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善一分殊(儒家論形而上學道德禮制度與性別)(精)/比較哲學翻譯與研究叢書

  • 作者:(美)南樂山|責編:肖春茂|總主編:吳根友//萬百安|譯者:楊小婷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ISBN:9787547324394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92
人民幣:RMB 9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基於作者對形而上學和亞洲哲學的長期研究,詳盡分析了儒家形而上學和道德傳統,旨在闡明可以作為一種世界哲學的、當代的、進步的儒家立場。書中指出,在儒家哲學中,禮不僅定義了我們與他者、社會制度和自然的大部分關係,還使支撐人類高度文明的積極制度成為可能。然而,禮也可能催生不良行為,如種族主義、排外主義和性別歧視。作者認為,當前儒家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是修正使壓迫得以制度化的那些禮儀;更重要的是,這項課題應在一種巧妙而禮儀化的生活中逐步推進,而非通過一種外部批評的形式來開展。在本書中,作者嘗試構建一種激進、進步且自由的儒家政治哲學,主張可以依托這種儒學去解決那些制度化的壓迫問題,並相信儒學能夠為人類指明一條前進的道路。

作者介紹
(美)南樂山|責編:肖春茂|總主編:吳根友//萬百安|譯者:楊小婷

目錄
總序
中譯本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善一分殊
  一、終極與價值
  二、形式內的價值
  三、倫理學
第二章  當代儒家世界主義
  引言
  一、決策
  二、與他者交互
  三、獲得整全性
  四、身份與價值
  五、宗教與本體論虔誠
  結論
第三章  系統形而上學與價值問題
  一、系統形而上學與科學還原論
  二、形而上學與我們的文明
  三、當代儒家的價值理論
第四章  中國哲學的新課題
  一、創造性的一階問題
  二、重整國故
  三、全球可移植性
  四、宇宙起源論
  五、宇宙論
  六、禮的研究
  七、禮與文化
  八、禮與政治
第五章  論哲學的「交融」與「距離」之爭
  ——儒家的解決之道
  一、哲學與軸心時代
  二、哲學即距離
  三、哲學即交融
  四、學院中的哲學
  五、學院中的儒家:士大夫
  六、哲學修養
第六章  威廉·歐內斯特·霍金
  ——第一位波士頓儒家
  一、霍金:波士頓儒家
  二、朱熹、科學與世界哲學
  三、朱熹的形而上學
  四、朱熹與佛教之比較
  五、霍金從朱熹這裡汲取的經驗
  六、霍金與實用主義
第七章  成中英:一位建構性哲學家
  一、成中英的當代資源
  二、思辨性解釋
  三、經典文本的解釋
  四、系統
  五、解釋之上的哲學真理

  六、成中英的挑戰
第八章  吳光明:「活寶三人組」之一
  一、「活寶三人組」之一
  二、吳光明的道家思想
  三、儒家式司各脫主義
  四、比較:道家與儒家
第九章  中國文化的精神基礎
  引言
  一、宗教的生態模型
  二、宗教與精神的定義
  三、完整的中國文化
  四、不完整的中國文化
第十章  自我與價值
  ——實用主義、儒學與現象學
  一、經驗框架與現象學
  二、交互體驗與禮:儒學對西方的貢獻
  三、自我
第十一章  個體性與禮
  一、禮和荀子
  二、個體性
  三、他者性
  四、禮的濫用
第十二章  社會制度中的權威、問責制與公信力
  一、權威的真誠
  二、共同體主義與個體主義
  三、感知公信力與真誠
  四、公信力的條件
第十三章  儒學與寬容
  一、何謂儒學?
  二、寬容,內群體與外群體
  三、寬容與敘事
  四、寬容與個體尊重
  五、寬容與和:「理」的道德形而上學
  六、儒家的寬容道德
第十四章  儒家之仁:跨越社會障礙
  一、「愛有差等」
  二、禮學
  三、仁、禮與他者性
第十五章  儒學與女性主義革命:禮之定義與性別角色的社會建構
  引言
  一、自然、社會與人
  二、禮
  三、性別角色與禮
  四、轉型之建議
後記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