論
第三章 以書為禮
一 從《明代徽州方氏親友手札七百通考釋》看明代以書為禮
二 從「文字獄檔」看清代以書為禮
三 王?《行役日記》所見贈書考
第四章 贈書之「傷」
一 贈書之主要特點
二 贈書普遍之原因
三 索贈與應對
四 總結
五 餘論
第五章 互通有無
一 《流通古書約》簡介
二 《流通古書約》最早訂立時間
三 《流通古書約》的訂約者
四 總結與評價
五 餘論:《古歡社約》及其他
第六章 搜書之道
一 購買
二 受贈
三 借閱
四 知見
五 從《三魚堂書目》看陸氏藏書
第七章 域外交
一 紀昀致朝鮮使臣書信四通輯考
二 紀昀與《白田雜著》
三 關於《論語集解義疏》流傳的三個問題
結語 明清民間社會的「書籍之交」
一 什麼是「書籍之交」
二 「書籍之交」的主要表現
三 「書籍之交」的其他表現方式
四 對「書籍之交」的思考
附錄一 祭書小考
附錄二 晚明清初江南徵稿之風初探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