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重思傳播與範式變革(智媒時代的具身傳播研究)

  • 作者:張文娟|責編:王玉霞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2849201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26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知識社會學作為方法論進路,採取融合與比較、文本分析等具體的定性研究方法,以「身體」重思傳播作為重要的研究起點,將具身傳播研究視作一種傳播學在智媒時代具備範式轉化意義的學科創新並予以系統化揭示,闡述了具身傳播研究範式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探討了它何以成為一種傳播學的新範式而不僅僅是一種新的理論和方法。

作者介紹
張文娟|責編:王玉霞
    張文娟,大理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新聞系主任、碩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傳播理論與思想史、媒介與社會、視聽傳播等。入選雲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青年人才,兼任第七屆中國新聞史學會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台灣與海外華文傳媒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研究委員會理事、全球修辭學會視聽傳播學會理事及國內多家學術期刊審稿人。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雲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青年人才專項等縱向課題多項;曾在《新聞與傳播研究》《新聞大學》《新聞記者》等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曾獲首屆新聞傳播學研究生「青梅論壇」最佳論文獎、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生論壇「優秀論文獎」、第三屆中國視聽傳播教學獎省高校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大理大學教師教學比賽特等獎等。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身體的「歷史-文化」透視:具身傳播研究的思想起點
  第一節  可協商的身體概念
  第二節  中西方文化傳統中的身體觀念
  第三節  思想史中浮沉跌宕的身體境遇
  本章小結
第二章  身體的傳播學透視:具身傳播研究的學術起點
  第一節  身體的消逝:反思離身知識型框定下關於身體的先驗假設
  第二節  身體的顯隱:回溯身體作為隱秘線索的傳播學術史
  第三節  身體的再發現:身媒關係的回歸與傳播學的知識型轉移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具身傳播研究的視域廓清與定位:一種后現象學的開放視野
  第一節  具身性及其中西方思想淵源
  第二節  中西方具身性思想的視域融合
  第三節  傳播學引入具身性的雙重意涵
  第四節  具身傳播研究:一種后現象學視域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作為觀念的「元範式」:智媒時代具身傳播研究的革命性
  第一節  「範式」概念的分層闡釋
  第二節  現有傳播研究範式及其劃分標準面臨的危機與困境
  第三節  格式塔變更:一種以「身-媒」關係為基礎的元範式劃分
  第四節  智媒時代具身傳播研究:作為「元範式」的批判性變革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作為習慣的「社會學範式」:智媒時代具身傳播研究的初始論綱
  第一節  智媒時代具身傳播研究的核心概念
  第二節  智媒時代具身傳播再造新型媒介時空形態
  第三節  智媒時代具身傳播再造新型傳播關係
  第四節  智媒時代具身傳播研究進路:一個基本分析框架
  第五節  智媒時代的例外狀態:異化的媒介人
  本章小結
第六章  作為模式的「構造範式」:常規研究階段的理論建構與展望
  第一節  以媒介人嵌入日常的具身實踐為考察中心
  第二節  未竟的篇章  :常規研究階段的理論建構
  本章小結
餘論  比較視野下的具身傳播研究及其學科價值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及其價值
  第二節  相關說明與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