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徐復觀評傳/國學大師

  • 作者:李維武|責編:丁茜
  • 出版社:湖北人民
  • ISBN:9787216108430
  • 出版日期:2025/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40
人民幣:RMB 10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徐復觀,「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就儒家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問題,中國知識分子的性格及歷史、命運問題發表大量論著,為研究、傳播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做出重要貢獻。書稿共十三章,分五個部分,層層深入地對徐復觀的生平、文化哲學思想、消解形而上學思想、中國思想史研究、政治哲學與人生哲學等進行闡釋,再現徐復觀的治學主旨,了解其學問特點及學術成就,進而把握他對現代新儒學的開展所做的貢獻。

作者介紹
李維武|責編:丁茜
    李維武,安徽合肥人。哲學博士,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現任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現代哲學研究會副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哲學的教學和研究,以19—20世紀中國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為主要研究方向,將徐復觀其人其學作為重要個案予以持續深入之探討。著有《20世紀中國哲學本體論問題》、《呂不韋評傳》、《王充與中國文化》、《徐復觀學術思想評傳》、《長江流域文化與近代中國哲學》、《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型》、《中國哲學的傳統更新》、《中國哲學的古今之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論》(與何萍合著)、《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型》、《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重讀毛澤東〈實踐論〉》,編有《徐復觀與中國文化》、《中國人文精神之闡揚——徐復觀新儒學論著輯要》、《徐復觀文集》五卷本,發表論文200余篇。

目錄
第一章  來自鄂東泥土地的現代新儒學大師(上)
  一、20世紀初的鄂東之地
  二、徐復觀的農村記憶
  三、鄂東文化的深刻影響
  四、在父親指導下發蒙讀書
  五、從浠水到武昌的讀書生活
  六、投入時代的激流
第二章  來自鄂東泥土地的現代新儒學大師(中)
  一、從廬山集訓到娘子關戰役
  二、派駐延安任聯絡參謀
  三、成為蔣介石的高級幕僚
  四、師從熊十力,認同現代新儒學
  五、從政治圈到學術界
  六、走上大學講台
第三章  來自鄂東泥土地的現代新儒學大師(下)
  一、反省國民黨的失敗
  二、與西化派的論爭
  三、《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四、台灣香港地區現代新儒學的分歧和分化
  五、東海大學時期的思想史論與時政雜文
  六、移居香港的奮鬥歲月
  七、開闢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新領域
  八、鄉愁無盡,落葉歸根
第四章  徐復觀文化哲學的基本思想
  一、從卡西爾到徐復觀的文化現象學
  二、何謂「文化」
  三、「文化」·「生活」·「文明」
  四、「價值世界」與「科學世界」
  五、「低次元的傳統」與「高次元的傳統」
  六、「基層文化」與「高層文化」
  七、以人文教養培育「價值世界」
第五章  徐復觀的中西古今文化觀
  一、面對中國與世界的思考
  二、思考中西古今文化關係問題的方法論
  三、從共殊關係看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
  四、從共殊關係看傳統與現代化
  五、中西文化傳統與現代化關係問題
  六、現代人類的文化困境與文化選擇
附錄 徐復觀文化理論著述目錄
第六章  徐復觀消解形而上學的思想歷程
  一、「消解形而上學」之提出
  二、區分中國的形而上學與西方的形而上學
  三、區分心學的形而上學與理學的形而上學
  四、闡明「中國一定在心上或性上說體」
  五、提出「形而中者謂之心」
  六、重評「熊先生的體系哲學」
  七、主張「向孔子的思想性格回歸」
  八、走向「平鋪地人文世界」
附錄 「形而中者」辨析
第七章  徐復觀消解形而上學思想的緣由與評價

  一、消解形而上學思想的內涵
  二、消解形而上學思想根據之一:生命之根
  三、消解形而上學思想根據之二:文化之本
  四、消解形而上學思想根據之三:歷史之源
  五、消解形而上學思想的合理性
  六、消解形而上學思想的局限性
  七、消解形而上學思想的啟示
第八章  徐復觀的中國思想史研究方法論
  一、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二、在考據與解釋之間
  三、在西學與中學之間
  四、在義理與實踐之間
  五、「對語」與「追體驗」
  六、從「精英史」到「庶民史」
  七、解釋的限度與有效性問題
第九章  儒家思想研究與中國道德精神的闡釋
  一、「儒家精神之基本性格」
  二、「憂患意識」:中國道德精神的開啟
  三、從孔子到孟子:中國道德精神的自覺
  四、「為己之學」:中國道德精神的歸結
  五、中國道德精神的現代意義
第十章  道家思想研究與中國藝術精神的闡釋
  一、徐復觀思想中的儒與道
  二、老子與中國道德精神
  三、莊子與中國藝術精神
  四、中國藝術精神由思的世界到畫的世界
  五、中國畫的現代意義
第十一章  史學思想探源與中國史學精神的闡釋
  一、熊十力對徐復觀的影響
  二、「哲學家的語言」與「史學家的語言」
  三、中國史學的發展與史學精神的成立
  四、史學與史學家
  五、從中國史學精神看「心的文化」
第十二章  由儒家思想接引民主政治
  一、學術與政治之間的徐復觀
  二、民主政治的思考與構想
  三、發現中國政治的「二重的主體性」
  四、解開中國政治問題的糾結
  五、孫中山政治哲學的啟示
  六、一條走不通的民主路
第十三章  從儒家思想看待現代人生
  一、現代化與現代人生問題
  二、從儒家思想中吸取人生智慧
  三、「國族無窮願無極」
  四、重視中國人的職業道德
  五、家書中的人生教育
  六、有生命力的「為己之學」
徐復觀年表簡編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